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器贮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499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热水器贮水装置,包括贮水筒、设在贮水筒外的电加热器和连接贮水管与电加热器的进出水管,贮水筒由若干分层又相通的导流层组成;导流层包括若干围绕水平隔板中心回旋的导流槽;第一导流层的外缘导流槽与第二导流层的外缘导流槽相连通,第二导流层中心导流槽与第三导流层中间导流槽相连通,第三导流层外缘导流槽与第四导流层外缘导流槽相连通,最后导流层的外缘导流槽与电热水器出热水管相连通。电热水器出热水管与贮水筒相连接,在CPU芯片控制下实现快速加热、即开即热定量出热水,若关闭贮水筒的出热水口,热水在贮水筒内积蓄,阻止冷热混流急速降温,具有保温节能的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贮水装置,特别是关于电热水器的一种贮水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热水器都是将电热元件例如电热管直接放在贮水箱中,直接通电加热贮水箱中的水,不论用水量多少都是加热放入贮水箱中的全体水,使进入箱体内的冷水徐徐升温,因而在使用热水时,总要有一段预热时间的等待,在冬春季节需要花1 2个小时,才能用热水淋浴。因此电热水器不能按需定量加热是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CN2372611Y提出一种外加热电热水器,在水胆底部外面用片形加热件加热水胆,这种片形加热件虽然可以解决电热管渗漏、结垢以及使用安全等问题,但它仍是必须加热水胆内的全部水,因而仍需花费时间等待升温,仍然存在不能按需要加热用水,用多少水加温多少水的定量加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电热水器实现定量加热,使电热水器只加热需要的容量,而不加热不需要的容量,达到按需用电用热水,从而实现电热水器的快速加热,达到节约用电用水和快速省时的目的。 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电热水器贮水装置,包括贮水筒、设在贮水筒外的电加热器和连接贮水管与电加热器的进出水管,其特征是贮水筒由若干分层又相通的导流层组成;所述导流层包括若干围绕水平隔板中心回旋的导流槽;第一导流层的外缘导流槽与第二导流层的外缘导流槽相连通,第二导流层中心导流槽与第三导流层中心导流槽相连通,第三导流层外缘导流槽与第四导流层外缘导流槽相连通,最后导流层的外缘导流槽与电热水器出热水管相连通。 所述导流槽由一水平隔板和设在水平隔板上围绕水平隔板中心回旋并与水平隔板相垂直的纵向隔板组成。 第一导流层盖板的中心入水口与筒体顶部上的进出水口相连通,最后导流层外缘导流槽开口与筒体底部的进出水管相连通,筒体外壁与各层外缘隔板相套合形成外缘导流槽。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热水器出热水管与贮水筒相连接,在CPU芯片控制下实现快速加热、快速定量出热水。由于贮水筒设多层导流层,每层又设回旋的导流槽,使进入贮水筒的冷水流速缓慢、滞留在导流层内,大量积蓄在下层,被水泵抽吸到电加热器内进行加热,少量顺着各层导流槽回旋流入最后一层与进入的热水混合,因而实现即开即热,节约等候时间。若关闭贮水筒的出热水口,热水在贮水筒内积蓄,并沿回旋导流槽逐层下流,阻止冷水往上回流,起到阻止冷热混流急速降温的作用。因而本技术的贮水装置既有使热水即开即热,不用长时间等待,又有阻止冷热水混流急速降温的作用,具有保温节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贮水筒主要部件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贮水筒的沿进出水口的纵剖面图及水流导向示意图。 图3是附图2的E-E剖面及水流导向示意图。 图4是附图2的F-F剖面及水流导向示意图。 图5是贮水筒连接电热水器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参看图1 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它包括贮水筒1、导流层2和导流层3,其中导流层2上设一盖板4,盖板4中心设中心入水口 41,导流层2的中央导流槽21与盖板4的中心入水口 41相对应。第一导流层2的导流槽以第一中心导流槽为中心作顺时针回旋的导流槽,导流层2的出水口 25设在最外缘导流槽24的底板上。