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音频设备的大功率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73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音频设备的大功率电路,包括音频主控模块、信号转换模块、输出驱动模块和输出反馈模块;音频主控模块的输入端与音频产生设备电性连接、输出端通过信号转换模块与输出驱动模块电性连接,将接收到的音频产生设备的第一音频信号转发给信号转换模块,及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将第一音频信号转换为PWM信号并进行放大后输出到输出驱动模块;输出驱动模块还与音频播放设备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放大后的PWM信号转换为第二音频信号并通过音频播放设备播放;输出反馈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出驱动模块电性连接、输出端与音频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获取第二音频信号并将其发送给音频主控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等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等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音频设备的大功率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音频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音频设备的大功率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应用于音频设备的大功率电路,一般选用较为昂贵的功率AMP芯片来实现,其存在成本高、灵活性差等问题,不利于开源节流政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音频设备的大功率电路,其能够解决现有的功率芯片存在成本高等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用于音频设备的大功率电路,包括音频主控模块、信号转换模块、输出驱动模块和输出反馈模块;
[0006]其中,所述音频主控模块的输入端与音频产生设备电性连接、输出端通过信号转换模块与输出驱动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音频产生设备的第一音频信号转发给所述信号转换模块,以及控制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将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转换为PWM信号并将所述PWM信号功率放大后输出到所述输出驱动模块;
[0007]所述输出驱动模块还与音频播放设备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放大后的PWM信号转换为第二音频信号并通过所述音频播放设备播放;
[0008]所述输出反馈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出驱动模块电性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音频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音频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所述音频主控模块。
[0009]进一步地,所述音频播放设备为扬声器或喇叭。
[0010]进一步地,所述音频播放设备包括第一音频播放设备和第一音频播放设备;所述输出驱动模块包括左输出驱动模块和右输出驱动模块;
[0011]其中,所述左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右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信号转换模块的对应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左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音频播放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右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音频播放设备电性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左输出驱动模块包括第一输出驱动模块、第二输出驱动模块和第一音频设备插接头;其中,所述第一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输出端与第一音频设备插接头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输出端与第一音频设备插接头的第二端电性连接;
[0013]所述右输出驱动模块包括第三输出驱动模块、第四输出驱动模块和第二音频设备插接头;其中,所述第三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三输出端电性连接、输出端与第二音频设备插接头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第四输出端电性连接、输出端与第二音频设备插接头的第二端电性连
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出驱动模块包括信号放大模块和输出滤波模块;其中,信号放大模块,用于将信号转换模块发送的PWM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输出滤波模块,用于将放大后的PWM信号转换为第二音频信号并输出到音频播放设备;其中,第一输出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145、电阻R148、电阻R19、电容C13、电容C17、芯片U2、电阻R32、电容C18、二极管D7、电阻R20、电容C19、电容C14、电阻R28、电阻R22、MOS管Q1、MOS管Q2、电容C104、电容C102、电容C101、电容C20、电容C22、电容C24、电感L1、电阻R33、电阻R29、电阻R23,二极管器件D2、二极管器件D3;其中,芯片U2的端口4通过电阻R145接入12V电源、端口1通过电阻R148与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端口3通过电阻R19接地、端口2接地;电容C1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阻R145与芯片U2的端口4之间;电容C1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阻R148与芯片U2的端口1之间;
[0015]二极管器件D3的端口1通过电阻R23与MOS管Q1的G端电性连接,端口2与二极管器件D3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3与芯片U2的端口5电性连接;电阻R29的一端与二极管器件D3的端口3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电阻R23与MOS管Q2的G端之间;
[0016]二极管器件D2的端口1通过电阻R22与MOS管Q1的G端电性连接,端口2与二极管器件D1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3与芯片U2的端口7电性连接;电阻R28的一端与二极管器件D1的端口3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电阻R22.2与MOS管Q1的G端之间;
[0017]MOS管Q1的S端与MOS管Q2的D端电性连接,MOS管Q1的D端接入直流24V电源,MOS管Q2的S端接地;MOS管Q1的D端还通过并联连接的电容C104、电容C102、电容C101接地;
[0018]电阻R33的一端与MOS管Q2的D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2的端口6电性连接;
[0019]电阻R32的一端接入12V电源,另一端依次通过二极管D7、电阻R20、电容C19接入电阻R33与芯片U2的端口6之间;电容C14的一端接入电阻R20与电容C19之间、另一端接入电容C19与电容R33之间;电容C18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阻R32与二极管D7之间;
[0020]MOS管Q1的S端、MOS管Q2的D端均通过电感L1与音频播放设备的插接J3的端口1电性连接;电容C20、电容C22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接入MOS管Q1与电感L1之间;电容C2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感L1与插接头J3的端口1之间;
[0021]第二输出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146、电阻R149、电阻R21、电容C15、电容C21、芯片U3、电阻R25、电容C23、二极管D8、电容C28、电容C16、电阻R31、电阻R27、MOS管Q3、MOS管Q4、电容C108、电容C107、电容C106、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感L2、电阻R36、电阻R34、电阻R30、二极管器件D5和二极管器件D6;其中,芯片U3的端口4通过电阻R146接入12V电源、端口1通过电阻R149与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端口3通过电阻R21接地、端口2接地;电容C1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阻R146与芯片U2的端口4之间;电容C2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阻R149与芯片U2的端口1之间;
