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风口导风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84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央出风口导风结构及车辆。该中央出风口导风结构包括中央出风口壳体和下导风板,所述中央出风口壳体的出风口端设有上下翻转的前排叶片,所述出风口端的上侧部、左侧部及右侧部与倾斜设置的中控面板相连;所述下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端的下侧部处并与所述中控面板相连,所述下导风板具有拱起的拱起板段,所述拱起板段用于当所述前排叶片中的最下一个叶片翻转到合适位置时,使所述下导风板与最下一个所述叶片之间的气流射到最下一个所述叶片的下表面上再沿着所述中控面板的倾斜外表面向下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得中央出风口的下吹风极限位置达到下吹风目标点,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要求。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要求。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央出风口导风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中央出风口导风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调节车内环境温度,中控面板上通常布置有用于空调出风的中央出风口。
[0003]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要求,中央出风口的上吹风极限位置需要达到上吹风目标点,中央出风口的下吹风极限位置需要达到下吹风目标点。但在一些车型中,由于中央出风口结构的布置位置和布置角度的限制,中央出风口结构的上吹风极限位置容易达到上吹风目标点,但中央出风口结构的下吹风极限位置无法达到下吹风目标点,仍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中央出风口导风结构,所述中央出风口导风结构可以使得中央出风口的下吹风极限位置达到下吹风目标点,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要求。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中央出风口导风结构,包括:
[0007]中央出风口壳体,所述中央出风口壳体的出风口端设有上下翻转的前排叶片,所述出风口端的上侧部、左侧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央出风口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出风口壳体(1),所述中央出风口壳体(1)的出风口端设有上下翻转的前排叶片,所述出风口端的上侧部、左侧部及右侧部与倾斜设置的中控面板(5)相连;下导风板(2),所述下导风板(2)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端的下侧部处并与所述中控面板(5)相连,所述下导风板(2)具有拱起的拱起板段(202),所述拱起板段(202)用于使所述下导风板(2)与最下一个所述叶片(3)之间的气流射到最下一个所述叶片(3)的下表面上再沿着所述中控面板(5)的倾斜外表面向下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出风口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端的下侧部包括相互呈L形布置的限挡壁(101)和支撑壁(102),所述限挡壁(101)连接在所述支撑壁(102)与所述中央出风口壳体(1)的下侧壁主体(103)上端之间;所述下导风板(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板段(201)、拱起板段(202)和第二板段(203),所述第一板段(201)和所述拱起板段(202)支撑在所述支撑壁(102)上,所述第一板段(201)的端部抵接在所述限挡壁(101)上且所述第一板段(201)的上表面与所述限挡壁(101)的上表面斜向平齐,所述拱起板段(202)在最下一个所述叶片(3)翻转打开后与最下一个所述叶片(3)彼此间隔相对,所述第二板段(203)位于所述中控面板(5)的内侧,所述第二板段(203)的上端抵接在所述中控面板(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央出风口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风板(2)还包括连接部(204),所述连接部(204)设置在所述拱起板段(202)的下侧面上,所述支撑壁(102)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204)对应的连接孔,螺栓(4)的一端贯穿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部(204)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央出风口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风板(2)还包括定位片(205),所述定位片(205)设于所述拱起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