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天用可观测的微生物培养芯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6015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3
本申请涉及航天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航天用可观测的微生物培养芯片装置,包括:壳体、加热玻璃、培养框、透明视窗、后视光组件、前视光组件,温度传感器和电连接器,壳体的顶部设有窗口,后视光组件设置在壳体的内底部,加热玻璃设置在后视光组件上,培养框密封设置在加热玻璃上,透明视窗密封设置在培养框上并对应窗口设置,前视光组件设置在壳体顶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培养框上,电连接器设置在壳体的一侧并用于与外界电源电连接;壳体及培养框上间隔设有两个可密封的培养液加注孔。通过加热玻璃及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监控,保证微生物培养所需的环境条件;通过后视光组件和前视光组件,保证显微镜能清楚地对微生物的生长进行观察。生长进行观察。生长进行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天用可观测的微生物培养芯片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航天微生物培养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航天用可观测的微生物培养芯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航天领域,特别是载人航天器中开展微生物培养和检测实验,用于检测航天器中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同时也用于探究特定微生物在空间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因此,开展微生物培养实验是空间站等航天器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演变及规律,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控制措施。
[0003]目前在轨微生物培养多基于无人航天器平台,培养基多采用半固封或固封方式,对于密封要求并不高,但当需要在轨培养基于培养液的微生物时,现有的培养芯片由于其密封性能不高,在空间环境微重力和气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产生气泡或者泄漏,从而影响航天员人身安全或电气安全。而在轨航天器中开展培养实验气泡是随机的与微生物菌落叠加使得无法观测清楚。此外,一次实验周期为2

3个月,地面微生物培养实验因条件允许可将芯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而在轨为了减少航天员的操作采用在透明视窗前端增加电子显微镜实时采集微生物生长情况,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天用可观测的微生物培养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加热玻璃(7)、培养框(4)、透明视窗(3)、后视光组件、前视光组件,温度传感器(2)和电连接器(9),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窗口,所述后视光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底部,所述加热玻璃(7)设置在所述后视光组件上,所述培养框(4)密封设置在所述加热玻璃(7)上,所述透明视窗(3)密封设置在所述培养框(4)上并对应窗口设置,所述加热玻璃(7)、所述培养框(4)及透明视窗(3)围成培养腔,所述培养腔内设置培养基,所述前视光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顶部并朝内照光,所述温度传感器(2)设置在所述培养框(4)上,所述电连接器(9)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一侧并用于与外界电源电连接;所述壳体(1)及培养框(4)上间隔设有两个可密封的培养液加注孔(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用可观测的微生物培养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光组件包括后视玻璃(6)和后助视灯(8),所述后视玻璃(6)的底部设有反射层,所述后助视灯(8)设置在所述后视玻璃(6)的一侧且厚度小于所述后视玻璃(6)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天用可观测的微生物培养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视光组件包括前助视灯(5),所述前助视灯(5)至少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前助视灯(5)倾斜朝内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航天用可观测的微生物培养芯片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李晓琼张莹熊奇欢杨春华邓异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