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型软土堆煤场沉降及负摩阻监测的信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339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大型软土堆煤场沉降及负摩阻监测的信息设备,解决了传统土体沉降监测在自动化、信息化及精准度方面不足的问题。包括外管帽、外管身截段、外管尖、电机、变速箱、电阻式牵引线组、控制器、电源、内套管、磁环、内套管引线、电磁测头、内套管底座、应变片和应变片引线,外管身截段旋接于外管尖上,应变片贴于外管身截段内壁,应变片引线连接应变片,上端接至控制器中,磁环安装在外管身截段外壁,外管帽安装于外管身截段的顶部,电机、变速箱、电阻式牵引线组、控制器和电源安装在外管帽内,内套筒安装于外管身截段内,电磁测头安装在内套筒内并与电阻式牵引线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原理简单,监测精准度高,大规模应用可降低监测成本。监测成本。监测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型软土堆煤场沉降及负摩阻监测的信息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型软土堆煤场沉降及负摩阻监测的信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陆地填筑,港口码头、工业厂区中常出现大面积堆载的现象。尤其是燃煤电厂工业项目,大面积堆煤非常普遍。大面积地面堆载对于软土地区的地基基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软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压缩性和底承载力,即使经过一定的地基处理,在煤堆的巨大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仍然会发生排水固结,产生沉降,从而引发堆煤区域地基病害问题(隆起、沉降及裂缝)。堆煤场地出现较大沉降,也会给周边建筑物、装置行车带来了极大不便,同时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堆煤场地附近的桩基础,地面下沉会对建(构)筑物桩基础产生较大的负摩阻,负摩擦力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降低桩基承载力、使桩基础沉降增加和减小桩身强度的安全储备。当桩周出现负摩阻力时,中性点以上部分不仅不能提供荷载抗力,还会增加桩基荷载。这样既减少了提供正摩阻力的桩周面积,减小了桩侧正摩阻力的总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型软土堆煤场沉降及负摩阻监测的信息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支撑模块、自动化模块和测量模块,支撑模块包括外管帽(1)、外管身截段(4)和外管尖(5),自动化模块包括电机(7)、变速箱(8)、电阻式牵引线组(9)、控制器(10)、电源(11)和内套管(12),测量模块包括磁环(6)、内套管引线(13)、电磁测头(14)、内套管底座(15)、应变片(16)和应变片引线(17),外管身截段(4)旋接于外管尖(5)上,应变片(16)片紧贴于外管身截段(4)内壁,应变片引线(17)连接应变片(16),应变片引线(17)上端接至控制器(10)中,磁环(6)安装在外管身截段(4)外壁,与应变片(16)的位置相对应,外管帽(1)安装于外管身截段(4)的顶部,电机(7)、变速箱(8)、电阻式牵引线组(9)、控制器(10)和电源(11)安装在外管帽(1)内,电机(7)驱动变速箱(8),变速箱(8)驱动电阻式牵引线组(9),电机(7)、控制器(10)与电源(11)相接,带有内套筒底座(15)的内套筒(12)安装于外管帽(1)下部的外管身截段(4)内,电磁测头(14)安装在内套筒(12)内并与电阻式牵引线组(9)连接,内套筒底座(15)通过内套管引线(13)与控制器(10)相接,同时,内套筒底座(15)与电源(11)相接;外管身截段(4)发生压缩应变时,应变片(16)将应变变化值及相应的日期时间通过应变片引线(17)传输至控制器(10)中存储;开始工作时,控制器(10)发出信号通过电机(7)、变速箱(8)、电阻式牵引线组(9)提升电磁测头(14),电磁测头(14)起始位于内套管底座(15)上,并与控制器(10)实时数据交换,当牵引线组(9)提升电磁测头(14)离开内套管底座(15)的一瞬间,电磁测头(14)与内套管底座(15)之间的电路切断,此刻开始电磁测头(14)开始连续测量并存储电磁量,而电阻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继峰尹洁杜风雷李翔宇李焕君张所庆林辉李冰刘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