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层、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647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8
本申请涉及触控层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触控层、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触控单元和第二触控单元;第一触控单元和第二触控单元均由触控层的发射通道与接收通道相交形成,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均由金属网格构成;第一触控单元存在金属网格残缺区域,第二触控单元不存在金属网格残缺区域;金属网格的走线包括电极网格线,第一触控单元内目标类型的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与第二触控单元内同一目标类型的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相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层、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消除电容差异,从而减小刘海区、光学指纹识别区、摄像孔区等区域所在通道受到的噪声干扰,提高这些区域所在通道的触控灵敏度。通道的触控灵敏度。通道的触控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层、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触控层
,具体涉及一种触控层、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显示面板的触控层通常可通过刻蚀、旋涂等手段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薄膜封装层上制备金属网格得到,实现显示

触控一体化方案。该方案具有厚度薄、易于柔性变形,成本低等优势,在中小尺寸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市场应用广泛。
[0003]显示面板由下到上一般包括基底层、发光层、薄膜封装层和触控层,其中,发光层的最上层为阴极层,在显示过程中,基底层中显示电路的显示信号输出点与阴极层之间会形成寄生电容,由于触控层与阴极层的垂直距离通常仅有7微米至15微米,因此,该寄生电容会在触控层由金属网格划分的各个通道之间产生噪声干扰,影响触控灵敏度。
[0004]传统的触控技术一般采用通道直接差分的方法消除各个通道之间的噪声,且通过比较各个通道之间的微小信号差异以识别触控区域的触摸操作。
[0005]但现有的触控层一般存在刘海区、光学指纹识别区、摄像孔区等,这些区域由于光学需求,通常不存在金属网格,导致这些区域所在的通道与其他通道之间会产生各种类型的电容差异,由此会对这些区域所在的通道形成噪声干扰,该噪声采用传统的差分方式无法有效消除,影响这些区域所在的通道的触控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层、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传统触控层的刘海区、光学指纹识别区、摄像孔区等区域不存在金属网格,导致这些区域所在的通道与其他通道之间会产生各种类型的电容差异,由此会对这些区域所在的通道形成噪声干扰,影响这些区域所在通道的触控灵敏度的技术问题。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层,包括:第一触控单元和第二触控单元;
[0008]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和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均由触控层的发射通道与接收通道相交形成,所述发射通道和所述接收通道均由金属网格构成;其中,所述发射通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接收通道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0009]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存在金属网格残缺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单元不存在金属网格残缺区域;
[0010]所述金属网格的走线包括电极网格线,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内目标类型的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内同一目标类型的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相等。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内发射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内发射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相等。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内接收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内接收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相等。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内发射通道与接收通道相邻区域的金属网格密度大于非相邻区域的金属网格密度;
[0014]所述金属网格密度为所述金属网格所在区域内电极网格线的面积与所述金属网格所在区域面积的比值。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中的金属网格包括第一网格单元;
[0016]所述第二触控单元中的金属网格包括第二网格单元;
[0017]所述第一网格单元和所述第二网格单元均为N*N个像素大小的金属网格单元,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金属网格密度大于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像素网格密度;
[0018]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内发射通道与接收通道相邻区域中的金属网格包括所述第一网格单元;
[0020]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内发射通道与接收通道非相邻区域中的金属网格包括所述第二网格单元。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格的走线包括悬浮电极线;
[0022]所述第一网格单元内的悬浮电极线垂直于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边框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N个像素边长;
[0023]所述第二网格单元内的悬浮电极线垂直于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边框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N个像素边长。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格单元内的悬浮电极线和电极网格线不相交,且相邻的悬浮电极线和电极网格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至2倍的电极网格线宽度;
[0025]所述第二网格单元内的悬浮电极线和电极网格线不相交,且相邻的悬浮电极线和电极网格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至2倍的电极网格线宽度。
[002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层。
[0027]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0028]本申请提供的触控层,包括第一触控单元和第二触控单元,第一触控单元和第二触控单元均由触控层的发射通道与接收通道相交形成,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均由金属网格构成,第一触控单元存在金属网格残缺区域,第二触控单元不存在金属网格残缺区域,金属网格的走线包括电极网格线,第一触控单元内目标类型的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与第二触控单元内同一目标类型的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相等。由于触控层的金属网格中,是由电极网格线起到主要的触控传导作用,因此,本申请在第一触控单元中,将目标类型的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调整至与第二触控单元内同一目标类型的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相等,能够弥补第一触控单元中由于存在金属网格线残缺区域导致的电极网格线残缺,而第一触控单元中电极网格线残缺又是导致刘海区、光学指纹识别区、摄像孔区等区域所在的通道,与其他通道之间会产生各种类型的电容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申请能够消除电容差异,从而减小刘海区、光学指纹识别区、摄像孔区等区域所在通道受到的噪声干扰,提高这些区域所在通道的触控灵敏度。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是传统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对应于图1的通道噪声示意图;
[0032]图3是对应于图1的通道差分电路图;
[0033]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层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4]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层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5]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单元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6]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单元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7]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格单元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8]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格单元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9]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格单元结构示意图之三;
[0040]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格单元结构示意图之四;
[0041]图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触控单元和第二触控单元;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和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均由触控层的发射通道与接收通道相交形成,所述发射通道和所述接收通道均由金属网格构成;其中,所述发射通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接收通道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存在金属网格残缺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单元不存在金属网格残缺区域;所述金属网格的走线包括电极网格线,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内目标类型的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内同一目标类型的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内发射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内发射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内接收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内接收通道所在区域的电极网格线总面积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内发射通道与接收通道相邻区域的金属网格密度大于非相邻区域的金属网格密度;所述金属网格密度为所述金属网格所在区域内电极网格线的面积与所述金属网格所在区域面积的比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中的金属网格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大林杨喻翔曹一帆李红美洪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