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保温机构及电除尘节能降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3433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除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余热保温机构及电除尘节能降耗装置,包括,电除尘组件,包括机组空预器以及连接在风箱底部的电除尘灰斗;余热利用组件,所述余热利用组件设置在机组空预器与电除尘灰斗之间;热源保温组件,所述热源保温组件设置在排烟管道一侧;受热保温组件,所述受热保温组件设置在电除尘灰斗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热源保温组件对排烟管道表面进行覆盖包裹,并通过受热保温组件对电除尘灰斗侧壁表面进行封盖,减缓热量散失,使得从排烟管道处提取的热量尽可能少逸散的传递给电除尘灰斗,便于减少对电加热的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保温机构及电除尘节能降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除尘设备
,特别是一种余热保温机构及电除尘节能降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除尘器是发电厂必备的配套设备,它的功能是将锅炉排放烟气中的颗粒烟尘加以清除,从而大幅度降低排入大气层中的烟尘量,这是改善环境污染,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环保设备。为增加电除尘灰斗灰的流动性,防止板结,要求灰斗温度始终保持在90℃以上,一般电厂通过在各灰斗外部增加电加热器的方式进行增温,但这种纯用电加热器增温的方式极大增加了厂用电率。
[0003]电除尘要求温高于90℃,而一般锅炉机组空预器排烟温度在140℃左右,因此有厂家在电除尘灰斗外表面增加水盘管加热器,热源取自机组空预器后排烟热量,增加一部汽水换热器及循环水系统,利用排烟温度增加水温,利用水温加热电除尘灰斗,电加热作为辅助加热方式。但在实际实用过程中,循环水系统的水管与空气接触,在回收热量的过程中也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散失,缺少保温防护;且回收热量的管道与电除尘灰斗表面的接触面积小,热量传递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所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循环水系统在回收热量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散失,缺少保温防护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余热保温机构。
[0007]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保温机构,包括,电除尘组件,包括机组空预器、固定连接在机组空预器顶部一侧的排烟管道、固定连接在排烟管道端部的风箱以及连接在风箱底部的电除尘灰斗;余热利用组件,所述余热利用组件设置在机组空预器与电除尘灰斗之间,包括设置在机组空预器一侧的汽水换热器、设置在汽水换热器一侧的水泵以及分别连接排烟管道表面、汽水换热器、水泵和电除尘灰斗侧壁的水管部件;热源保温组件,所述热源保温组件设置在排烟管道一侧,包括固定连接在风箱一侧的固定部件、固定安装在风箱一侧的第一控制部件以及连接在第一控制部件一侧的热源保温部件;受热保温组件,所述受热保温组件设置在电除尘灰斗表面,包括固定安装在电除尘灰斗顶部的第二控制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控制部件一侧的受热保温部件以及连接在所述电除尘灰斗底部的限位部件。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余热保温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固
定连接在风箱一侧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开设有滑槽。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余热保温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风箱一侧的第一控制电机,所述第一控制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穿透滑槽的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与滑槽匹配的滑块。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余热保温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热源保温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滑块一侧与排烟管道外形匹配的柱形护板、连接在柱形护板内侧的热源保温板以及开设在热源保温板内壁的与排烟管道表面匹配的第一形槽。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余热保温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控制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电除尘灰斗一侧的第二控制电机,所述第二控制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第二控制电机输出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余热保温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受热保温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块一侧与电除尘灰斗外形匹配的梯形护板、连接在梯形护板内侧的受热保温板、开设在受热保温板外侧与电除尘灰斗侧壁匹配的第二形槽以及连接在梯形护板底部的固定板。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余热保温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螺纹连接在电除尘灰斗侧壁的转动杆、固定连接在转动杆端部的限位块以及设置在限位块一侧的凸块。
[0014]本技术的一种余热保温机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电除尘组件与余热利用组件、热源保温组件、受热保温组件之间相互配合,通过热源保温组件对排烟管道表面进行覆盖包裹,并通过受热保温组件对电除尘灰斗侧壁表面进行封盖,减缓热量散失,解决了循环水系统在回收热量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散失,缺少保温防护的问题,使得从排烟管道处提取的热量尽可能少逸散的传递给电除尘灰斗,便于减少对电加热的使用。
[0015]鉴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回收热量的管道与电除尘灰斗表面的接触面积小,热量传递缓慢的问题。
[0016]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除尘节能降耗装置,包括所述的余热保温机构,以及受热扩大组件,包括开设在排烟管道表面的热源凹槽以及开设在电除尘灰斗侧壁表面的受热凹槽。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电除尘节能降耗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受热凹槽靠近电除尘灰斗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受热凹槽靠近电除尘灰斗底部一侧开设有第二连接槽。
[0018]作为本技术所述电除尘节能降耗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水管部件包括缠绕在排烟管道表面与所述热源凹槽匹配的热源管、贴合在电除尘灰斗侧壁与所述受热凹槽匹配的受热管、穿过第一连接槽将所述受热管和热源管相连的第一连接管以及穿过第二连接槽将所述受热管和汽水换热器相连的第二连接管。
[0019]本技术的一种电除尘节能降耗装置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热源凹槽与热源管、受热凹槽与受热管分别配合使用,增大管道与接触面的受热面积,解决了回收热量的管道与电除尘灰斗表面的接触面积小,热量传递缓慢的问题,提升从排烟管道表面提取热量以及给电除尘灰斗侧壁传递热量的速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1]图1为本技术余热保温机构整体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余热保温机构整体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热源保温组件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受热保温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电除尘灰斗打开一组受热保温部件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图5所示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图5所示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电除尘节能降耗装置不带水管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电除尘节能降耗装置整体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保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除尘组件(100),包括机组空预器(101)、固定连接在机组空预器(101)顶部一侧的排烟管道(102)、固定连接在排烟管道(102)端部的风箱(103)以及连接在风箱(103)底部的电除尘灰斗(104);余热利用组件(200),所述余热利用组件(200)设置在机组空预器(101)与电除尘灰斗(104)之间,包括设置在机组空预器(101)一侧的汽水换热器(201)、设置在汽水换热器(201)一侧的水泵(202)以及分别连接排烟管道(102)表面、汽水换热器(201)、水泵(202)和电除尘灰斗(104)侧壁的水管部件(203);热源保温组件(300),所述热源保温组件(300)设置在排烟管道(102)一侧,包括固定连接在风箱(103)一侧的固定部件(301)、固定安装在风箱(103)一侧的第一控制部件(302)以及连接在第一控制部件(302)一侧的热源保温部件(303);受热保温组件(400),所述受热保温组件(400)设置在电除尘灰斗(104)表面,包括固定安装在电除尘灰斗(104)顶部的第二控制部件(401)、连接在所述第二控制部件(401)一侧的受热保温部件(402)以及连接在所述电除尘灰斗(104)底部的限位部件(40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保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301)包括固定连接在风箱(103)一侧的固定块(301a),所述固定块(301a)内部开设有滑槽(301b)。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保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件(302)包括固定安装在风箱(103)一侧的第一控制电机(302a),所述第一控制电机(302a)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穿透滑槽(301b)的双向螺纹杆(302b),所述双向螺纹杆(302b)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与滑槽(301b)匹配的滑块(302c)。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保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保温部件(303)包括固定连接在滑块(302c)一侧与排烟管道(102)外形匹配的柱形护板(303a)、连接在柱形护板(303a)内侧的热源保温板(303b)以及开设在热源保温板(303b)内壁的与排烟管道(102)表面匹配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洪源
申请(专利权)人: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