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钢热镀锌后冷却干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368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钢热镀锌后冷却干燥系统,包括淬水槽、转向辊、集水槽、冷却塔、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风机、出风口、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挤干辊、热风干燥装置,所述淬水槽内设置有转向辊,淬水槽下方设有集水槽,集水槽通过管道与冷却塔连接,冷却塔的输出端还通过管道与第一喷淋管输入端、第二喷淋管输入端连接,出风口设置于淬水槽上方已出淬水槽的带钢两侧,出风口上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上方设置有挤干辊,挤干辊上方设置有热风干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带钢进入拉矫机时的冷却效果,避免了停机对带钢进行冷却。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钢热镀锌后冷却干燥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带钢热镀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钢热镀锌后冷却干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连续热镀锌产线中,带钢经镀后风冷后,以170℃以下进入淬水槽,后经拉矫机矫正板形,再进入钝化进行铬酸钝化防腐处理。一般认为镀锌带钢的拉伸矫直必须在室温下进行,进入拉矫机时,应保证带钢温度不超过40℃,否则由于高温时效作用,易使带钢产生明显的拉伸裂纹,带钢进行铬酸钝化处理时,也不希望有较高的带温,高的带钢温度将会加速钝化溶液的挥发,从而会恶化操作环境。由上可知,镀锌带钢的迅速冷却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带钢进入淬水槽的温度在160℃左右,一般情况下能够将带钢出淬水槽温度控制在40℃以下,但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带钢经淬水槽中浸入式冷却后,随着机组连续不断地生产,淬水槽中的水不能及时地进行循环冷却,导致转向辊温度越来越高,进而会将热量传导至新进入的带钢上,造成带钢出淬水槽温度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无法保证带钢入拉矫机时低于40℃,因而产生严重的拉矫横纹,且现有的带钢冷却后的干燥效果也不是很好,这种情况需统计对带钢和转向辊进行冷却,加快冷却塔与淬水槽的换水,影响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钢热镀锌后冷却干燥系统。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钢热镀锌后冷却干燥系统,包括淬水槽、转向辊、集水槽、冷却塔、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风机、出风口、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挤干辊、热风干燥装置,所述淬水槽为方形无盖箱体,所述淬水槽内设置有两个相邻的转向辊,所述转向辊用于带钢在淬水槽中转向,所述淬水槽下方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管道与淬水槽底部连接,所述集水槽通过管道与冷却塔连接,所述集水槽与冷却塔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冷却塔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淬水槽连接,所述淬水槽与冷却塔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冷却塔的输出端还通过管道与第一喷淋管输入端、第二喷淋管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与冷却塔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为中空不锈钢管,所述第一喷淋管设置于淬水槽上方未进入淬水槽的带钢两侧,所述第一喷淋管朝向带钢方向均匀设置有多排喷水口,所述第二喷淋管设置于转向辊上方,所述第二喷淋管下半部分均匀设置有喷水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淬水槽上方已出淬水槽的带钢两侧,所述出风口通过管道与风机连接,所述出风口上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上方设置有挤干辊,所述挤干辊为两个分别位于带钢两侧且转动方向与带钢运动方向相同的棍子,所述挤干辊上方设置有热风干燥装置,所述控制器与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温度传感器、风机、热风干燥装置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管上喷水口设置有3排;
[0006]进一步的,所述挤干辊表面粘接有一层柔性吸水材料;
[0007]进一步的,所述热风干燥装置包括热风机和热风出风口,所述热风出风口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热风出风口为两个分别位于带钢两侧的热风出风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红外温度传感器。
