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模组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429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模组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属于灶具领域。所述发光模组包括遮光件和亮光件;其中,遮光件和亮光件连接,亮光件的边缘延伸出遮光件的边缘,以形成光圈;发光模组设有用于穿设阀杆的连接孔,连接孔贯穿遮光件和亮光件,连接孔与光圈同轴。通过遮光件和亮光件直接连接形成光圈,降低了遮光件和亮光件分设在面板上下时同轴安装的难度;同时,连接孔位于光圈的中心,使发光模组本身就具备了较高的同轴关系,安装时无需考虑发光模组与面板的安装孔是否同轴,也无需考虑旋钮与面板的安装孔是否同轴,降低了安装操作的精度要求,使安装操作更加便捷,节省安装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安装效率。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模组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0001]本技术涉及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模组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燃气灶面板上在旋钮周围常设有光圈来显示信息,以辅助用户操作灶具(如了解火力大小、是否有火等),为了使用户在调节旋钮的过程中更加协调、方便地了解光圈上显示的信息,需要确保旋钮和光圈同轴。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旋钮和光圈同轴,要么需要对各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测量定位,要么需要使各部件之间相互配合,十分复杂,对安装的操作精度要求很高,影响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使旋钮和光圈同轴的安装操作精度要求高,安装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光模组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0005]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一种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包括遮光件和亮光件;其中,所述遮光件和所述亮光件连接,所述亮光件的边缘延伸出所述遮光件的边缘,以形成光圈;所述发光模组设有用于穿设阀杆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遮光件和所述亮光件,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光圈同轴。
[0007]在本方案中,通过遮光件和亮光件直接连接形成光圈,降低了遮光件和亮光件分设在面板上下时同轴安装的难度;同时,连接孔与光圈同轴,使发光模组本身就具备了较高的同轴关系,安装时无需考虑发光模组与面板的安装孔是否同轴,也无需考虑旋钮与面板的安装孔是否同轴,降低了安装操作的精度要求,使安装操作更加便捷,节省安装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
[0008]较佳地,所述亮光件包括导光件和发光件,所述遮光件与所述导光件连接,所述导光件的边缘延伸出所述遮光件的边缘,以形成所述光圈;所述发光件正对所述导光件中远离所述遮光件的一侧。
[0009]在本方案中,导光件用于传导发光件发出的光线,遮光件与导光件连接,且导光件的边缘延伸出遮光件的边缘,由此使得发光件发出光线在导光件的边缘与遮光件的边缘之间形成光圈。
[0010]较佳地,所述导光件为折线形,以使所述导光件形成呈预定角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遮光件连接,且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延伸出所述遮光件的边缘,以形成所述光圈;所述第二部分沿着远离所述遮光件的方向延伸至预定长度。
[0011]在本方案中,导光件为折线形,导光件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不同的方向延伸,第一部分与遮光件连接,且延伸方向相同,使第一部分便于安装在面板上,第二部分沿
着远离遮光件的方向延伸,使第二部分便于安装在面板的安装孔内;由此,发光模组的整体形状与面板的安装孔匹配,便于安装。
[0012]较佳地,所述导光件由聚碳酸酯或亚克力制成,所述导光件中还含有光扩散剂。
[0013]在本方案中,聚碳酸酯或亚克力制成的导光件具有良好的透光度,辅以光扩散剂,增加了导光件对光线的散射作用,使光线经过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仍能保持亮度,同时又能使整个导光件发出的光线更加柔和、美观。
[0014]较佳地,所述导光件还包括一斜面,所述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中光线的传播路径上,以使光线在所述斜面处发生反射,从所述第一部分射出。
[0015]在本方案中,通过斜面的设置,使光线通过第二部分后发生反射、从第一部分射出,保证导光件的导光效果。
[0016]较佳地,所述亮光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遮光件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容置部,所述导光件和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容置部中;所述容置部设有开口,所述导光件从所述开口延伸出所述容置部。
[0017]在本方案中,壳体的设置便于亮光件进一步与遮光件连接,且容置部为导光件和发光件提供了安装位置。
[0018]较佳地,所述壳体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的高度大于所述外筒的高度,所述内筒的顶部与所述遮光件连接,所述内筒的底部和所述外筒的底部通过底板连接,以形成所述容置部;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遮光件与所述外筒之间。
[0019]在本方案中,容置部形成于壳体的内筒、外筒和底板之间。由于内筒的高度大于外筒的高度,在内筒的顶部与遮光件连接后,外筒的顶部与遮光件留有间隙,以此为导光件的开口,无需另行设置开口。
[0020]较佳地,所述导光件为折线形,以使所述导光件形成呈预定角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设于所述容置部内,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开口延伸出所述容置部,且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延伸出所述遮光件的边缘,以形成所述光圈。
[0021]在本方案中,鉴于导光件的折线形形状,容置部的形状设计与导光件的形状相适应,开口的设置便于第一部分延伸出容置部,由此与遮光件连接形成光圈。
[0022]较佳地,所述遮光件包括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内筒同轴,以形成所述连接孔。
[0023]在本方案中,通过遮光件的通孔和壳体的内筒同轴,形成了与光圈同轴的连接孔,便于在连接孔中穿设阀杆。
[0024]一种燃气灶,所述燃气灶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光模组。
[0025]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26]通过遮光件和亮光件直接连接形成光圈,降低了遮光件和亮光件分设在面板上下时同轴安装的难度;同时,连接孔位于光圈的中心,使发光模组本身就具备了较高的同轴关系,安装时无需考虑发光模组与面板的安装孔是否同轴,也无需考虑旋钮与面板的安装孔是否同轴,降低了安装操作的精度要求,使安装操作更加便捷,节省安装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燃气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发光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发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发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燃气灶100
[0033]发光模组200
[0034]遮光件300
[0035]通孔310
[0036]亮光件400
[0037]导光件410
[0038]第一部分411
[0039]第二部分412
[0040]斜面413
[0041]发光件420
[0042]壳体430
[0043]内筒431
[0044]外筒432
[0045]底板433
[0046]容置部434
[0047]开口435
[0048]光圈500
[0049]连接孔600
[0050]面板700
[0051]安装孔710
[0052]阀杆800
[0053]旋钮900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
[0055]实施例1
[0056]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气灶100,燃气灶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包括遮光件和亮光件;其中,所述遮光件和所述亮光件连接,所述亮光件的边缘延伸出所述遮光件的边缘,以形成光圈;所述发光模组设有用于穿设阀杆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遮光件和所述亮光件,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光圈同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光件包括导光件和发光件,所述遮光件与所述导光件连接,所述导光件的边缘延伸出所述遮光件的边缘,以形成所述光圈;所述发光件正对所述导光件中远离所述遮光件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为折线形,以使所述导光件形成呈预定角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遮光件连接,且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延伸出所述遮光件的边缘,以形成所述光圈;所述第二部分沿着远离所述遮光件的方向延伸至预定长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由聚碳酸酯或亚克力制成,所述导光件中还含有光扩散剂。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还包括一斜面,所述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中光线的传播路径上,以使光线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慧玲俞瑜周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