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52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救灾装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包括相连接的车厢和驾驶室,所述车厢左侧壁上设有左车门,车厢右侧壁上设有右车门;且左车门与右车门相错设置;所述车厢尾部的一侧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安装有卷轴;所述卷轴上缠绕有隔离带;所述驾驶室顶部设有扩音器和全景环视摄像头;所述车厢内设有指挥区和物资补给区;所述指挥区的车厢内壁上设有数个监控显示器;所述监控显示器与全景环视摄像头及救灾无人机的摄像头建立信号连接;指挥区的车厢内设有指挥台,指挥台与扩音器建立信号连接;所述物资补给区的车厢内设有物资陈列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满足灾情现场的统一指挥需求,并能够辅助维护救灾现场秩序。救灾现场秩序。救灾现场秩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救灾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应急管理是指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后果的科学分析,有效利用各方面资源,运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控制和处理的过程。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由于应急管理涉及到多组织、多部门的配合及合作,并且在应急灾情现场,人员、交通往来混乱;以致于目前应急管理中,现场秩序混乱的问题十分突出。
[0003]具体地,在实际灾情现场,特别是在灾情发生地为闹市区时,往往有许多围观人员围绕在灾情发生地周边,会阻碍专业的救灾人员进行及时救灾,影响救灾效率;并且非专业救灾人员来往于灾情发生地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救灾人员和指挥人员之间往往存在信息差,指挥人员无法及时感知到整体的灾情现场的救灾情况,导致指挥决策的下发并不精准,这也影响了救灾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能够满足灾情现场的统一指挥需求,并能够辅助维护救灾现场秩序。
[0005]本技术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包括相连接的车厢和驾驶室,所述车厢左侧壁上设有左车门,车厢右侧壁上设有右车门;所述左车门和右车门均与车厢底部铰接;且左车门与右车门相错设置;所述车厢尾部的一侧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安装有卷轴;所述卷轴上缠绕有隔离带;所述驾驶室顶部设有扩音器和全景环视摄像头;所述车厢内设有指挥区和物资补给区,指挥区与右车门相对,物资补给区与左车门相对;所述指挥区的车厢内壁上设有数个监控显示器;所述监控显示器与全景环视摄像头建立信号连接,所述监控显示器还与救灾无人机的摄像头建立信号连接;指挥区的车厢内设有指挥台,指挥台与扩音器建立信号连接;所述物资补给区的车厢内设有物资陈列架。
[000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首先,车厢内分设有指挥区和物资补给区,其中,物资补给区的物资陈列架上可放置一定量的救灾物资,起到救灾物资输送效果。指挥区中的监控显示器分别与驾驶室顶部的全景摄像头和救灾无人机的摄像头建立信号连接,通过全景摄像头能够观察到本平台周边的环境信息,通过救灾无人机的摄像头可观察到整个灾情现场的大致情况,便于救灾指挥人员实时观察整个灾情现场的救灾情况,以作出合适的应急处置决策,保证应急指挥有效。其次,相对相错设置的左车门和右车门可错开指挥区与物资补给区的人员动线,可保证两个区域的工作互不干扰。
[0007]此外,在车厢尾部还设置有收纳槽,收纳槽中设置有卷轴和隔离带。在本平台到达灾情现场后,可打开收纳槽,从中拉出隔离带,进而快速形成对灾情现场的隔断,可辅助划分救灾区域,进而辅助维护救灾现场秩序,防止行人等无关人员误入灾情现场,影响到救援
行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的后视图;
[0010]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实施例一的车厢内部结构布局示意图;
[0011]图4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实施例一的定位杆结构示意图;
[0012]图5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驾驶室1、全景环视摄像头11、车厢2、左车门3、右车门4、收纳槽5、卷轴51、隔离带52、定位杆53、内杆531、外杆套532、卡孔533、卡凸534、指挥区6、监控显示器61、指挥台62、隔断帘7、物资补给区8、物资陈列架81、LED显示屏9。
[0015]实施例一
[0016]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包括相连接的车厢2和驾驶室1。