[0009]本技术设置温度传感器可及时发现经淬水槽浸入式冷却后带钢温度超标情况;第一喷水管的设置可以在带钢进入淬水槽前对带钢进行冷却,以保证出淬水槽后的带钢达到温度要求;第二喷水管的设置可以及时的对转向辊进行降温,以免转向辊将较高的温度传递给带钢,间接对带钢进行降温,同样可以保证出淬水槽后的带钢达到温度要求;风机和出风口的设置可加快带钢表面水分蒸发利用蒸发吸热对带钢进行降温,进一步保证出淬水槽后的带钢达到温度要求;挤干辊表面增加柔性吸水材料,加强对带钢表面水分的吸附效果,提升对带钢的干燥能力;设置两组热风出风口,并且尽可能增大两组热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对带钢的干燥效果。
[0010]本技术的增益效果为:保证了带钢进入拉矫机时的冷却效果,进一步保证了产品质量,避免了停机对带钢进行冷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第一喷淋管示意图。
[0013]图中:1.淬水槽,2.转向辊,3.集水槽,4.冷却塔,5.第一水泵,6.第二水泵,7.第三水泵,8.第一喷淋管,9.第二喷淋管,10.风机,11.出风口,12.温度传感器,13.挤干辊,14.热风干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钢热镀锌后冷却干燥系统,包括淬水槽1、转向辊2、集水槽3、冷却塔4、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第三水泵7、第一喷淋管8、第二喷淋管9、风机10、出风口11、温度传感器12、控制器、挤干辊13、热风干燥装置14,所述淬水槽1为方形无盖箱体,所述淬水槽1内设置有两个相邻的转向辊2,所述转向辊2用于带钢在淬水槽1中转向,所述淬水槽1下方设置有集水槽3,所述集水槽3通过管道与淬水槽1底部连接,所述集水槽3通过管道与冷却塔4连接,所述集水槽3与冷却塔4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5,所述冷却塔4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淬水槽1连接,所述淬水槽1与冷却塔4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6,所述冷却塔4的输出端还通过管道与第一喷淋管8输入端、第二喷淋管9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喷淋管8、第二喷淋管9与冷却塔4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三水泵7,所述第一喷淋管8、第二喷淋管9为中空不锈钢管,所述第一喷淋管8设置于淬水槽1上方未进入淬水槽1的带钢两侧,所述第一喷淋管8朝向带钢方向均匀设置有3排喷水口,所述第二喷淋管9设置于转向辊2上方,所述第二喷淋管9下半部分均匀设置有喷水口,所述出风口11设置于淬水槽1上方已出淬水槽1的带钢两侧,所述出风口11通过管道与风机10连接,所述出风口11上方设置有温度
传感器12,所述温度传感器12为红外温度传感器12,所述温度传感器12上方设置有挤干辊13,所述挤干辊13为两个分别位于带钢两侧且转动方向与带钢运动方向相同的棍子,所述挤干辊13表面粘接有一层柔性吸水材料,所述挤干辊13上方设置有热风干燥装置14,所述热风干燥装置14包括热风机和热风出风口,所述热风出风口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热风出风口为两个分别位于带钢两侧的热风出风口,所述控制器与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第三水泵7、温度传感器12、风机10、热风干燥装置14连接。
[0016]工作原理:带钢通过转向辊2与上一工位其他转运棍配合,进入到萃水槽中,淬水槽1内的水与带钢换热后定期流入集水槽3,集水槽3的水经第一水泵5进入冷却塔4,水在冷却塔4冷却后经第二水泵6进入淬水槽1,带钢出淬水槽1的温度由温度传感器12测量,当带钢出淬水槽1温度超过40℃时,温度传感器12将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三水泵7启动,第一喷淋管8出水对带钢进行初步降温,同时第二喷淋管9出水对转向辊2进行降温,防止因转向辊2长期使用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钢热镀锌后冷却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淬水槽、转向辊、集水槽、冷却塔、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风机、出风口、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挤干辊、热风干燥装置,所述淬水槽为方形无盖箱体,所述淬水槽内设置有两个相邻的转向辊,所述转向辊用于带钢在淬水槽中转向;所述淬水槽下方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管道与淬水槽底部连接;所述集水槽通过管道与冷却塔连接,所述集水槽与冷却塔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冷却塔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淬水槽连接,所述淬水槽与冷却塔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所述冷却塔的输出端还通过管道与第一喷淋管输入端、第二喷淋管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与冷却塔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为中空不锈钢管,所述第一喷淋管设置于淬水槽上方未进入淬水槽的带钢两侧,所述第一喷淋管朝向带钢方向均匀设置有多排喷水口,所述第二喷淋管设置于转向辊上方,所述第二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远李立仁杨宁宋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