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同位素连续进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615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钻井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碳同位素连续进样方法。包括两个十通阀、两个定量管、一根预柱。连续进样装置采用双柱双流程等具体手段,弥补国了外进口设备自动进样程序不完善,周期分析完成后不能自动切换的问题,分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进行样品气分析,并且可以自动完成样品配比工作,实现了与进口红外光谱仪的配套。红外光谱仪的配套。红外光谱仪的配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同位素连续进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钻井工程
,特别涉及到一种碳同位素连续进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同位素检测技术作为一项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在页岩气甜点识别、井身优化、产能预测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客户的关注。
[0003]碳同位素分析仪的测量原理,是气态样品通过进样针注射进入到该仪器的色谱柱中,气体中的各个组分在色谱柱中发生分离,并按照顺序从色谱排出并伴随载气(零空气)进入到850℃高温氧化池,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各种含碳组分会被完全氧化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到光谱分析仪中被检测,得到同位素值。
[0004]在录井作业过程中,井底烃类气体随钻井液返出井口,通过电动脱气器搅拌,再以气体的形式被分析。因此,自动进样和连续分析,可以提高碳同位素分析的准确度,并提升分析效率。
[0005]目前,国外分析软件连续自动进样程序不完善,周期分析完成后不能自动切换。
[0006]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碳同位素连续自动进样装置,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碳同位素连续自动进样装置及方法。
[0008]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碳同位素连续进样方法,采用碳同位素连续进样装置,包括十通阀甲、十通阀乙、定量管甲、定量管乙、预柱和色谱柱,色谱柱包括左柱箱和右柱箱,定量管甲连接于十通阀甲的甲一孔和甲八孔之间,十通阀甲的甲二孔通过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模块甲连接高纯空气入口,十通阀甲的甲三孔连接左柱箱的下游端,十通阀甲的甲四孔连接色谱柱出口,十通阀甲的甲五孔连接右柱箱,十通阀甲的甲六孔连接反吹放空线,十通阀甲的甲七孔分别连接进样口和左柱箱的上游端,十通阀甲的甲九孔连接十通阀乙的乙十孔,十通阀甲的甲十孔连接两位三通电池阀甲;定量管乙连接于十通阀乙的乙一孔和乙八孔之间,十通阀乙的乙二孔通过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模块乙连接高纯空气入口,十通阀乙的乙三孔连接右柱箱上游端,右柱箱连接于十通阀乙的乙四孔和乙七孔之间,十通阀乙的乙五孔连接高纯空气入口,十通阀乙的乙六孔连接反吹放空线,十通阀乙的乙九孔连接样气放空线。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两位三通电池阀甲一路连接前进样口,一路连接十通阀甲中的甲十孔,另一路分别连接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甲和两位三通电池阀乙。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两位三通电池阀乙一路连接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乙,一路连接高纯空气出口,另一路分别连接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甲和两位三通电池阀甲。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甲连接样气入口,所述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
乙连接高纯空气入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乙和高纯空气入口之间设有稳压阀甲。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甲四孔、乙五孔、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模块甲和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模块乙通过稳压阀乙与高纯空气入口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乙五孔和稳压阀乙之间设有反吹空气气阻,所述甲四孔和稳压阀乙之间设有补充气气阻。
[0015]进一步的,所述甲七孔和左柱箱上游端之间还设有注样口。
[0016]一种碳同位素连续进样方法,还包括高温氧化池、红外色谱仪、计算机,所述十通阀甲和十通阀乙均为电动十通阀,气态样品通过所述连续进样装置进入色谱柱中,气体中的各个组分在色谱柱中发生分离,并按照顺序从色谱排出并伴随载气进入到所述高温氧化池,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各种含碳组分会被完全氧化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到所述红外光谱仪中被检测,得到同位素值,数据被所述计算机采集。
