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419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纤维制品的堆叠机领域,公开一种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包括折叠组件、切刀辊、拨叉、分料件。折叠组件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折叠辊,两个折叠辊的旋转方向相反,两个折叠辊之间具有用于物料通过的间隙;每个折叠辊的上方都对应设置有切刀辊,切刀辊与折叠辊表面配合;拨叉设置在折叠辊的出料侧,用于将物料下压,分料件设置于拨叉的下方,用于承接和分隔物料堆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对前后设置的折叠辊可以在较短的输送路径中完成面料的裁切和折痕,使输出的物料呈前后交叠的状态,从而缩短物料成型的流水线,使物料的输送路径大大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设备的制造成本、运行成本都大大降低。运行成本都大大降低。运行成本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纤维制品堆叠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纤维制品包括纸巾、湿巾、棉柔巾等,这些物料在进折叠工作时,将连续的原纸经过切割后从两条折叠辊之间的缝隙中经过,随着两条折叠辊的旋转将物料输送,物料再经过拨叉的拍打下落到分料件上。每当落在分料件上的物料达到一定数量时,设备就执行一次分垛动作,从已经堆叠的物料按照预定的数量送出。
[0003]现有的纤维制品的折叠装置在裁切和对物料预折痕时,需要将前后两卷物料经过上切刀和下切刀的配合进行裁切,后采用折叠辊错位输送后送出进行折叠,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9879105A公开了纤维制品的折叠机构及其堆叠的纤维制品。其刀轮11上设置有复数个刀具111,转轮13的表面则设置有复数个凹槽131,刀轮11上的刀具111刺穿凹槽131上的纤维制品12,完成裁切。转轮13接收经过裁切的纤维制品12,而后再将纤维制品12传送至第一折叠轮171,纤维制品12由差动轮15传送至第一折叠轮171的过程中产生重叠。第一折叠轮171及第二折叠轮173可进一步对部分重叠的纤维制品12进行折叠,以形成一般常见的双折抽取式纤维制品12。
[0004]这种结构,导致生产的流水线过长,且设备本身的制造成本、维修成本都较高,还要协调转轮13、差动轮15以及折叠轮的转速,如果出现问题,调整比较麻烦。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一种可以缩短流水线的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流水线过长的缺点,提供一种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
[0006]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7]一种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包括折叠组件、切刀辊、拨叉、分料件。折叠组件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折叠辊,两个折叠辊的旋转方向相反,两个折叠辊之间具有用于物料通过的间隙;每个折叠辊的上方都对应设置有切刀辊,切刀辊与折叠辊表面配合;拨叉设置在折叠辊的出料侧,用于将物料下压,分料件设置于拨叉的下方,用于承接和分隔物料堆垛。分料件分设两侧,在分料件插入物料堆垛的上方,可以根据前后拨叉的动作交错插入,插入时间可以在其所在一侧的拨叉动作完成后再插入,不会因为插入物料堆垛的行程过长导致戳破物料边缘。
[0008]作为优选,折叠辊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刀片,前后两侧的折叠辊上的刀片分布交错,切刀辊与刀片配合作用形成前后相扣的物料。
[0009]作为优选,折叠辊的圆周表面设置有折叠槽,折叠槽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刀片之间。通过上下相对切刀辊上的刀面与折叠辊上的刀片相互配合,对该侧的物料进行裁切,于
此同时,与其相反一侧的折叠辊的具有一个快要到与其相对一侧的切刀辊的位置的折叠槽,经过裁切的物料继续在折叠辊的转动下向着前后两个折叠辊的间隙之间输送,当经过裁切的位置刚好经过两个折叠辊之间时,上述相反一侧的折叠辊的折叠槽位于即将与另一折叠辊相接触的位置,折叠辊转动至该折叠槽与另一侧折叠辊相接触位置,对该处的物料进行折叠,从而形成前侧面料与后侧面料重叠,但折痕位置稍落后与裁切面的穿插结构。
[0010]作为优选,分料件与第一动力源传动连接,物料堆叠达到预定高度,第一动力源驱动分料件水平运动后退后竖直上升再水平伸入折叠工位,用于分隔物料堆垛上方后续堆叠形成的物料堆垛。每垛物料在开始堆叠时,利用拨叉进行下压,分料件分别在该侧拨叉刚完成压合时向内缓慢伸入,大大减少了进入叠纸工位的行程,分料件不会戳破面纸,从而提高物料的折叠效果,可以适用于加工克重较轻、单双层的纸质面料。
[0011]作为优选,拨叉前后对称设置用于交叉动作,每个拨叉的下方对应设置有分料件,前后的分料件相互对称。拨叉的作用是将切好的物料交叉沿着拨叉前端对折,使物料每次单片落在分料件上。分料件水平移动也做竖直移动,将经由拨叉对折后的物料平稳、缓慢地落在分料件的第一承接面和第二承接面上,同时分料件同步缓慢下降,使物料堆垛的上表面高度稳定在初始位置。