[0017]如附图3所示,所述车厢2左侧壁上设有左车门3,车厢2右侧壁上设有右车门4;所述左车门3和右车门4均与车厢2底部铰接;且左车门3与右车门4相错设置。
[0018]如附图2所示,所述车厢2尾部的一侧设有收纳槽5;所述收纳槽5内安装有卷轴51;所述卷轴51上缠绕有隔离带52;所述隔离带52上呈条形阵列式贴附有数块反光膜;且相邻反光膜之间的间距为20—40cmm。具体地,隔离带52可采用长为50m、宽为1m的隔离带52,反光膜则沿隔离带52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在隔离带52上,使得隔离带52在夜间也能够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所述卷轴51为电动收卷轴,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型号为R210721的电动收卷轴;隔离带52的一端与卷轴51固定连接,隔离带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杆53。具体地,定位杆53包括外杆套532和内杆531;内杆531套设于外杆套532内;所述内杆531上设有可按动的卡凸534,所述外杆套532上设有与卡凸534间隙配合的卡孔533。隔离带52与定位杆53的外杆套532固定连接。
[0019]如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内杆531外径略小于外杆套532的内径,保证内杆531可套设于外杆套532内部,且能与外杆套532发生相对运动;卡凸534为内部设有小型弹簧的圆柱形凸起,且设于靠近内杆531顶部处;卡孔533为一与卡凸534间隙配合的圆形通孔,且设于靠近外杆套532底部处。这样设置,隔离带52收卷状态下,内杆531可完全套设在外杆套532内部,定位杆53所占空间较小,可和隔离带52一起收纳;隔离带52展开状态下,可将内杆531拉出,并通过卡凸534卡孔533限位,可延长定位杆53长度,使得定位杆53能够固定在地面上,进而固定住隔离带52,起到隔断灾情区域的效果。且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杆531底部呈圆锥形,更适用于平台停靠地为土地、山地等的救灾场景,通过将内杆底部插入土地中,即
可完成隔离带52的定位。当定位杆53长度不够时,也可选择将定位杆53固定在有一定高度的物体上。
[0020]所述驾驶室1顶部设有扩音器和全景环视摄像头11。本实施例中,扩音器用于播报灾情动态或播报灾情指挥指令,可采用DC12V型扩音器。全景环视摄像头11用于采集平台周边的环境信息,可采用常规的1080P的全景环视摄像头11。
[0021]如附图3所示,所述车厢2内设有指挥区6和物资补给区8,指挥区6与右车门4相对,物资补给区8与左车门3相对;所述物资补给区8和指挥区6之间安装有隔断帘7。所述指挥区6的车厢2内壁上设有数个监控显示器61;所述监控显示器61与全景环视摄像头11建立信号连接,所述监控显示器61还与救灾无人机的摄像头建立信号连接;指挥区6的车厢2内设有指挥台62,指挥台62与扩音器建立信号连接。所述物资补给区8的车厢2内设有物资陈列架8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常规的陈列架作为物资陈列架81。本实施例中,指挥台62可采用型号为LHJD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包括相连接的车厢和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左侧壁上设有左车门,车厢右侧壁上设有右车门;所述左车门和右车门均与车厢底部铰接;且左车门与右车门相错设置;所述车厢尾部的一侧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安装有卷轴;所述卷轴上缠绕有隔离带;所述驾驶室顶部设有扩音器和全景环视摄像头;所述车厢内设有指挥区和物资补给区,指挥区与右车门相对,物资补给区与左车门相对;所述指挥区的车厢内壁上设有数个监控显示器;所述监控显示器与全景环视摄像头建立信号连接,所述监控显示器还与救灾无人机的摄像头建立信号连接;指挥区的车厢内设有指挥台,指挥台与扩音器建立信号连接;所述物资补给区的车厢内设有物资陈列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上呈条形阵列式贴附有数块反光膜;且相邻反光膜之间的间距为20—40c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为电动收卷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的综合应急救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的一端与卷轴固定连接,隔离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杆。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敬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国兴宜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