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电容组件及触控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149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光电容组件及触控模组,所述防眩光电容组件包括基材,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材上、下表面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基材面的第一防眩光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基材面的第二防眩光层;然后将所述第一或第二防眩光层与所述液晶显示屏相贴合,得到防眩光触控模组。与传统触控膜组相比较,上述防眩光触控模组实现了零贴合组装,不仅有效减少了基材以及光学胶的使用,且省去传统导电膜与防眩光膜之间以及液晶显示屏与电容组件之间的贴合工艺,减少了对位贴合偏差带来的不良率,该电容组件可有效提高显示屏的清晰度同时不会产生牛顿环的问题。不会产生牛顿环的问题。不会产生牛顿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光电容组件及触控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触控屏
,具体涉及一种防眩光电容组件及触控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式触摸屏是一种新的触摸屏技术,主要由驱动电极与接收电极组成,驱动电极发出低电压高频信号投射到接收电极形成稳定的电流,当人体接触到电容屏时,由于人体接地,手指与电容屏就形成一个等效电容,而高频信号可以通过这一等效电容流入地线,由此接收端所接收的电荷量减小,而当手指越靠近发射端时,电荷减小越明显,最后根据接收端所接收的电流强度来确定所触碰的点。与电阻式触摸屏相比,电容式触摸屏具有寿命长、功耗小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多媒体等电子产品中。
[0003]传统的电容式触摸屏由电容组件与液晶显示屏组成,其中电容组件由第一导电膜、第二导电膜与AG膜通过OCA光学胶相互粘合得到,但各膜层中的基材以及各膜层之间胶层的存在,使制备得到的电容屏的厚度大且成本高,并且在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贴合偏差,不利于产品体积微型化的转变同时影响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防眩光电容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光电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组件包括基材,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材上、下表面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基材面的第一防眩光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基材面的第二防眩光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电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三乙酰纤维素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所述基材的厚度为40

25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电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为相同或不同材质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材质为ITO或金属纳米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电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的厚度相同或不相同,为50

50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电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眩光层与第二防眩光层的厚度相同或不相同,为0.5

2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电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眩光层与第二防眩光层中均包含防眩光颗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别新宇王新媛李增成胡冰强潘克菲姜锴徐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