第二导流层3的导流槽以第二中心导流槽为中心作反时针回旋的导流槽,导流层3的入水口为其最外缘导流槽35,导流层3的中心出水口 31设在导流层3的底板的中心。导流层3与导流层2相连接,导流层3相间排接在导流层2之间,形成导流层3的中心出水口 31与下一层导流层2的中心导流槽相对接通。 图2所示为贮水筒的纵剖面,贮水筒底部11设入水口 C和取水口 B, 一般为冷水从入水口 C进,从取水口 B流出。贮水筒顶部12设入水口 D和出水口 A, 一般为热水从入水口 D进,从出水口 A流出。筒体内第一层、第三层、第五层为导流槽回旋方向相同的导流层2。而第二层、第四层为导流槽回旋方向相同的导流槽3。各层导流槽底部最外缘与筒体紧配相贴,第一层顶部为盖板4,盖板4中心为中心入水口 41,接近筒体顶部12的最上导流层的最外缘为最上一层导流槽出水口。筒体内的箭头所指方向为热水从上往下回旋流下的方向,其中0表示回旋流出,O表示回旋流入。若热水从进热水口 D流入筒部11并不由出热水口A取出热水时,热水按顺方向回旋流入最下层的导流槽2逐渐向反方向推压,逐层回旋往下回流,把冷水逐层向下推,而不让冷水混流,把热水储存在贮水筒内,等待出热水口 A打开时,再按图示方向逐层向上回流,保持不间断地供应热水。 附图3所示为导流层2的E-E剖面图及内部水流向示意图,所示导流层2外缘24与贮水筒内壁紧密相贴,导流槽壁以筒体中心轴为回旋中心顺时针同心回旋,形成顺时针流向的导流槽22、23、24,且导流槽的截面长宽方向相等,导流槽的回旋中心入水口 21为水流入端,回旋外缘24为回流出水口 25,水从水盖板4中心入水口 41流入导流槽中心入水口21,在导流槽的回旋导流下顺时针流动流向导流层2的外缘的出水口 25流入下层。 附图4所示导流层3的F-F剖面图及内部水流向示意图,所示导流层3外缘34与贮水筒内壁相贴,导流槽壁以筒体中心轴为回旋中心逆时针同心回旋,形成顺时针流向的导流槽32、33和34,且导流槽的截面长宽方向相等,外缘导流槽34设水流入口 35 ;导流层中心出水口 31为流出端口。即导流槽水从导流层2外缘导流槽34的口流出,流入下层导流层3的外缘导流槽34的入水口 35,在导流槽的导流下顺时针流动流向导流层中心出水口31,再由中心出水口 31流向下一组导流层2的中心入水口 21,再在下一组导流层2内部顺时针流动到出水口 25,再流入下一组导流层3外缘的入水口流进,依次回旋流出。 附图5所示,为电加热器5安装在贮水筒1外侧,设在贮水筒底部筒体内设导流层2、导流层3、第一层盖板4按顺序排列并与筒体内壁紧贴,使之构成导流槽,使水按导流槽的方向导流。安装在贮水筒两端的进水管B、 C和出水管A、 D供进冷水和出热水用。 为了使本技术的储水装置适应电热水器快速出热水,定量加热水的功能,在供水系统中必须设计一个由CPU芯片和控制程序控制的控制器及其执行元件,并在输水管道中接入定量水泵,在此基础上实施控制。首先将储水筒C接进水管,A接出水管,从B 口取出冷水,从D 口注入热水(或从A、 C间连接电热水器,从B 口取出冷水,D 口注入加热的水),注入的热水充满储水筒顶部12后,从导流层4中心入水口 41进入,由导流槽24顺时针流动到下一层入水口 25,当热水继续注入时就会从导流层3的入水口 31流入,流到导流层3的导流槽32到导流槽34再从出水口 35出再接流入导流层2的进水孔25,直到热水充满储水筒(或充满所需容量);此时开启出热水口A,由于入冷水口C和水路相通,热水在流入口 C冷水的水压力下,按热水进去相反流向流出。 由于贮水筒内有多层纵横隔板将筒体分隔成很多小于筒体截面积数倍的管道。所以冷热水交换面积很少,热交换时间延长,温度降低很慢,使贮水筒有明显冷热端,从而可以达到比普通贮水箱贮存热水保温时间更长,并且可以达到其他贮水式热水器达不到的大容量储存热水的目的。同时进水端和水路一直接通,所以出水时出水压力等于进水压力,出水压力不变化的目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热水器贮水装置,包括贮水筒、设在贮水筒外的电加热器和连接贮水筒与电加热器的进出水管,其特征是贮水筒由若干分层又相通的导流层组成;所述导流层包括若干围绕水平隔板中心回旋的导流槽;第一导流层的外缘导流槽与第二导流层的外缘导流槽相连通,第二导流层中心导流槽与第三导流层中心导流槽相连通,第三导流层外缘导流槽与第四导流层外缘导流槽相连通,最后导流层的外缘导流槽与电热水器出热水管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宁恩胡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圣莱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