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埋场防沉降填埋气集气系统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4951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填埋场防沉降填埋气集气系统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探测,根据探测结果布置集气井点位;步骤S2,安装预定点位进行集气井钻设,钻设完成后放入排导管;步骤S3,在排导管和集气井直接填埋砾石,并在集气井的井口处填充粘土后夯实;步骤S4,在集气井的孔口处放置扩大孔模板,并布设并联各集气井的连接管,将排导管接入对应的连接管;步骤S5,在扩大孔模板内填充膨润土后夯实,然后进行填埋场封场覆盖,在封场覆盖至扩大孔模板上沿时,吊出扩大孔模板;步骤S6,继续进行封场覆盖,直至覆盖面到达预设标高。竖井内填充砾石,通过碎石消能可吸收部分堆体沉降变形应力,同时均匀传递应力,避免沉降应力损坏排导管。导管。导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填埋场防沉降填埋气集气系统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填埋
,具体涉及一种填埋场防沉降填埋气集气系统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生活垃圾的持续增加,众多垃圾填埋场已经达到设计使用库容,按照国家出台的标准规范,这一类填埋场均要进行封场处理。由于填埋场堆高的原因,导致很多渗滤液无法完全下渗到最底部的导排层,加之已有的大量导气石笼并没有做到上下直通,对于填埋高度超过10米的填埋场,不仅会造成填埋气的垂直导排性变差,还会给垂直导排渗滤液带来障碍。
[0003]现有的导排方法一般为重新建设注气井、抽气井、渗滤液倒排井、渗滤液回灌井等众多功能的井群,但由于垃圾场容易发生沉降问题,沉降后的垃圾场会使集气井和排气管变形损坏,从而无法维持正常的排导功能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填埋场防沉降填埋气集气系统施工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填埋场防沉降填埋气集气系统施工方法,包括:
[0008]步骤S1,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探测,根据探测结果布置集气井点位;
[0009]步骤S2,安装预定点位进行集气井钻设,钻设完成后放入排导管;
[0010]步骤S3,在排导管和集气井直接填埋砾石,并在集气井的井口处填充粘土后夯实;
[0011]步骤S4,在集气井的孔口处放置扩大孔模板,并布设并联各集气井的连接管,将排导管接入对应的连接管;
[0012]步骤S5,在扩大孔模板内填充膨润土后夯实,然后进行填埋场封场覆盖,在封场覆盖至扩大孔模板上沿时,吊出扩大孔模板;
[0013]步骤S6,继续进行封场覆盖,直至覆盖面到达预设标高。
[0014]优选,稳定管为n形管,布置稳定管远离排导管的一段通过水平延伸段连接至连接管,在水平延伸段设置管箍,在环箍下方进行注浆,待浆液凝固后将管箍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注浆区域。
[0015]优选,连接管为柔性蜂窝管,连接管内呈规则和\或不规则分布有相互连通的导气孔;
[0016]连接管对应稳定管的水平延伸段的位置设有支管,支管延伸伸入水平延伸段内部一定距离。
[0017]优选,稳定管有两段,先将其中一段稳定管通过法兰连接在排导管上,再将另一短
锚固在注浆区域,然后将两段稳定管通过波纹硅胶管进行对接。
[0018]优选,集气井钻设过程中,同步进行导气窑井施工,将垃圾填埋场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导气窑井,对应区域内的连接管对应延伸至导气窑井内。
[0019]优选,在导气窑井打设完毕后安装井管,井管的中下部预留用于连通连接管的接口;
[0020]井管的上部设有出气管,出气管对应连接废气处理装置。
[0021]优选,井管内设有位于连接管和出气管之间的风机。
[0022]优选,封场覆盖完成后在覆盖面上方铺设草皮并施工排水沟。
[0023]优选,垃圾场覆盖层对应连接管的位置设置为碎石、炉渣或建筑垃圾。
[0024]有益效果:竖井内填充砾石,通过碎石消能可吸收部分堆体沉降变形应力,同时均匀传递应力,避免沉降应力损坏排导管。
[0025]设置通过膨润土填充的扩大孔,扩大孔用于进行集气井连接管的安装和稳定管的安装,在集气井连接管的安装和稳定管发生能损毁时,可以挖开扩大孔进行维修和更换。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集气井结构简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套管与排导管的连接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集气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扩大孔;2、稳定管;3、收集井连接管;4、波纹硅胶管;5、控制阀;6、稳定支架;7、排导管;8、套管;9、条形孔;10、插销;11、螺帽;12、支撑柱;13、条形槽;14、铰轴;15、转动件;16、导气窑井;17、连接管;18、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针对填埋气的收集难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填埋场防沉降填埋气集气系统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探测,探测填埋场填埋深度、内部组成以及腐化情况,
垃圾填埋气的产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的综合过程,其中,生物降解作为最为重要。据填埋垃圾的来源和组成不同,填埋气体中含有30%~55%体积比的甲烷,含有30%~45%体积比的二氧化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空气、恶臭气体和其他微量气体。根据探测结果布置集气井点位,探测可以采取钻孔探测的形式进行。
[0036]探测后的集气井深度为填埋场深度的一定比例,例如深度为填埋场深度的三分之一;集气井的密度根据埋垃圾的来源和组成实际确定。
[0037]步骤S2,安装预定点位进行集气井钻设,钻机钻孔成井的方式为钻孔,钻设完成后放入排导管7,排导管7长度与集气井深度相适配,排导管7的上端伸出集气井的井口;步骤S3,在排导管7和集气井直接填埋砾石,在排导管7与集气井之间填充砾石,提供足够支撑力的前提下,又不影响气体的排导,同时砾石还能再填埋场发生沉降时候发生形变,以此对排导管7进行缓冲,通过碎石消能可吸收部分堆体沉降变形应力,同时均匀传递应力,在集气井的井口处填充粘土后夯实;在集气井的井口处通过夯实粘土对集气井进行密封,以此避免污染性气体通过集气井的井口处直接溢出。
[0038]步骤S4,在集气井的孔口处放置扩大孔1模板,并布设并联各集气井的连接管,将排导管7接入对应的连接管,扩大孔1模板下沿设置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埋场防沉降填埋气集气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探测,根据探测结果布置集气井点位;步骤S2,安装预定点位进行集气井钻设,钻设完成后放入排导管;步骤S3,在排导管和集气井直接填埋砾石,并在集气井的井口处填充粘土后夯实;步骤S4,在集气井的孔口处放置扩大孔模板,并布设并联各集气井的连接管,将排导管接入对应的连接管;步骤S5,在扩大孔模板内填充膨润土后夯实,然后进行填埋场封场覆盖,在封场覆盖至扩大孔模板上沿时,吊出扩大孔模板;步骤S6,继续进行封场覆盖,直至覆盖面到达预设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场防沉降填埋气集气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稳定管为n形管,布置稳定管远离排导管的一段通过水平延伸段连接至连接管,在水平延伸段设置管箍,在环箍下方进行注浆,待浆液凝固后将管箍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注浆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填埋场防沉降填埋气集气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管为柔性蜂窝管,连接管内呈规则和\或不规则分布有相互连通的导气孔;连接管对应稳定管的水平延伸段的位置设有支管,支管延伸伸入水平延伸段内部一定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鑫李铁栓李大龙薛广如程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