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站、线、网综合作用的客专线路所能力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734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考虑站、线、网综合作用的客专线路所能力评估方法,涉及客专行车组织领域,基于基础设施条件与列车开行方案,从车站、区段、路网三个层次全面考虑了各线路车站到发间隔、各线路区间追踪间隔、各线路列车过岔限速以及各线路列车有效开行时间窗等与线路所行车对数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完整构建了客专线路所能力评估计算多粒度流程体系,能够更加适应线路所衔接不同技术标准、不同行车密度线路的实际特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适用性较既有方法均有明显提升。性较既有方法均有明显提升。性较既有方法均有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虑站、线、网综合作用的客专线路所能力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客专行车组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站、线、网综合作用的客专线路所能力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客专广泛采用旅客列车跨线运行模式。为了满足线路之间互联、互通和运营灵活性的需要,在区间及枢纽区域分布了一定数量的联络线和线路所,其中线路所通常用于连接正线与联络线、疏解线或其他特定线路。线路所一方面实现了线路之间的联通、动车设施共享、减少列车折返作业、缩短客车运行时间和缩减车站规模等目的。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枢纽地区复杂的线路走向以及车流构成情况,会使得线路所成为枢纽地区线路运输能力的瓶颈,尤其在车流量大、能力紧张的部分枢纽地区,这种情况更加明显。此时,对瓶颈线路所能力的客观、准确测算对于枢纽内线路分工、新线规划和列车径路调整十分重要,但目前通用的能力计算方法无法考虑因线路交汇而带来的不同方向列车相互之间的行车交叉干扰,存在对实际情况考虑不全面的问题,无法用于解决线路所能力的评估测算。
[0003]目前,国内外对于枢纽地区线路所能力的相关研究较少。已有的少量相关研究主要包括:高速铁路线路所侧向道岔各类型号对运营的影响,包括对侧向列车运行速度、侧向运行列车追踪间隔以及直向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利用区间渡线组织列车越行对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包括增设区间渡线组织列车越行对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影响程度与高速铁路站间距离、中高速列车速差、列车最小追踪间隔、列车越行方式以及运行图结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运营视角下的道岔侧向最高允许通过速度,影响因素包括列车最小运行间隔时间、最高运行速度、列车制动性能和加速性能、沿线车站到发线长度等。上述研究成果只涉及到了影响线路所能力的部分因素,均无法完全覆盖线路所能力测算问题。
[0004]因此,综合运营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亟需对多线路交汇情况提出一种合理可行的客专线路所能力评估测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考虑站、线、网综合作用的客专线路所能力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线路所衔接的N条线路依次记为线路1、线路2、
……
、线路N;步骤S2,对步骤S1中的第n条线路,计算所述第n条线路上近端车站s最小发车间隔与最小到达间隔,所述近端车站s为所述第n条线路上驶向线路所方向距离线路所最近的停车车站;步骤S3, 计算所述第n条线路上列车在正常情况区间最小行车间隔以及受线路所侧向道岔影响下的列车过岔行车间隔;步骤S4,根据步骤S2中的所述最小发车间隔、所述最小到达间隔以
及步骤S3中的所述最小行车间隔、所述列车过岔行车间隔,计算所述第n条线路列车实际区间行车间隔:;步骤S5,根据线路所衔接线路的路网列车开行方案,计算第n条线路列车经过线路所的等效时间长度;步骤S6,根据所述第n条线路上列车实际区间行车间隔和所述第n条线路列车经过线路所的等效时间长度计算所述第n条线路独自占用线路所时线路所运行能力,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0006]其中为高速度等级列车停站扣除系数,为区间通过能力使用系数;步骤S7,重复步骤S2

S6,分别计算所述线路所衔接的N条线路独自占用线路所时线路所运行能力;步骤S8,根据所述线路所衔接的N条线路独自占用线路所时线路所运行能力计算N条线路途径下的客专线路所能力C,计算公式为:
[0007]其中,为途径线路所的所有列车中第n条线路方向列车所占的比例,取值范围为,且。
[000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最小发车间隔计算方法具体为:步骤S2.1,从近端车站s驶向线路所方向,计算列车从车站出发至出清一离去区间的走行里程:
[0009]其中,为车站列车停车标至出站信号机距离,为相邻一离去闭塞分区长度,为所述第n条线路上运行的动车组列车长度;步骤S2.2,从近端车站s驶向线路所方向,计算列车从车站出发至出清一离去区间的走行时间:
[0010]其中为列车出发运行速度;步骤S2.3,所述最小发车间隔计算公式为:
[0011]其中,为车站列车出发作业时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最小到达间隔计算方法具体为:步骤2.4,在驶离线路所方向的近端车站u,计算列车从监控制动距离运行至所述近端车站u股道的走行里程:
[0013]其中,为近端车站靠近线路所一侧的车站咽喉区长度,为车站列车安全防护距离,为列车制动距离,为列车长度;步骤2.5,计算列车从监控制动距离运行至所述近端车站u股道的走行时间:
[0014]其中,为列车到达运行速度;步骤2.6,所述最小到达间隔计算公式为:
[0015]其中,为车站列车到达作业时间。
[0016]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第n条线路上列车在正常情况区间最小行车间隔具体包括:步骤S3.1,计算打靶点与前车车头距离:
[0017]其中,为所述第n条线路上运行的动车组列车长度,为闭塞分区长度;步骤S3.2,计算打靶点与后车车头距离:
[0018]其中,为所述第n条线路上运行动车组列车由线路区间最大运行速度降至零速度的距离,为区间列车安全防护距离,为区间追踪附加时间对应运行距离;步骤3.3,根据所述打靶点与前车车头距离与所述打靶点与后车车头距离计算列车区间最小行车间隔:
[0019]其中,V
n
为线路区间运行速度。
[0020]进一步的,所述列车过岔行车间隔具体包括:步骤3.4,获取所述第n条线路上,线路所侧向道岔附近的闭塞分区长度以及区间列车安全防护距离;步骤3.5,获取所述第n条线路上列车到达侧向道岔前的线路限速V1经过侧向道岔
时的限速 V2以及经过侧向道岔后的线路限速V3;步骤3.6,获得列车由速度V1制动至零速度的制动距离,由速度V1减速至速度 V2的制动距离,列车过岔限速长度,由速度 V2加速至速度V3的加速距离和列车加速至速度V3后的运行距离;步骤3.7,所述列车过岔行车间隔具体包括:
[0021]其中,为列车区间追踪附加时间,为列车在进入道岔前的运行时间,为速度V1减速至速度V2的运行时间,为列车过岔限速长度,V2为经过侧向道岔时的限速,V3为经过侧向道岔后的线路限速,为列车在经过道岔后开始加速至下一段线路限速V3的时间,为列车加速至速度V3后的运行距离为在加速至线路限速V3后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
[002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根据线路所衔接线路的路网列车开行方案,计算第n条线路列车经过线路所的等效时间长度具体包括: ,其中,为综合维修天窗开始时间,为综合维修天窗结束时间,为列车可开行时间范围内每个小时的能力利用折扣系数。
[0023]本申请还要求保护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个可执行程序,所述可执行程序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客专线路所能力评估方法对应的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虑站、线、网综合作用的客专线路所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线路所衔接的N条线路依次记为线路1、线路2、
……
、线路N;步骤S2,对步骤S1中的第n条线路,计算所述第n条线路上近端车站s最小发车间隔DepT
n
与最小到达间隔ArrT
n
,所述近端车站s为所述第n条线路上驶向线路所方向距离线路所最近的停车车站;步骤S3,计算所述第n条线路上列车在正常情况区间最小行车间隔IntT
n
以及受线路所侧向道岔影响下的列车过岔行车间隔;步骤S4,根据步骤S2中的所述最小发车间隔DepT
n
、所述最小到达间隔ArrT
n
以及步骤S3中的所述最小行车间隔IntT
n
、所述列车过岔行车间隔,计算所述第n条线路列车实际区间行车间隔:;步骤S5,根据线路所衔接线路的路网列车开行方案,计算第n条线路列车经过线路所的等效时间长度;步骤S6,根据所述第n条线路上列车实际区间行车间隔和所述第n条线路列车经过线路所的等效时间长度计算所述第n条线路独自占用线路所时线路所运行能力:其中为高速度等级列车停站扣除系数,K
使
为区间通过能力使用系数;步骤S7,重复步骤S2

S6,分别计算所述线路所衔接的N条线路独自占用线路所时线路所运行能力;步骤S8,根据步骤S7中所述线路所衔接的N条线路独自占用线路所时线路所运行能力计算N条线路途径下的客专线路所能力C:其中,为途径线路所的所有列车中第n条线路方向列车所占的比例,取值范围为,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专线路所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最小发车间隔DepT
n
计算方法具体为:步骤S2.1,从近端车站s驶向线路所方向,计算列车从车站出发至出清一离去区间的走行里程:其中,为车站列车停车标至出站信号机距离,为相邻一离去闭塞分区长度,
为所述第n条线路上运行的动车组列车长度;步骤S2.2,从近端车站s驶向线路所方向,计算列车从车站出发至出清一离去区间的走行时间:其中为列车出发运行速度;步骤S2.3,所述最小发车间隔DepT
n
计算公式为:其中,t
Dep
为车站列车出发作业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专线路所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最小到达间隔ArrT
n
计算方法具体为:步骤2.4,在驶离线路所方向的近端车站u,计算列车从监控制动距离运行至所述近端车站u股道的走行里程:其中,为近端车站靠近线路所一侧的车站咽喉区长度,为车站列车安全防护距离,为列车制动距离,为列车长度;步骤2.5,计算列车从监控制动距离运行至所述近端车站u股道的走行时间:其中,为列车到达运行速度;步骤2.6,所述最小到达间隔ArrT
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沛文宋健鹏汤杰邹明辉高继宇马保仁肖春光傅寿华尹元钊姜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