[0017]进一步的,包括手动进样流程如下:样品由注样口注入,由载气携带进入左柱箱,经左柱箱后由色谱柱出口进入高温氧化池。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连续进样装置采用双柱双流程等具体手段,弥补国了外进口设备自动进样程序不完善,周期分析完成后不能自动切换的问题,分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进行样品气分析,并且可以自动完成样品配比工作,实现了与进口红外光谱仪的配套。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气路总流程;图2为连续进样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三中流程示意图;图中:11、左柱箱12、右柱箱13、高温氧化池14、红外色谱仪15、计算机101、两位三通电池阀甲10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甲103、稳压阀甲104、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乙105、两位三通电池阀乙106、稳压阀乙107、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模块甲108、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模块乙109、十通阀甲
110、定量管甲111、平衡气阻112、阀箱114、甲烷柱115、十通阀乙116、平衡气阻117、预柱118、反吹空气气阻119、补充气气阻121、烃柱图中十通阀甲和十通阀乙中数字分别对应甲一孔至甲十孔、乙一孔至乙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21]实施例一:如图1

3,一种碳同位素连续进样装置,包括十通阀甲、十通阀乙、定量管甲、定量管乙、预柱和色谱柱,色谱柱包括左柱箱和右柱箱,定量管甲连接于十通阀甲的甲一孔和甲八孔之间,十通阀甲的甲二孔通过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模块甲连接高纯空气入口,十通阀甲的甲三孔连接左柱箱的下游端,十通阀甲的甲四孔连接色谱柱出口,十通阀甲的甲五孔连接右柱箱,十通阀甲的甲六孔连接反吹放空线,十通阀甲的甲七孔分别连接进样口和左柱箱的上游端,十通阀甲的甲九孔连接十通阀乙的乙十孔,十通阀甲的甲十孔连接两位三通电池阀甲;定量管乙连接于十通阀乙的乙一孔和乙八孔之间,十通阀乙的乙二孔通过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模块乙连接高纯空气入口,十通阀乙的乙三孔连接右柱箱上游端,右柱箱连接于十通阀乙的乙四孔和乙七孔之间,十通阀乙的乙五孔连接高纯空气入口,十通阀乙的乙六孔连接反吹放空线,十通阀乙的乙九孔连接样气放空线。
[0022]所述两位三通电池阀甲一路连接前进样口,一路连接十通阀甲中的甲十孔,另一路分别连接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甲和两位三通电池阀乙。
[0023]所述两位三通电池阀乙一路连接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乙,一路连接高纯空气出口,另一路分别连接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甲和两位三通电池阀甲。
[0024]所述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甲连接样气入口,所述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乙连接高纯空气入口。
[0025]所述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乙和高纯空气入口之间设有稳压阀甲。
[0026]所述甲四孔、乙五孔、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模块甲和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模块乙通过稳压阀乙与高纯空气入口连接。
[0027]所述乙五孔和稳压阀乙之间设有反吹空气气阻,所述甲四孔和稳压阀乙之间设有
补充气气阻。
[0028]所述甲七孔和左柱箱上游端之间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同位素连续进样方法,该方法采用碳同位素连续进样装置,所述碳同位素连续进样装置包括十通阀甲、 十通阀乙、定量管甲、定量管乙、预柱和色谱柱,色谱柱包括左柱箱和右柱箱,其特征在于,定量管甲连接于十通阀甲的甲一孔和甲八孔之间,十通阀甲的甲二孔通过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模块甲连接高纯空气入口,十通阀甲的甲三孔连接左柱箱的下游端,十通阀甲的甲四孔连接色谱柱出口,十通阀甲的甲五孔连接右柱箱,十通阀甲的甲六孔连接反吹放空线,十通阀甲的甲七孔分别连接进样口和左柱箱的上游端,十通阀甲的甲九孔连接十通阀乙的乙十孔,十通阀甲的甲十孔连接两位三通电池阀甲;定量管乙连接于十通阀乙的乙一孔和乙八孔之间,十通阀乙的乙二孔通过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模块乙连接高纯空气入口,十通阀乙的乙三孔连接右柱箱上游端,右柱箱连接于十通阀乙的乙四孔和乙七孔之间,十通阀乙的乙五孔连接高纯空气入口,十通阀乙的乙六孔连接反吹放空线,十通阀乙的乙九孔连接样气放空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同位素连续进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位三通电池阀甲一路连接前进样口,一路连接十通阀甲中的甲十孔,另一路分别连接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甲和两位三通电池阀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同位素连续进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位三通电池阀乙一路连接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乙,一路连接高纯空气出口,另一路分别连接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甲和两位三通电池阀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同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亚旗张多文周发举朱祥华潘增磊王伟东渠效文孟凡阁龚洪海许爱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地质录井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