[0022]二极管器件D5的端口1通过电阻R27与MOS管Q3的G端电性连接,端口2与二极管器件D5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3与芯片U3的端口5电性连接;电阻R31的一端与二极管器件D3的端口3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电阻R27与MOS管Q3的G端之间;
[0023]二极管器件D6的端口1通过电阻R30与MOS管Q4的G端电性连接,端口2与二极管器件D6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3与芯片U3的端口7电性连接;电阻R34的一端与二极管器件D1的端口3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电阻R30与MOS管Q4的G端之间;
[0024]MOS管Q3的S端与MOS管Q4的D端电性连接,MOS管Q3的D端接入直流24V电源,MOS管Q4的S端接地;MOS管Q3的D端还通过并联连接的电容C108、电容C107、电容C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音频设备的大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音频主控模块、信号转换模块、输出驱动模块和输出反馈模块;其中,所述音频主控模块的输入端与音频产生设备电性连接、输出端通过信号转换模块与输出驱动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音频产生设备的第一音频信号转发给所述信号转换模块,以及控制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将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转换为PWM信号并将所述PWM信号功率放大后输出到所述输出驱动模块;所述输出驱动模块还与音频播放设备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放大后的PWM信号转换为第二音频信号并通过所述音频播放设备播放;所述输出反馈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出驱动模块电性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音频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音频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所述音频主控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音频设备的大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播放设备为扬声器或喇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音频设备的大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播放设备包括第一音频播放设备和第一音频播放设备;所述输出驱动模块包括左输出驱动模块和右输出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左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右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信号转换模块的对应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左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音频播放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右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音频播放设备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音频设备的大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输出驱动模块包括第一输出驱动模块、第二输出驱动模块和第一音频设备插接头;其中,所述第一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输出端与第一音频设备插接头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输出端与第一音频设备插接头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右输出驱动模块包括第三输出驱动模块、第四输出驱动模块和第二音频设备插接头;其中,所述第三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三输出端电性连接、输出端与第二音频设备插接头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输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第四输出端电性连接、输出端与第二音频设备插接头的第二端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音频设备的大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驱动模块包括信号放大模块和输出滤波模块;其中,信号放大模块,用于将信号转换模块发送的PWM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输出滤波模块,用于将放大后的PWM信号转换为第二音频信号并输出到音频播放设备;其中,第一输出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145、电阻R148、电阻R19、电容C13、电容C17、芯片U2、电阻R32、电容C18、二极管D7、电阻R20、电容C19、电容C14、电阻R28、电阻R22、MOS管Q1、MOS管Q2、电容C104、电容C102、电容C101、电容C20、电容C22、电容C24、电感L1、电阻R33、电阻R29、电阻R23,二极管器件D2、二极管器件D3;其中,芯片U2的端口4通过电阻R145接入12V电源、端口1通过电阻R148与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端口3通过电阻R19接地、端口2接地;电容C1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阻R145与芯片U2的端口4之间;电容C1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阻R148与芯片U2的端口1之间;二极管器件D3的端口1通过电阻R23与MOS管Q1的G端电性连接,端口2与二极管器件D3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3与芯片U2的端口5电性连接;电阻R29的一端与二极管器件D3的端
口3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电阻R23与MOS管Q2的G端之间;二极管器件D2的端口1通过电阻R22与MOS管Q1的G端电性连接,端口2与二极管器件D1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3与芯片U2的端口7电性连接;电阻R28的一端与二极管器件D1的端口3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电阻R22.2与MOS管Q1的G端之间;MOS管Q1的S端与MOS管Q2的D端电性连接,MOS管Q1的D端接入直流24V电源,MOS管Q2的S端接地;MOS管Q1的D端还通过并联连接的电容C104、电容C102、电容C101接地;电阻R33的一端与MOS管Q2的D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2的端口6电性连接;电阻R32的一端接入12V电源,另一端依次通过二极管D7、电阻R20、电容C19接入电阻R33与芯片U2的端口6之间;电容C14的一端接入电阻R20与电容C19之间、另一端接入电容C19与电容R33之间;电容C18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阻R32与二极管D7之间;MOS管Q1的S端、MOS管Q2的D端均通过电感L1与音频播放设备的插接J3的端口1电性连接;电容C20、电容C22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接入MOS管Q1与电感L1之间;电容C2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感L1与插接头J3的端口1之间;第二输出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146、电阻R149、电阻R21、电容C15、电容C21、芯片U3、电阻R25、电容C23、二极管D8、电容C28、电容C16、电阻R31、电阻R27、MOS管Q3、MOS管Q4、电容C108、电容C107、电容C106、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感L2、电阻R36、电阻R34、电阻R30、二极管器件D5和二极管器件D6;其中,芯片U3的端口4通过电阻R146接入12V电源、端口1通过电阻R149与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端口3通过电阻R21接地、端口2接地;电容C1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阻R146与芯片U2的端口4之间;电容C2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阻R149与芯片U2的端口1之间;二极管器件D5的端口1通过电阻R27与MOS管Q3的G端电性连接,端口2与二极管器件D5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3与芯片U3的端口5电性连接;电阻R31的一端与二极管器件D3的端口3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电阻R27与MOS管Q3的G端之间;二极管器件D6的端口1通过电阻R30与MOS管Q4的G端电性连接,端口2与二极管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贵吴云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