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及其挡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629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及其挡风装置,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连接至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挡风装置包括安装组件并通过安装组件连接至车架上;其中,挡风装置还包括挡风板和外框组件,挡风板设置为无色透明的无定性热塑性材料,外框组件设置为分体式并包括第一外框、第二外框和连接件,第一外框与第二外框通过述连接件连接,第一外框与第二外框围绕形成有一容纳空间,挡风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通过上述设置,提供了一种的全地形车及其挡风装置,其挡风装置方便拆装。其挡风装置方便拆装。其挡风装置方便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及其挡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及其挡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全地形车是一种可以在所有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具有较高的地盘、减震性能较优的悬架、抓地性较好的轮胎和较强的动力等特点。相较于普通车辆,全地形车能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包括但不限于沙滩、山地、森林、沼泽等地形中行驶,已经广泛应用于农场、娱乐场所。
[0003]对于有驾驶室的全地形车,驾驶室通常由位于车体上的驾驶室车架支撑,驾驶室的两侧设置车门。全地形车一般在驾驶室的前端设置的前挡风装置,前挡风装置与车架直接连接,拆装不便。为了满足拆装需求,需要提供一种方便拆装的挡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及其挡风装置,挡风装置方便拆装。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连接至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挡风装置,挡风装置包括安装组件并通过安装组件连接至车架上;其中,挡风装置还包括挡风板和外框组件,挡风板设置为无色透明的无定性热塑性材料,外框组件设置为分体式并包括第一外框、第二外框和连接件,第一外框与第二外框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一外框与第二外框围绕形成有一容纳空间,挡风板设置在容纳空间内。
[0007]进一步地,挡风装置还包括锁止组件,安装组件设置在外框组件的上端,锁止组件设置于外框组件的下端,安装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锁止组件的安装位置连线围绕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
[0008]进一步地,安装组件通过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带动挡风装置转动,挡风装置的最大旋转角度γ大于等于60
°
且小于等于70
°

[0009]进一步地,挡风装置的最大旋转角度γ大于等于62
°
且小于等于68
°

[0010]进一步地,挡风装置的最大旋转角度γ大于等于64
°
且小于等于66
°

[0011]进一步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为铰链。
[0012]一种挡风装置,包括挡风板和外框组件,外框组件设置为分体式并包括第一外框、第二外框和连接件,第一外框与第二外框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一外框与第二外框围绕形成有一容纳空间,挡风板设置在容纳空间内。
[0013]进一步地,第一外框内侧设置有第一容纳槽,第二外框内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挡风板卡设于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
[0014]进一步地,挡风板还包括密封条,密封条设置于挡风板外围并与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抵接。
[0015]进一步地,挡风装置还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为两个气弹簧,两个气弹簧分别设置于外框组件的两侧。
[0016]本申请提供的全地形车通过将外框组件设置为分体式,外框组件包括第一外框、第二外框和连接件,第一外框与第二外框通过连接件连接,拆装时可以先将挡风板卡入第一外框,再将第一外框与第二外框合并,大大提高了挡风装置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申请的全地形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的全地形车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的挡风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的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申请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申请的雨刮装置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3]图7为本申请的挡风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申请的锁止组件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0025]图9为本申请的锁止组件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的锁止组件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的锁止组件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9]如图1所示,一种全地形车100,包括车架11、电池组件12、行走组件13、车身覆盖件14、仪表台15、挡风装置16和雨刮装置17。车架11用于形成全地形车100的整体架构并支撑车身覆盖件14和挡风装置16。电池组件12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电池组件12为全地形车100提供电能用于驱动全地形车100。行走组件13带动全地形车100行驶。仪表台15至少部分设置于车架11上,用于显示全地形车100的行驶信息和设置各种电器件,方便驾驶员操控全地形车100。挡风装置16架设于全地形车驾驶室前端并连接在车架11上,挡风装置16包括第一位置状态、第二位置状态、第三位置状态,从而使得全地形车100的驾驶室具备封闭状态或通风状态。当挡风装置16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挡风装置16关闭;当挡风装置16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挡风装置16半开启;当挡风装置16处于第三位置状态时,挡风装置16完全开启,且挡风装置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与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形成一个夹角,夹角小于完全开启时的角度。雨刮装置17设置于挡风装置16上,用于清洁挡风装置16,给予驾驶员良好的视线。为了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后、左、右、上、下。
[0030]如图2及图3所示,挡风装置16包括挡风板161、外框组件162、安装组件163、锁止组件164和支撑组件165。外框组件162围绕形成有容纳空间,挡风板161设置于容纳空间中,外框组件162通过安装组件163与车架11转动连接,挡风板161安装至外框组件162并与外框组
件162同步转动。锁止组件164至少部分设置于外框组件162上,用于配合安装组件163关闭挡风板161,或搭配支撑组件164在挡风装置16处于半开启状态时将挡风装置16固定在一定角度。支撑组件165至少部分设置于车架11上,并在挡风板161开启时用于支撑挡风板161。
[0031]如图2至图7所示,雨刮装置17包括雨刮片171、驱动组件172、喷嘴173及操作件174。挡风装置16还包括安装孔166,雨刮装置17至少部分穿过安装孔166。雨刮片171设置于挡风板161上并位于挡风板161的外侧,雨刮片171通过安装孔166与挡风板161可拆卸连接,并在驱动组件172的驱动下相对于挡风板161摆动。驱动组件172与电池组件12电连接并为雨刮片171和喷嘴173提供动力。喷嘴173通过安装孔166与挡风板161可拆卸连接,并在驱动组件172的控制下喷水。喷嘴173设置为穿过挡风板161。操作件174分别与雨刮片171、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挡风装置,所述挡风装置包括安装组件并通过所述安装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装置还包括挡风板和外框组件,所述挡风板设置为无色透明的无定性热塑性材料,所述外框组件设置为分体式并包括第一外框、第二外框和连接件,所述第一外框与所述第二外框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外框与所述第二外框围绕形成有一容纳空间,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装置还包括锁止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外框组件的上端,所述锁止组件设置于所述外框组件的下端,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和所述锁止组件的安装位置连线围绕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带动所述挡风装置转动,所述挡风装置的最大旋转角度γ大于等于60
°
且小于等于7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装置的最大旋转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荣磊李志勇谢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