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模组及X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15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走模组,包括底盘、刹车组件、助力组件和转向组件;底盘其上端安装有横梁和立柱;横梁水平布置且横跨底盘的左右两侧;横梁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各安装有一组电动轮组件,电动轮组件包括电动轮;立柱竖直布置在横梁的后侧;刹车组件布置在底盘的上端,刹车组件与电动轮组件连接以阻止电动轮运动;助力组件布置在立柱的上端,用于辅助电动轮运动;转向组件布置在底盘的上端,转向组件与电动轮组件连接以控制电动轮转向。与电动轮组件连接以控制电动轮转向。与电动轮组件连接以控制电动轮转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走模组及X光机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行走模组及X光机。

技术介绍

[0002]X光机在医疗行业应用广泛,特别是对于骨科的疾病检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器材。但X光机整体移动不便,医生需要频繁操作X光机来配合手术床体进出手术探测区域,且手术床体在进出过程中难免发生碰撞,容易损伤X光机,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行走模组,能够有效实现X光机平移、转向和刹车,操作方便。
[000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行走模组的X光机。
[000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行走模组,包括:
[0007]底盘,其上端安装有横梁和立柱;所述横梁水平布置且横跨所述底盘的左右两侧;所述横梁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各安装有一组电动轮组件,所述电动轮组件包括电动轮;所述立柱竖直布置在所述横梁的后侧;
[0008]刹车组件,布置在所述底盘的上端,所述刹车组件与所述电动轮组件连接以阻止所述电动轮运动;
[0009]助力组件,布置在所述立柱的上端,用于辅助所述电动轮运动;
[0010]转向组件,布置在所述底盘的上端,所述转向组件与所述电动轮组件连接以控制所述电动轮转向。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动轮组件还包括连接座、连接柱、刹车盖、调节轴、刹车杆和电动轮支架;所述连接座安装在所述横梁的上端,所述连接柱水平布置在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并可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所述电动轮支架呈倒U型结构,所述电动轮嵌入所述电动轮支架的U型凹槽中,并与所述U型凹槽的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U型凹槽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可相对所述横梁转动的轴套,所述轴套竖直布置且具有中空的腔体结构;所述刹车杆竖直布置在所述轴套的腔体内,所述刹车杆的下端沿其轴向延伸有刹车部;所述U型凹槽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刹车部穿过的过孔;所述调节轴的上端连接所述刹车盖,所述调节轴的下端插入所述刹车杆;所述刹车盖的顶端与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壁抵接。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动轮组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轴套下端的腔体内壁沿其径向延伸有环状凸起;所述复位弹簧套装在所述刹车部的外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刹车杆的下端,另一端抵接所述环状凸起。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平面部。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刹车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支撑座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平行布置,所述第一支撑杆水平安装在所述底盘
的后部上端,并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水平安装在横梁上,并可相对所述横梁转动;所述支撑座安装在所述底盘的后部上端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安装有第一主动轮;所述支撑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同轴连接并分置在所述支撑座的两侧;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安装有第三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和所述第三从动轮之间通过第二链条连接。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底盘的后部侧壁固定连接有脚踏板。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助力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水平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上端;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两个助力把手,每个所述助力把手均对应有拉压力传感器,所述拉压力传感器通过接收来自对应的所述助力把手的驱动信号,以驱动对应的所述电动轮运动。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组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和第三转向轮;所述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和第三转向轮水平布置;所述伺服电机和所述减速器通过支撑板安装在所述横梁上,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轮;所述第二转向轮和所述第三转向轮同轴布置,所述第二转向轮位于所述第三转向轮的上方,所述第二转向轮和所述第三转向轮的安装轴通过轴承与所述横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轮和所述第二转向轮之间通过第一转向链连接;所述电动轮组件还包括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水平安装在所述轴套上;所述第三转向轮和两组所述第一链轮之间通过第二转向链连接。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行走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动轮运动以带动整个X光机移动;通过助力组件辅助电动轮运动,以进一步保证X光机顺畅运行;通过转向组件控制电动轮转向以调整X光机的运行方向;通过刹车组件阻止电动轮运动以实现X光机及时刹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行走模组,能够有效实现X光机平移、转向和刹车,操作方便。
[0020]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X光机,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行走模组。
[00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X光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行走模组,因此,具有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行走模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00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行走模组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行走模组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轮组件的主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轮组件的剖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行走模组中部分结构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行走模组中部分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底盘100;
[0033]前轮组件200、前轮210、前梁220;
[0034]电动轮组件300、连接座310、连接柱320、平面部321、定位孔322、斜面323、刹车盖330、调节轴340、刹车杆350、刹车部351、复位弹簧360、轴承370、第一链轮380、电动轮支架390、电动轮391、轴套392、环状凸起393;
[0035]横梁400、后轮500;
[0036]刹车组件600、脚踏板610、第一支撑杆620、第一主动轮630、第一链条640、第一从动轮650、支撑座660、第二从动轮670、第二链条680、第三从动轮690、第二支撑杆691、第一过渡轮69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00),其上端安装有横梁(400)和立柱(700);所述横梁(400)水平布置且横跨所述底盘(100)的左右两侧;所述横梁(4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各安装有一组电动轮组件(300),所述电动轮组件(300)包括电动轮(391);所述立柱(700)竖直布置在所述横梁(400)的后侧;刹车组件(600),布置在所述底盘(100)的上端,所述刹车组件(600)与所述电动轮组件(300)连接以阻止所述电动轮(391)运动;助力组件(800),布置在所述立柱(700)的上端,用于辅助所述电动轮(391)运动;转向组件(900),布置在所述底盘(100)的上端,所述转向组件(900)与所述电动轮组件(300)连接以控制所述电动轮(391)转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轮组件(300)还包括连接座(310)、连接柱(320)、刹车盖(330)、调节轴(340)、刹车杆(350)和电动轮支架(390);所述连接座(310)安装在所述横梁(400)的上端,所述连接柱(320)水平布置在所述连接座(310)的一侧,并可相对所述连接座(310)转动;所述电动轮支架(390)呈倒U型结构,所述电动轮(391)嵌入所述电动轮支架(390)的U型凹槽中,并与所述U型凹槽的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U型凹槽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可相对所述横梁(400)转动的轴套(392),所述轴套(392)竖直布置且具有中空的腔体结构;所述刹车杆(350)竖直布置在所述轴套(392)的腔体内,所述刹车杆(350)的下端沿其轴向延伸有刹车部(351);所述U型凹槽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刹车部(351)穿过的过孔;所述调节轴(340)的上端连接所述刹车盖(330),所述调节轴(340)的下端插入所述刹车杆(350);所述刹车盖(330)的顶端与所述连接柱(320)的外侧壁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轮组件(300)还包括复位弹簧(360),所述轴套(392)下端的腔体内壁沿其径向延伸有环状凸起(393);所述复位弹簧(360)套装在所述刹车部(351)的外侧,所述复位弹簧(360)的一端抵接所述刹车杆(350)的下端,另一端抵接所述环状凸起(39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2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平面部(32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组件(600)包括第一支撑杆(620)、支撑座(660)和第二支撑杆(691);所述第一支撑杆(620)和所述第二支撑杆(691)平行布置,所述第一支撑杆(620)水平安装在所述底盘(100)的后部上端,并与所述底盘(10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志席梓桐
申请(专利权)人:西姆高新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