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牙科矫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536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具有第一壳体本体的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以及具有第二壳体本体的第二壳状牙科器械,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第二壳状本体分别包括若干收纳患者牙齿的腔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舌侧设有能够调整上下颌关系的咬合调节板,所述咬合调节板具有将前牙区牙齿在垂直向上调整至目标咬合位的几何结构,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及第二壳状牙科器械分别用于同一牙颌在同一矫治步骤中咬合调整时段与非咬合调整时段的佩戴,以在保证矫治效率的前提下解决现有带平导的牙科器械用于睡眠时佩戴易造成下颌位置咬合错乱以及患者具有异物感影响睡眠质量的问题,相应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科矫治系统。科矫治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牙科矫治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牙齿矫治
,特别涉及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牙科矫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前牙深覆合是由于上下颌牙弓或上下颌骨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垂直向发育异常造成的错颌畸形,其上前牙切缘盖过下前牙牙冠长度三位之一以上或下前牙咬合于上前牙舌侧三分之一以上,使患者很容易咬伤上牙龈,导致前牙的牙周炎疾病及面部关节疾病。深覆合的矫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矫治的成功与否,矫正深覆合的目的是纠正下颌过陡的Spee曲线与上颌的补偿曲线,最终达到上下颌牙列正常的Spee曲线与补偿曲线,使前牙覆合覆盖关系协调。大多数错颌患者中,深覆合的矫正可能是整个矫治过程的首要步骤,而打开咬合是纠正深覆合的关键。
[0003]为打开咬合解决前牙深覆合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在上颌前牙区的舌侧设置平导的方式,利用该平导在咬合时抵住的前牙,让后牙有上升的空间,以起到打开咬合、整平牙弓、压低上前牙、升高后牙的目的。
[0004]目前,对于前牙深覆合的错颌畸形患者,为了获得较好的矫治效果,都是一直佩戴舌侧设置平导板的上颌矫治器,即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其上颌牙列都佩戴同一幅舌侧带有平导板的矫治器,然而,根据研究发现,人体在夜间睡眠时,下颌实际上是处于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posturalposition,mpp),所谓下颌姿势位就是患者保持自然放松的时候下颌所处的位置,是一个非常放松的位置,在下颌姿势位嘴唇自然闭合,通过鼻子自然呼吸,下颌姿势位也称为息止颌位。当患者夜间下颌处于夜间睡眠下颌姿势位时,患者无法自主咬到平导板对应位置,此时根本无法起到平导板对应的作用,相反地,由于睡眠时患者处于无意识的状态,此时若存在平导板,可能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下颌牙齿完全碰不到平导板,另一种情况是可能会无意识的碰到平导板,此时下颌位置则不是下颌姿势位,而由于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此时碰到的位置也可能不是正确对应的平导板位置,而人的睡眠时间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长期的位置错乱则容易导致下颌位置咬合错乱,引起颞下颌肌群不适,必然影响矫治效果,同时,由于平导板一直固定在上颌,对患者而言佩戴之后会产生部分牙齿悬空的现象,使得患者有异物感而舒适度欠佳,因而睡眠时段佩戴这种具有平导板的矫治器容易影响患者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牙科矫治系统,以在保证矫治效率的基础上解决现有带平导的牙科器械用于睡眠时佩戴造成下颌位置咬合错乱以及患者具有异物感影响睡眠质量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具有第一壳体本体的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以及具有第二壳体本体的第二壳状牙科器械,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
第二壳状本体分别包括若干收纳患者牙齿的腔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舌侧设有能够调整上下颌关系的咬合调节板,所述咬合调节板具有将前牙区牙齿在垂直向上调整至目标咬合位的几何结构,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及第二壳状牙科器械分别用于同一牙颌在同一矫治步骤中咬合调整时段与非咬合调整时段的佩戴。
[0007]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咬合调节板为连接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前牙区舌侧的整体结构。
[0008]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咬合调节板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前牙区部分牙齿的舌侧。
[0009]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前牙区各牙齿的舌侧分别设置所述咬合调节板。
[001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咬合调节板由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一体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舌侧。
[001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第二壳状本体为相同材料的壳体且形状相同,以具有相同的矫治力和/或力矩从而实现相同的功能。
[001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第二壳状本体为不同材料的壳体且形状相同,以具有不同的矫治力和/或力矩而实现不同功能。
[001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材料的弹性模量,以使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佩戴时产生牙齿移动的第一牙齿移动量,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佩戴时至少保持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产生的第一牙齿移动量。
[001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第二壳状本体为相同材料的壳体且形状不相同,以具有不同的矫治力和/或力矩而实现不同功能。
