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728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上灌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包同轴安装在钢管柱上的移动灌浆筒,移动灌浆筒呈圆环状,移动灌浆筒内部设置有灌浆腔;移动灌浆筒上侧设置有连通灌浆腔的灌浆连接口,灌浆连接口连接泵注管线的一端,泵注管线连接固化土泵送装置的输出端;移动灌浆筒下方设置有若干个连通灌浆腔的喷洒管道,喷洒管道处设置有控制阀门;移动灌浆筒的外壁周侧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连接链条的一端,链条的另一端连接收放卷装置的工作端,本技术方案收放卷装置驱动移动灌浆筒沿钢管柱下移至海底泥面处,固化土通过泵注管线进入灌浆腔中并通过喷洒管道自然沉降至钢管柱底部周侧的目标泵注区域。柱底部周侧的目标泵注区域。柱底部周侧的目标泵注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灌注
,具体是涉及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上建筑基础在海底涌浪的作用下,容易被冲刷,导致基础周围的泥沙流失,从而可能引起基础的稳定性受影响,从基础固化技术角度,需要对基础进行防冲刷保护,其中一种技术叫做固化土。固化土防冲刷在施工时需要在施工船舶上泵注,但泵注的目标区域在海底桩基础周围,船舶甲板面至海底通常有十几米至几十米,随着风电像深远海发展,水深也越来越深。在施工上难度不断升级。现有固化土施工工艺通常是在施工船上搅拌固化土后直接通过泵送至指定部位,若使得固化土全面覆盖基础,通常的施工方法是采用施工船在海面围绕导管架行驶,连接于施工船上泵送设备的泵送管则围绕桩基旋转浇筑。该施工方法需要施工船在海面大量移动,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且泵送管道随海水波动,导致固化土均匀度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所述灌注装置安装于竖直延伸至海底泥面的钢管柱,所述灌注装置包括同轴安装在钢管柱上的移动灌浆筒,灌浆移动灌浆筒呈圆环状,移动灌浆筒内部设置有灌浆腔;移动灌浆筒上侧设置有连通灌浆腔的灌浆连接口,灌浆连接口连接泵注管线的一端,泵注管线连接固化土泵送装置的输出端;移动灌浆筒下方设置有若干个连通灌浆腔的喷洒管道,喷洒管道环绕移动灌浆筒轴线等角度分布,喷洒管道处设置有控制阀门;移动灌浆筒的外壁周侧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连接链条的一端,链条的另一端连接收放卷装置的工作端,收放卷装置安装在钢管柱顶部或平台上或施工船舶上;收放卷装置驱动移动灌浆筒沿钢管柱轴线下移至海底泥面处,固化土通过泵注管线进入灌浆腔中并通过喷洒管道自然沉降至钢管柱底部周侧的目标泵注区域。
[0005]优选的,移动灌浆筒的灌浆腔内同轴设置有活动底板,活动底板的周侧贴合灌浆腔内壁,活动底板将灌浆腔下方分隔为进气腔,进气腔的一侧设置有,进气腔通过送气管道连接气管和气源;活动底板上设置有与喷洒管道轴线位置相同的下料口,下料口下方设置有下料管,下料管插装在喷洒管道内。
[0006]优选的,所述下料口为开口逐渐向上增大的锥形。
[0007]优选的,所述送气管道的底端开口位于灌浆腔的底部,送气管道的底部开口竖直向上设置;送气管道的顶端延伸至移动灌浆筒顶部,送气管道固定安装在进气腔顶部。
[0008]优选的,移动灌浆筒位于灌浆腔的周侧设置有环绕的变重腔,变重腔顶部设置有若干的过水口,过水口环绕移动灌浆筒轴线等间距分布;变重腔内同轴设置有活塞环,活塞环的周侧贴合变重腔内壁,活塞环沿移动灌浆筒轴线移动改变变重腔内水的含量。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底板周侧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连接杆与活塞环底端固定连接,活塞环和活动底板同步进行移动;所述进气腔和变重腔的连接处设置有与连接杆数量相同的腰型孔,腰型孔沿连接杆移动路径延伸,连接杆位于腰型孔中限位移动,活动底板对腰型孔进行封堵。
[0010]优选的,所述灌浆腔内壁设置有环绕的第一限位块,活动底板的上侧贴合第一限位块底部时,活塞环贴合变重腔上端排出变重腔内全部水。
[0011]优选的,所述移动灌浆筒的内壁安装有若干个滚珠,滚珠环绕移动灌浆筒轴线等间距分布,滚珠贴合钢管柱外壁。
[0012]优选的,钢管柱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槽,限位槽沿钢管柱轴线方向延伸,限位槽环绕钢管柱轴线等间距分布,滚珠在限位槽中限位移动。
[0013]本专利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专利技术通过移动灌浆筒带动泵注管线下移至海底泥面处时,将固化土泵注至移动灌浆筒的灌浆腔中,灌浆腔内的固化土从移动灌浆筒底部周侧均匀分布的喷洒管道中流出并自然沉降至目标泵注区域上,喷洒管道环绕移动灌浆筒轴线等角度分布,保证沉降后的固化土分布均匀,受海水拨动的影响大大减小。
