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驱动双进给珩磨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355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驱动双进给珩磨头,包括壳体,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珩磨机构和第二珩磨机构;穿设在壳体内并能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的固定推杆以及与固定推杆球形连接的转动推杆;壳体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下端连接有一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定位槽,壳体还设置有和第一弧形部旋向不同的第二弧形部;所述转动推杆包括第一抵触单元和位于所述第一抵触单元上方的第二抵触单元;所述第一珩磨机构和所述第二珩磨机构的上端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截面上错开,从而使所述转动推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珩磨机构和所述第二珩磨机构的上端相对抵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解决了双进给珩磨头无法在常规单进给机床上进行作业的难题。机床上进行作业的难题。机床上进行作业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驱动双进给珩磨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进给珩磨头,特别是一种单驱动双进给珩磨头。

技术介绍

[0002]在珩磨加工
中,利用双进给珩磨头进行珩磨加工可以减少因为单一珩磨头加工引起的误差,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更多的任务。利用双进给珩磨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保证了产品质量,是提高珩磨加工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0003]但现有技术中的双进给系统需要有两套独立的驱动机构分别推动粗张油石座和精张油石座。所以在安装时需要在主轴箱上安装两组伺服驱动系统,分别实现对粗张油石座和精张油石座的驱动。因此会使得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0004]若在原有的单进给机床基础上改为双进给系统,则需要对原有设备进行大幅度改造。且改造后主轴箱轴向尺寸加长,主轴箱重量加重,立柱需要相应进一步加高,机床外形变得更大,加工制造难度大,装配拆卸不便。
[0005]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0006]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说明书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驱动双进给珩磨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驱动双进给珩磨头,包括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珩磨机构和第二珩磨机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穿设在所述壳体内并能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的固定推杆以及与所述固定推杆球形连接的转动推杆;其中,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下端连接有一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定位槽,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上方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二弧形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的旋向不同;所述转动推杆包括均能与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定位槽配合的第一抵触单元和位于所述第一抵触单元沿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上方并能与所述第二弧形部配合的第二抵触单元;所述第一珩磨机构和所述第二珩磨机构的上端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截面上错开,从而使所述转动推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珩磨机构和所述第二珩磨机构的上端相对抵触。
[0009]优选地,所述转动推杆包括转动杆体、固定地套设在所述转动杆体外的转动壳,所述第二抵触单元呈弧形部并且形成在所述转动壳的上部,所述第一抵触单元包括形成在所述转动壳外侧并且沿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杆部;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内侧壁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杆部的凹部。
[0010]优选地,所述转动推杆向上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弧形部能使所述转动推杆绕第
一方向转动第一预设角度,在所述转动推杆向下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部能使所述转动推杆绕第一方向转动第二预设角度。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珩磨机构的上端和所述第二珩磨机构的上端分别为半个圆形,在所述转动推杆向上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部能使所述转动推杆绕第一方向转动90
°
,在所述转动推杆向下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弧形部能使所述转动推杆绕第一方向转动90
°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珩磨机构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上端开设有供所述第二珩磨机构插入的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
[0013]优选地,所述转动推杆还包括与转动杆体固定连接且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延长单元,所述延长单元的下端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珩磨机构和所述第二珩磨机构的正上方。
[0014]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导向销,所述导向销穿过所述第一珩磨机构和所述第二珩磨机构上设置的定位槽,使得所述第一珩磨机构的推杆和所述第二珩磨机构的推杆只能进行轴向移动。
[0015]优选地,提供一种采用所述单驱动双进给珩磨头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固定推杆带动所述转动推杆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弧形部能通过所述第二抵触单元使所述转动推杆绕第一方向转动第一预设角度,在所述固定推杆带动所述转动推杆向下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部能通过所述第一抵触单元使所述转动推杆绕第一方向转动第二预设角度,以使所述转动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珩磨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转动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珩磨机构相对设置后,在所述固定推杆再向下移动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抵触单元能在所述定位槽内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一珩磨机构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固定推杆向上移动作用下,所述第一珩磨机构从工作状态切换至收缩状态,并且,所述第一抵触单元脱离所述定位槽;在所述固定推杆继续带动所述转动推杆向上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弧形部能通过所述第二抵触单元使所述转动推杆绕第一方向转动第一预设角度,在所述固定推杆带动所述转动推杆向下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部能通过所述第一抵触单元使所述转动推杆绕第一方向转动第二预设角度,以使所述转动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珩磨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转动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珩磨机构相对设置后,在所述固定推杆向下移动作用下,所述第一抵触单元能在所述定位槽内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二珩磨机构处于工作状态。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外壳上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分别与第一抵触单元和第二抵触单元配合,在所述转动推杆向上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部能使所述转动推杆绕第一方向转动90
°
,在所述转动推杆向下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弧形部能使所述转动推杆绕第一方向转动90
°
,进而使得驱动机构可以在壳体内推动不同的珩磨机构。本专利技术的单驱动双进给珩磨头结构简单合理,使得双进给珩磨头可以在常规单进给机床上进行作业。并且,不需要对单进给机床进行大幅度改造即可安装,并且改造前后的机床占地面积变化较小,提高了单进给机床的利用率,降低了工艺所需的成本。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进行人工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珩磨机构推杆部分设置为第一套筒,并且将第二珩磨机构沿
轴线方向插入所述第一套筒的方式,使得所述驱动机构可以分别对两套不同的珩磨机构进行推进,进而可以不用更换珩磨条或珩磨机,提高了珩磨加工精度的同时还降低了加工成本。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珩磨机构和第二珩磨机构的上端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截面上错开,从而使所述转动推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珩磨机构的上端和所述第二珩磨机构的上端相对抵触的方式,避免了双进给珩磨头需要两套驱动系统分别驱动不同珩磨机构的问题,降低了双进给珩磨头安装维修的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单驱动双进给珩磨头的主视图;图2是本说明书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驱动双进给珩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珩磨机构和第二珩磨机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穿设在所述壳体内并能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的固定推杆以及与所述固定推杆球形连接的转动推杆;其中,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下端连接有一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定位槽,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上方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二弧形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的旋向不同;所述转动推杆包括均能与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定位槽配合的第一抵触单元和位于所述第一抵触单元沿所述轴线方向的上方并能与所述第二弧形部配合的第二抵触单元;所述第一珩磨机构和所述第二珩磨机构的上端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截面上错开,从而使所述转动推杆的下端分别能与所述第一珩磨机构和所述第二珩磨机构的上端相对抵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驱动双进给珩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推杆包括转动杆体、固定地套设在所述转动杆体外的转动壳,所述第二抵触单元呈弧形部并且形成在所述转动壳的上部,所述第一抵触单元包括形成在所述转动壳外侧并且沿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杆部;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内侧壁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杆部的凹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驱动双进给珩磨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推杆向上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弧形部能使所述转动推杆绕第一方向转动第一预设角度,在所述转动推杆向下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部能使所述转动推杆绕第一方向转动第二预设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驱动双进给珩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珩磨机构的上端和所述第二珩磨机构的上端分别为半个圆形,所述第一珩磨机构和所述第二珩磨机构推杆部分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定位槽,在所述转动推杆向上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部能使所述转动推杆绕第一方向转动90
°
,在所述转动推杆向下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弧形部能使所述转动推杆绕第一方向转动90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