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551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润滑油密封装置,具体涉及稀油润滑密封装置,轴承安装在轴体上,轴体上位于轴承两侧均套设有端盖,端盖与轴体间设有油封,轴承两侧分别与两个端盖形成空腔,轴承两侧均设有密封盖,两个密封盖分别位于两个空腔内并且密封盖位于轴承和油封之间,密封盖可设置为随轴承转动的动密封盖,也可设置为不随轴承转动的静密封盖,密封盖端面与轴承端面以及端盖内壁限定的空腔区域构成集油腔,集油腔设有出油口,密封盖能起到阻挡轴承端面稀油泄露的效果,部分泄露到集油腔的稀油可由集油槽引导从出油口排出,有效避免稀油与油封接触并从油封漏出。触并从油封漏出。触并从油封漏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稀油润滑密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润滑油密封装置,具体涉及稀油润滑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使轴承能稳定使用,需要定期向轴承内补润滑油,目前常用的轴承润滑油大致有干油和稀油两种,与干油相比,稀油的流动性更强,对轴承的润滑效果也更好,而且稀油流动还会起到冷却作用,但是稀油以渗漏,因此需要一种能避免或者减轻轴承中稀油渗漏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轴承的能避免或降低稀油渗漏的润滑密封结构,使轴承能使用稀油来进行润滑,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是一种稀油润滑密封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包括轴承、端盖和密封盖,轴承安装在轴体上,轴体上位于轴承的两侧均套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与轴体间设有油封,轴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端盖形成空腔,所述轴承的两侧均设有密封盖,两个密封盖分别位于两个空腔内部且密封盖位于轴承和油封之间。
[0005]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盖为环形板。环形板结构的密封盖在轴承的端部,对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部分遮挡,降低稀油从轴承端面的漏出量。
[0006]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盖为静密封盖,密封盖与端盖连接,密封盖与轴承之间、密封盖与轴体之间和密封盖与油封之间均预留有让位间隙,各让位间隙之间相通构成过油间隙,且密封盖朝向轴承的端面设有挡油斜面,挡油斜面、密封盖端面、轴承端面和端盖内壁限定的空腔区域构成集油腔,集油腔设有排油口。从轴承端面漏出的稀油,在挡油斜面的引导下向远离油封的方向进入集油腔,最终可从集油腔的排油口集中排出。
[0007]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盖朝向端盖的端部设有集油槽,集油槽与集油腔相通。集油槽位于集油腔内,用于将集油腔内的稀油导到排油口处排出。
[0008]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油槽为环形槽。
[0009]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盖为动密封盖,密封盖与轴承的内圈连接,密封盖与端盖之间预留有间隙,且密封盖朝向轴承的端面设有过油槽,过油槽、轴承端面、密封盖端面和端盖内壁限定的空腔区域构成集油腔,集油腔与间隙相通,且集油腔设有排油口。密封盖随轴承进行旋转,轴承端面漏出的稀油,从过油槽被甩进集油腔内,最终可从集油腔的排油口集中排出。
[0010]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密封盖在集油腔内远离轴承的位置设有集油槽,集油槽与集油腔相通。集油槽用于将集油腔内的稀油引导向排油口排出。
[0011]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密封盖朝向端盖的端面设有集油凸起,集油凸起上设有集油槽,端盖设有容纳集油凸起的容纳槽,容纳槽与间隙相通。
[0012]所述集油槽为环形槽,集油槽的槽口位于容纳槽的外部。集油槽与容纳槽的相对位置使得集油槽将容纳槽的槽口遮挡,集油腔内的稀油可直接落到集油槽内被导向排油口,集油槽的结构还能有效避免稀油流向油封处。
[0013]作为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轴承室,轴承室套设在轴承的外部,轴承室位于两个端盖之间并与两个端盖均连接,轴承室上开设有进油口,进油口与轴承的补油口连通。通过轴承室的进油口可方便对轴承补油。