[0014]其二,本专利技术通过收放卷装置配合链条拉动移动灌浆筒在钢管柱上移动,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在水面上方安装泵注管线,且无需潜水员下潜至海底进行操作,方便快捷,灌浆腔内滑动安装的活动底板可以在移动灌浆筒下移时带动活塞环下移,使移动灌浆筒的变重腔内填充更多的海水,增大移动灌浆筒的质量使移动灌浆筒下移更快,在移动灌浆筒上移时,进气腔内填充气体可以带动活动底板上移,并将变重腔中的水排出,减小移动灌浆筒的质量,配合浮力使移动灌浆筒快速上移,减轻收放卷装置工作端的压力。
[0015]其三,本专利技术通过移动灌浆筒内壁的滚珠将移动灌浆筒与钢管柱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从而使移动灌浆筒沿钢管柱的移动更加顺畅,滚珠在钢管柱表面的限位槽中限位移动,限位槽保证移动灌浆筒在竖直方向移动时不会发生旋转,防止在移动灌浆筒带动泵注管线下移的过程中受到海水波动旋转导致泵注管线与钢管柱发生缠绕影响后续移动灌浆筒上移。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是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A

A处截面剖视图;图5是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4的C处局部放大图;图7是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D

D处截面剖视图;图9是图8的E处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8的F处局部放大图。
[0017]图中标号为:1、钢管柱;11、限位槽;2、移动灌浆筒;21、灌浆腔;211、灌浆连接口;
212、第一限位块;22、喷洒管道;221、控制阀门;23、连接环;231、链条;24、活动底板;241、下料口;242、下料管;243、活塞环;244、连接杆;25、进气腔;251、送气管道;26、变重腔;261、过水口;262、腰型孔;27、滚珠;3、泵注管线;4、收放卷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参照图1至图10: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所述灌注装置安装于竖直延伸至海底泥面的钢管柱1,所述灌注装置包括同轴安装在钢管柱1上的移动灌浆筒2,灌浆移动灌浆筒2呈圆环状,移动灌浆筒2内部设置有灌浆腔21;移动灌浆筒2上侧设置有连通灌浆腔21的灌浆连接口211,灌浆连接口211连接泵注管线3的一端,泵注管线3连接固化土泵送装置的输出端;移动灌浆筒2下方设置有若干个连通灌浆腔21的喷洒管道22,喷洒管道22环绕移动灌浆筒2轴线等角度分布,喷洒管道22处设置有控制阀门221;移动灌浆筒2的外壁周侧设置有连接环23,连接环23连接链条231的一端,链条231的另一端连接收放卷装置4的工作端,收放卷装置4安装在钢管柱1顶部;收放卷装置4驱动移动灌浆筒2沿钢管柱1轴线下移至海底泥面处,固化土通过泵注管线3进入灌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所述灌注装置安装于竖直延伸至海底泥面的钢管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装置包括同轴安装在钢管柱(1)上的移动灌浆筒(2),移动灌浆筒(2)呈圆环状,移动灌浆筒(2)内部设置有灌浆腔(21);移动灌浆筒(2)上侧设置有连通灌浆腔(21)的灌浆连接口(211),灌浆连接口(211)连接泵注管线(3)的一端,泵注管线(3)连接固化土泵送装置的输出端;移动灌浆筒(2)下方设置有若干个连通灌浆腔(21)的喷洒管道(22),喷洒管道(22)环绕移动灌浆筒(2)轴线等角度分布,喷洒管道(22)处设置有控制阀门(221);移动灌浆筒(2)的外壁周侧设置有连接环(23),连接环(23)连接链条(231)的一端,链条(231)的另一端连接收放卷装置(4)的工作端,收放卷装置(4)安装在钢管柱(1)顶部;收放卷装置(4)驱动移动灌浆筒(2)沿钢管柱(1)轴线下移至海底泥面处,固化土通过泵注管线(3)进入灌浆腔(21)中并通过喷洒管道(22)自然沉降至钢管柱(1)底部周侧的目标泵注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灌浆筒(2)的灌浆腔(21)内同轴设置有活动底板(24),活动底板(24)的周侧贴合灌浆腔(21)内壁,活动底板(24)将灌浆腔(21)下方分隔为进气腔(25),进气腔(25)的一侧设置有,进气腔(25)通过送气管道(251)连接气管和气源;活动底板(24)上设置有与喷洒管道(22)轴线位置相同的下料口(241),下料口(241)下方设置有下料管(242),下料管(242)插装在喷洒管道(2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口(241)为开口逐渐向上增大的锥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冲刷固化土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管道(251)的底端开口位于灌浆腔(21)的底部,送气管道(251)的底部开口竖直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彬斌关家椿周辉鑫李斌唐文彬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中海福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