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晓煜专利>正文

一种磨脚器的传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58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脚器的传动结构,包括后壳,所述后壳的一侧配合安装有前壳,所述后壳和所述前壳之间固定安装有充电电池、充电口和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前壳的外壁滑动安装有推块,所述后壳和所述前壳之间固定安装有托盘,所述托盘位于后壳和前壳的顶部,所述托盘内固定安装有托块,所述托盘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后传动壳和前传动壳,所述托盘的顶部卡合安装有上壳,所述后传动壳与所述前传动壳相互配合使用,所述后传动壳与所述前传动壳之间转动安装有打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5个齿轮来实现传动并改变转速,减少了现有产品中的齿轮数量,简化了产品结构,进而降低了故障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也降低了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也降低了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脚器的传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磨脚器
,尤其涉及一种磨脚器的传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动磨脚器是一种脚部护理美容工具,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带动打磨轮高速旋转,通过磨头的特殊材质对死皮部分进行摩擦,从而达到去除死皮或者老茧的作用,实现脚部美容护理,同时还兼具一定的按摩功能。
[0003]现有的电动磨脚器,在马达与打磨轮之间均是通过齿轮组进行传动,齿轮组由多个大小不同的齿轮组成,在传动的同时实现改变转速,然而齿轮组中的齿轮数量越多,其产品结构复杂程度也就越高,导致成品的故障率也就越高,本技术中涉及一种新的磨脚器的传动结构,其主要是通过特殊的传动结构来减少磨脚器中所需的齿轮数量,从而达到减少故障率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磨脚器的传动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磨脚器的传动结构,包括后壳,所述后壳的一侧配合安装有前壳,所述后壳和所述前壳之间固定安装有充电电池、充电口和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前壳的外壁滑动安装有推块,所述后壳和所述前壳之间固定安装有托盘,所述托盘位于后壳和前壳的顶部,所述托盘内固定安装有托块,所述托盘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后传动壳和前传动壳,所述托盘的顶部卡合安装有上壳,所述后传动壳与所述前传动壳相互配合使用,所述后传动壳与所述前传动壳之间转动安装有打磨轮,所述打磨轮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被动齿轮,所述被动齿轮啮合有第一过渡齿轮,所述第一过渡齿轮啮合有第二过渡齿轮,所述第二过渡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啮合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安装在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上。
[0007]优选地,所述前壳上开设有开关孔,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开关拨片活动贯穿开关孔并与推块固定连接,且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充电电池和马达。
[0008]优选地,所述充电口位于后壳和前壳的底部,且所述充电口电性连接充电电池。
[0009]优选地,所述后传动壳与所述前传动壳的底部均延伸至后壳和前壳之间,且所述后传动壳与所述前传动壳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过渡齿轮、所述第二过渡齿轮以及所述中间齿轮均转动安装在后传动壳和前传动壳之间,所述马达安装在后壳与前壳之间,所述中间齿轮的底部活动贯穿后传动壳和前传动壳的底部并与主动齿轮相啮合。
[0010]优选地,所述打磨轮位于托块的上方,所述打磨轮的顶部活动贯穿上壳。
[0011]优选地,所述上壳上卡合安装有上盖。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中,通过5个齿轮来实现传动并改变转速,减少了现有产品中的齿轮数量,简化了产品结构,进而降低了故障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磨脚器的传动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磨脚器的传动结构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磨脚器的传动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磨脚器的传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后壳;2、前壳;201、开关孔;3、充电电池;4、充电口;5、开关控制模块;6、推块;7、托盘;8、托块;9、后传动壳;10、前传动壳;11、上壳;12、打磨轮;13、被动齿轮;14、第一过渡齿轮;15、第二过渡齿轮;16、中间齿轮;17、主动齿轮;18、马达;19、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参照图1

4,一种磨脚器的传动结构,包括后壳1,后壳1的一侧配合安装有前壳2,后壳1和前壳2之间固定安装有充电电池3、充电口4和开关控制模块5,前壳2的外壁滑动安装有推块6,后壳1和前壳2之间固定安装有托盘7,托盘7位于后壳1和前壳2的顶部,托盘7内固定安装有托块8,托盘7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后传动壳9和前传动壳10,托盘7的顶部卡合安装有上壳11,后传动壳9与前传动壳10相互配合使用,后传动壳9与前传动壳10之间转动安装有打磨轮12,打磨轮12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被动齿轮13,被动齿轮13啮合有第一过渡齿轮14,第一过渡齿轮14啮合有第二过渡齿轮15,第二过渡齿轮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中间齿轮16,中间齿轮16啮合有主动齿轮17,主动齿轮17固定安装在马达18的动力输出轴上。
[0021]本实施例中,前壳2上开设有开关孔201,开关控制模块5的开关拨片活动贯穿开关孔201并与推块6固定连接,且开关控制模块5电性连接充电电池3和马达18。
[0022]本实施例中,充电口4位于后壳1和前壳2的底部,且充电口4电性连接充电电池3。
[0023]本实施例中,后传动壳9与前传动壳10的底部均延伸至后壳1和前壳2之间,且后传动壳9与前传动壳10之间存在间隙,第一过渡齿轮14、第二过渡齿轮15以及中间齿轮16均转动安装在后传动壳9和前传动壳10之间,马达18安装在后壳1与前壳2之间,中间齿轮16的底部活动贯穿后传动壳9和前传动壳10的底部并与主动齿轮17相啮合。
[0024]本实施例中,打磨轮12位于托块8的上方,打磨轮12的顶部活动贯穿上壳11。
[0025]本实施例中,上壳11上卡合安装有上盖19。
[0026]本技术中磨脚器的传动结构的工作原理是,使用者在使用时,打开上盖19,推动推块6接通开关控制模块5的开关,启动电源后,通过马达18的动力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17转动,主动齿轮17通过中间齿轮16带动第二过渡齿轮15转动,第二过渡齿轮15通过第一过渡齿轮14带动被动齿轮13转动,由于被动齿轮13固定连接在打磨轮12的一端,因此带动了打磨轮12进行转动,再将打磨轮12放在需要打磨死皮的位置,通过打磨轮12与皮肤表面
的高速摩擦来实现去除死皮的作用,当充电电池3电力不足时,可通过充电口4对充电电池3进行充电。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脚器的传动结构,包括后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的一侧配合安装有前壳(2),所述后壳(1)和所述前壳(2)之间固定安装有充电电池(3)、充电口(4)和开关控制模块(5),所述前壳(2)的外壁滑动安装有推块(6),所述后壳(1)和所述前壳(2)之间固定安装有托盘(7),所述托盘(7)位于后壳(1)和前壳(2)的顶部,所述托盘(7)内固定安装有托块(8),所述托盘(7)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后传动壳(9)和前传动壳(10),所述托盘(7)的顶部卡合安装有上壳(11),所述后传动壳(9)与所述前传动壳(10)相互配合使用,所述后传动壳(9)与所述前传动壳(10)之间转动安装有打磨轮(12),所述打磨轮(12)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被动齿轮(13),所述被动齿轮(13)啮合有第一过渡齿轮(14),所述第一过渡齿轮(14)啮合有第二过渡齿轮(15),所述第二过渡齿轮(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中间齿轮(16),所述中间齿轮(16)啮合有主动齿轮(17),所述主动齿轮(17)固定安装在马达(18)的动力输出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脚器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2)上开设有开关孔(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煜
申请(专利权)人:林晓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