[001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厚度,以使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佩戴时产生牙齿移动的第一牙齿移动量,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佩戴时至少保持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产生的第一牙齿移动量。
[001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第二壳状本体为不同聚合物材料的壳体且形状不相同,以具有不同的矫治力和/或力矩而实现不同功能。
[0017]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材料的弹性模量,且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厚度,以使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佩戴时产生牙齿移动的第一牙齿移动量,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佩戴时至少保持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产生的第一牙齿移动量。
[0018]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咬合调节板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一壳状本体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舌侧。
[0019]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咬合调节板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前牙区舌侧的连接包括粘接、焊接、铆接中任一种方式。
[002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咬合调节板与对颌接触面设有缓冲层,以对所述咬合调节板与对颌牙齿的接触予以缓冲。
[002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的刚度小于所述咬合调节板的刚度。
[002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咬合调节板在不同的矫治步骤中设置于前牙区舌侧上的不同位置,其在前牙区舌侧上的位置应使得佩戴具有所述咬合调节板的第一壳状本体
时,前牙打开程度与目标基本相符。
[002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牙科矫治系统,包括N个壳状牙科器械套组,所述N个壳状牙科器械套组中至少M个为上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中M≦N,M,N为正整数。
[002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M个壳状牙科器械套组为连续矫治步骤中的套组。
[002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M个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第一壳状牙科器械的咬合调节板与对应牙齿的相对位置随对应牙齿与对颌牙齿的位置而变化,以使得各第一壳状牙科器械打开前牙咬合的程度与目标基本一致。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牙科矫治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1、本技术通过将具有咬合调节板的第一壳状牙科器械用于在咬合调整时段佩戴于患者上颌牙齿,而将不具有咬合调节板的第二壳状牙科器械用于在非咬合调整时段佩戴于患者上颌牙齿,不仅可以避免在非咬合调整时段使用具有咬合调节板的第一壳状牙科器械导致患者的下颌咬合位置错乱,引起颞下颌肌群不适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壳状本体的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以及具有第二壳状本体的第二壳状牙科器械,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第二壳状本体分别包括若干收纳患者牙齿的腔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舌侧设有能够调整上下颌关系的咬合调节板,所述咬合调节板具有将前牙区牙齿在垂直向上调整至目标咬合位的几何结构,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及第二壳状牙科器械分别用于同一牙颌在同一矫治步骤中咬合调整时段与非咬合调整时段的佩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调节板为连接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前牙区舌侧的整体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调节板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前牙区部分牙齿的舌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前牙区各牙齿的舌侧分别设置所述咬合调节板。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调节板由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一体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舌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第二壳状本体为相同材料的壳体且形状相同,以具有相同的矫治力和/或力矩从而实现相同的功能。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第二壳状本体为不同材料的壳体且形状相同,以具有不同的矫治力和/或力矩而实现不同功能。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材料的弹性模量,以使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佩戴时产生牙齿移动的第一牙齿移动量,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佩戴时至少保持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产生的第一牙齿移动量。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第二壳状本体为相同材料的壳体且形状不相同,以具有不同的矫治力和/或力矩而实现不同功能。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厚度,以使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佩戴时产生牙齿移动的第一牙齿移动量,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佩戴时至少保持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产生的第一牙齿移动量。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慧敏王星星吴刚姚峻峰
申请(专利权)人:正雅齿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