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411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成像装置包括壳体、成像透镜、显示屏组件和限位件。壳体具有容纳腔,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容纳腔连通。成像透镜设在第一开口处。显示屏组件设在第二开口处,显示屏组件发出的信号光经容纳腔投射在成像透镜上,经成像透镜折射在空中形成浮空实像。限位件设在壳体上,且限位件与成像透镜止抵。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成像装置,可以避免显示屏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出现破裂、划痕,以及可以减缓显示屏组件的老化速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成像装置的使用寿命,且方便驾驶员观看,提升驾驶员的使用体验,并且能够防止成像装置的死角堆积灰尘,便于清理。便于清理。便于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仪表可以用来显示车辆的速度、转速和油表等信息。相关技术中,仪表多为第三代仪表(即全数字汽车仪表),可以通过步进电机来驱动基表指针,也可以利用LCD液晶屏或LED液晶屏直接显示图形或文字信息。然而,LCD液晶屏或LED液晶屏在长时间受到阳光的照射后,会对仪表盘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且在外力的作用下LCD液晶屏或LED液晶屏容易受损。另外,安装仪表盘的位置处容易产生死角,堆积灰尘,不易清理,不利于防水防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成像装置,一方面,可以避免显示屏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出现破裂、划痕,以及可以减缓显示屏组件的老化速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成像装置的使用寿命,且方便驾驶员观看,提升驾驶员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能够防止成像装置的死角堆积灰尘,便于清理。
[000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成像装置的车辆。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成像透镜,所述成像透镜设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设在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显示屏组件发出的信号光经所述容纳腔投射在所述成像透镜上,经所述成像透镜折射在空中形成浮空实像;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成像透镜止抵。
[0006]根据本技术的成像装置,通过将成像透镜和显示屏组件相对设置在壳体上,使显示屏组件发出的信号光经过成像透镜的折射形成浮空实像。由此,与传统车辆的仪表相比,一方面,可以避免显示屏组件在外力作用下出现破裂、划痕,以及可以减缓显示屏组件的老化速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成像装置的使用寿命,且方便驾驶员观看,提升驾驶员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能够防止成像装置的死角堆积灰尘,便于清理。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成像透镜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沿所述成像透镜的高度方向延伸;多个限位部,多个所述限位部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连,且每个所述限位部沿朝向所述成像透镜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段沿所述成像透镜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长度。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成像透镜之间的夹角为
ɑ

其中,所述
ɑ
满足:45
°

ɑ
≤60
°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在所述第二开口处;转换板,所述转换板设在所述显示屏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驱动板,所述驱动板设在所述显示屏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驱动板和所述转换板沿所述显示屏的长度方向间隔开,且所述驱动板分别与所述转换板和所述显示屏电连接。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显示屏的邻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有防窥膜。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处成像装置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壳体相连,且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显示屏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驱动板和所述转换板均设在所述压板上。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设有黑色保护层。
[0014]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设在仪表总成上,所述成像装置为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成像装置;防风罩,所述防风罩设在所述成像装置的远离所述仪表总成的一侧。
[0015]根据本技术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成像装置,可以提升驾驶员的驾驶体验,且增加了车辆的仪表总成的使用寿命。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风罩为半透明件。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显示屏和成像透镜;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仪表总成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00、成像装置;
[0025]1、壳体;11、容纳腔;12、第一开口;13、第二开口;2、成像透镜;3、显示屏组件;31、显示屏;32、转换板;33、驱动板;4、限位件;41、第一连接段;42、限位部;43、第二连接段;5、压板;6、防风罩;7、浮空实像;
[0026]200、仪表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参考图1

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和具有其的车辆。
[0028]如图1

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包括壳体1、成像透镜2、显示屏组件3和限位件4。
[0029]具体而言,壳体1具有容纳腔11,壳体1的宽度方向(例如,图1中的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均与容纳腔11连通。成像透镜2设在第一开口12处。显示屏组件3设在第二开口13处,显示屏组件3发出的信号光经容纳腔11投射在成像透镜2上,经成像透镜2折射在空中形成浮空实像7。限位件4设在壳体1上,且限位件4与成像透镜2止抵。
[0030]例如,在图1

图3的示例中,壳体1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为直角梯形,壳体1的内部形成容纳腔11。壳体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敞开以形成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成像透镜2和显示屏31分别位于壳体1的宽度方向的两个敞开侧,从而使得成像透镜2和显示屏组件3相对,以使成像透镜2能接收到来自显示屏组件3发出的信号光。限位件4抵接在成像透镜2的外侧(即成像透镜2的远离显示屏组件3的一侧),可以将成像透镜2牢靠地固定在壳体1的第一开口12处,防止成像透镜2从壳体1上滑落。
[0031]当成像装置100工作时,显示屏组件3上会发出信号光,信号光直接照射到成像透镜2上,经过成像透镜2的折射,在成像透镜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浮空实像7,浮空实像7所在的平面可以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成像透镜,所述成像透镜设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设在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显示屏组件发出的信号光经所述容纳腔投射在所述成像透镜上,经所述成像透镜折射在空中形成浮空实像;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成像透镜止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成像透镜的长度方向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沿所述成像透镜的高度方向延伸;多个限位部,多个所述限位部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连,且每个所述限位部沿朝向所述成像透镜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段沿所述成像透镜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成像透镜之间的夹角为
ɑ
,其中,所述
ɑ
满足:4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亮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