[0014]有益效果:1、两个密封盖分别在轴承两侧对轴承的端面处进行遮挡,起到避免稀油流出的作用;2、密封盖将轴承与对应侧油封遮挡,避免流出的稀油直接接触油封;3、空腔设置有排油口,空腔内的集油腔部分还设置有集油槽,便于将从轴承露出的部分导到排油口排出。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实施例1稀油润滑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为实施例2稀油润滑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轴承,2、端盖,3、密封盖,31、挡油斜面,32、集油槽,4、轴体,5、油封,6、集油腔,61、排油口,7、轴承室,71、进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轴承1、端盖2和密封盖3,轴承1安装在轴体4上,轴体4上位于轴承1的两侧均套设有端盖2,端盖2为环形结构,端盖2的内圈与轴体4之间设有油封5,所述轴承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端盖2形成空腔,在油封5的作用下,两个空腔得到密封,所述轴承1的两侧均设有密封盖3,两个密封盖3分别位于两个空腔内部,所述密封盖3位于轴承1和油封5之间,密封盖3用于在轴承1的端面处进行遮挡,防止轴承1内的稀油大量流出,进而防止稀油与油封5接触从而流到空腔外部。
[0024]所述密封盖3为静密封盖3,密封盖3与端盖2连接,具体的,所述端盖2上穿设有螺栓或者其它连接件,密封盖3通过螺栓或其它连接件与端盖2连接,密封盖3不随轴承1转动。
[0025]所述密封盖3与轴承1之间、密封盖3与轴体4之间和密封盖3与油封5之间均预留有让位间隙,各让位间隙之间相通构成过油间隙,密封盖3朝向轴承1的端面设有挡油斜面31,
挡油斜面31、密封盖3端面、轴承1端面和端盖2内壁限定的空腔区域构成集油腔6,集油腔6设有排油口61。具体的,请参阅图2,密封盖3朝向轴承1的端面与轴承1的内圈不接触,密封盖3朝向轴体4的内侧面与轴体4不接触,密封盖3朝向油封5的端面与油封5不接触,密封盖3与轴承1之间、密封盖3与轴体4之间和密封盖3与油封5之间的空间即为让位间隙,各让位间隙互相连通构成过油间隙,过油间隙可供少量的稀油通过。所述挡油斜面31设于密封盖3朝向轴承1的端面上,挡油斜面31朝向轴承1并且朝向远离轴体4中轴线的方向,挡油斜面31、密封盖3端面、轴承1端面和端盖2内壁限定的空腔区域构成集油腔6,过油间隙与集油腔6连通,轴承1端面流出的少量稀油在挡油斜面31的引导下可通过过油间隙进入集油腔6内,避免稀油流向油封5,集油腔6内的油最终从排油口61排出。作为优选的方案,排油口61最好开设于集油腔6侧面的靠下位置,例如图1和2所示,轴体4水平使用时,排油口61位于轴体4下方处,集油腔6内的稀油不断向下流动,以便从排油口61排出。
[0026]进一步的,密封盖3朝向端盖2的端部设有集油槽32,集油槽32与集油腔6相通,集油槽32用于引导集油腔6内的油流向排油口61,优选地,所述集油槽32为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1)、端盖(2)和密封盖(3),轴承(1)安装在轴体(4)上,轴体(4)上位于轴承(1)的两侧均套设有端盖(2),所述端盖(2)与轴体(4)间设有油封(5),轴承(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端盖(2)形成空腔,所述轴承(1)的两侧均设有密封盖(3),两个密封盖(3)分别位于两个空腔内部且密封盖(3)位于轴承(1)和油封(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3)为环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3)为静密封盖(3),密封盖(3)与端盖(2)连接,密封盖(3)与轴承(1)之间、密封盖(3)与轴体(4)之间和密封盖(3)与油封(5)之间均预留有让位间隙,各让位间隙之间相通构成过油间隙,且密封盖(3)朝向轴承(1)的端面设有挡油斜面(31),挡油斜面(31)、密封盖(3)端面、轴承(1)端面和端盖(2)内壁限定的空腔区域构成集油腔(6),集油腔(6)设有排油口(6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3)朝向端盖(2)的端部设有集油槽(32),集油槽(32)与集油腔(6)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稀油润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32)为环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恒郭宏伟杜广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太行全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