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于缸盖罩盖的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88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于缸盖罩盖的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第一轴承单元、第二轴承单元和转子部件。壳体集成于缸盖罩盖内,与缸盖罩盖形成一体式结构,壳体具有排气口。第一轴承单元包括第一轴承座和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座与壳体连接,第一轴承座具有进气通道和回油通道。第二轴承单元包括第二轴承座和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座设置于壳体。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间连接转子部件。转子部件旋转时,缸盖罩盖内的油雾混合气体经由进气通道进入壳体内被转子部件分离为气体和油液,气体经由排气口排出,油液经由回油通道流动至缸盖罩盖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气液分离器设置于缸盖罩盖内,减少了零件数量并节省了空间,便于气液分离器的设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于缸盖罩盖的气液分离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心机
,具体的是一种集成于缸盖罩盖的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的曲轴箱内通常会产生由油液与空气结合而成的油雾混合气体,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将气体排出,才能使得发动机保持正常工作状态,而由于气体与油液结合为油雾混合气体,在排出气体前,常需要采用气液分离器对油雾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将分离后的油液留在发动机内,将分离后的气体排出。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将气液分离器外挂在发动机的外部,由于空间有限,常造成气液分离器难以布置。
[0004]基于上述,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气液分离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于缸盖罩盖的气液分离器,解决了将气液分离器外挂在发动机的外部,由于空间有限,常造成气液分离器难以布置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于缸盖罩盖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集成于缸盖罩盖内,与所述缸盖罩盖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壳体具有排气口;
[0008]第一轴承单元,所述第一轴承单元包括第一轴承座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具有进气通道和回油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壳体内部和所述缸盖罩盖内部均连通,且所述回油通道与所述壳体内部和所述缸盖罩盖内部均连通;
[0009]第二轴承单元,所述第二轴承单元包括第二轴承座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座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座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第一轴承座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间连接转子部件;
[0010]所述转子部件旋转时,所述缸盖罩盖内的油雾混合气体经由所述进气通道进入所述壳体内被所述转子部件分离为气体和油液,所述气体经由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油液沿所述壳体内壁流动至所述第一轴承座处并经由所述回油通道流动至所述缸盖罩盖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转子部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止挡组件,所述止挡组件与所述第一轴承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设置;
[0012]所述止挡组件包括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止挡件的内部;所述第一止挡件套设于所述旋转轴并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相抵,所述第二止挡件与所述第一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一止挡件的外径面和/或所述第二止挡件的内径面设置有螺旋槽或环形槽。
[0013]进一步的,所述转子部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旋转轴的分离组件和端板;所述分离
组件、所述端板和所述止挡组件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设置;
[0014]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包括第一分隔环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环内部的第二分隔环;所述第一分隔环设置于所述端板,所述第二分隔环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二分隔环与所述止挡组件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设置;
[0015]所述进气通道位于所述缸盖罩盖侧的端口为气体进口,位于所述第二分隔环内侧的端口为气体出口,所述缸盖罩盖内的油雾混合气体经由所述气体进口进入所述进气通道,并经由所述气体出口排出至所述第二分隔环内侧的空间。
[0016]进一步的,所述回油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分隔环外侧的端口为回油进口,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内径侧的端口为回油出口。
[0017]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进气通道的所述气体进口处。
[0018]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多个沿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分离盘,每一个所述分离盘均套设于所述旋转轴的外部。
[0019]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叶轮和喷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后与所述叶轮相连接,所述喷嘴向所述叶轮喷射油时,所述叶轮旋转以使所述旋转轴旋转。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集成于缸盖罩盖的气液分离器设置于发动机的缸盖罩盖内,无需外挂于发动机的外部,气液分离器具有位于缸盖罩盖内部的进气通道和回油通道,气液分离器直接在发动机的缸盖罩盖内收集油雾混合气体以及排放被分离的油液,从而无需额外设置管道以接收油雾混合气体和排出油液,减少了零件数量并节省了空间,也消除了管道泄露问题,提高了气液分离器的可靠性。
[0021]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与发动机缸盖罩盖的配合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与发动机缸盖罩盖的配合的剖视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与发动机缸盖罩盖的配合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0026]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的剖视图,为了清楚的展示,发动机的缸盖罩盖被移除;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止挡组件的爆炸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座的剖视图;
[0031]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主要为了展示叶轮与喷嘴的配合方式;
[0032]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离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离盘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4]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0035]1‑
壳体;101

排气口;2

旋转轴;3

端板;301

第一分隔环;4

分离组件;401

分离盘;411

肋部;421

进入孔;5

第一轴承座;501

第二分隔环;6

第一轴承;601

内圈;602

球形滚珠;603

外圈;7

进气通道;701

气体进口;702

气体出口;8

回油通道;801

油液进口;802

油液出口;9

第一止挡件;901

螺旋槽;10

叶轮;110

轮叶;11

喷嘴;12

第二轴承座;13

第二轴承;1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于缸盖罩盖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集成于缸盖罩盖内,与所述缸盖罩盖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壳体具有排气口;第一轴承单元,所述第一轴承单元包括第一轴承座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具有进气通道和回油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壳体内部和所述缸盖罩盖内部均连通,且所述回油通道与所述壳体内部和所述缸盖罩盖内部均连通;第二轴承单元,所述第二轴承单元包括第二轴承座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座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座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第一轴承座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间连接转子部件;所述转子部件旋转时,所述缸盖罩盖内的油雾混合气体经由所述进气通道进入所述壳体内被所述转子部件分离为气体和油液,所述气体经由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油液沿所述壳体内壁流动至所述第一轴承座处并经由所述回油通道流动至所述缸盖罩盖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于缸盖罩盖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部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止挡组件,所述止挡组件与所述第一轴承沿所述预设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止挡组件包括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止挡件的内部;所述第一止挡件套设于所述旋转轴并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相抵,所述第二止挡件与所述第一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一止挡件的外径面和/或所述第二止挡件的内径面设置有螺旋槽或环形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德海谛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