[0012]作为优选,分料件由外侧向内侧延伸,分料件的上表面为内侧高度高于外侧高度的斜面。这种结构的设计可以使分料件中间具有空隙,斜面设计也可以使一侧拨叉向下压料时,底部的物料可以往另一侧微微翘起,起到了缓冲作用,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底面物料因为分料件产生的压痕。另外由于一般底部物料在堆垛时比较松散,分料件的形状设计,配合拨叉底部原有的斜面,更有利于将底部的物料压紧,提高折纸效果。
[0013]作为优选,还包括对折插板,对折插板与第二动力源传动连接,并可在第二动力源的驱动下水平移动进入或退出叠纸工位,对折插板下方的相对位置设置有风源,风源对垂下的面纸吹风,用于对面纸沿着对折插板的内侧边缘向外翻折。
[0014]作为优选,折叠单元还包括半折插板,半折插板位于与对折插板前后相对的一侧,半折插板与第三动力源传动连接,并可在第三动力源的驱动下水平移动进入或退出叠纸工位,半折插板位于对折插板的下方、接料座的上方,在半折插板的下方的相对位置设置有风源,风源对垂下的面纸吹风,用于对面纸沿着半折插板的内侧边缘向外翻折。
[0015]作为优选,还包括接料座,接料座与分料件在水平方向上错位,用于承接并输送分料件上堆叠好的物料堆垛,接料座与第四动力源传动连接,并在第四动力源的驱动下升降进入或退出叠纸工位。接料座做竖直运动,物料完成半折或对折后,分料件上升去完成分垛、继续承接的作用,接料座在分料件上升时继续托住物料垛,至完成该堆垛的物料完成折叠后下落将物料放至输送平台。
[0016]作为优选,纤维制品的折叠装置在水平横向设置有若干个折叠单元,相邻的折叠单元的部件之间具有间隙,分料件、接料座都呈梳齿状。
[0017]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通过一对前后设置的折叠辊可以在较短的输送路径中完成面料的裁切和折痕,使输出的物料呈前后交叠的状态,从而缩短物料成型的流水线,使物料的输送路径大大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设备的制造成本、运行成本都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横向剖面视图。
[0020]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分料件;2、拨叉;3、接料座;4、对折插板;5、半折插板;6、折叠辊;61、刀片;62、折叠槽;7、切刀辊。
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0022]一种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如图1

2所示,包括折叠组件、切刀辊7、拨叉2、分料件1。折叠组件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折叠辊6,两个折叠辊的旋转方向相反,两个折叠辊6之间具有用于物料通过的间隙;每个折叠辊6的上方都对应设置有切刀辊7,切刀辊7与折叠辊6表面配合;拨叉2设置在折叠辊6的出料侧,用于将物料下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组件,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折叠辊(6),两个折叠辊的旋转方向相反,两个折叠辊(6)之间具有用于物料通过的间隙;切刀辊(7),每个折叠辊(6)的上方都对应设置有切刀辊(7),切刀辊(7)与折叠辊(6)表面配合;拨叉(2),拨叉(2)设置在折叠辊(6)的出料侧,用于将物料下压;分料件(1),分料件(1)设置于拨叉(2)的下方,用于承接和分隔物料堆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叠辊(6)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刀片(61),前后两侧的折叠辊(6)上的刀片(61)分布交错,切刀辊(7)与刀片(61)配合作用形成前后相扣的物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叠辊(6)的圆周表面设置有折叠槽(62),折叠槽(62)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刀片(6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料件(1)与第一动力源传动连接,物料堆叠达到预定高度,第一动力源驱动分料件(1)水平运动后退后竖直上升再水平伸入折叠工位,用于分隔物料堆垛上方后续堆叠形成的物料堆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拨叉(2)前后对称设置用于交叉动作,每个拨叉(2)的下方对应设置有分料件(1),前后的分料件(1)相互对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纤维制品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料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村周礼用林晋贡翁益豪唐光全范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王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