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2868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硅胶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纳米铜硅胶材料由硅胶及质量分别为其2~5%的功能化纳米铜粉、1.5~3.5%的功能助剂共同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所制备的功能化纳米铜粉及功能助剂作为制备纳米铜硅胶材料的原料,两者相互协同、相互配合有效的保证了其抗菌性能及抗病毒性能,减小了纳米铜硅胶材料发生交叉传染的情况的同时也减小了交叉感染的几率及患病的风险。由此,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更适宜推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硅胶材料生产
,具体为一种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硅胶又名硅酸凝胶,是一种粒状多孔的二氧化硅水合物,属非晶态物质,外表呈透明或乳白色,由硅酸钠加酸后洗涤干燥制得,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不可燃烧。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主要用作干燥剂、抗凝结剂、抗结块剂和管柱层析、薄层层析中的吸附剂。
[0003]目前,由于硅胶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所以其被广泛地用于建筑、电子电气、纺织、汽车、医药医疗等领域。硅胶虽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但是其本身的抗菌、抗病毒性能相对较差,这使得其应用在医药医疗领域时,会因为抗菌、抗病毒性能相对较差而引起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情况,增大交叉感染的几率,提高患病风险。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此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以所制备的功能化纳米铜粉及功能助剂作为制备纳米铜硅胶材料的原料,两者相互协同、相互配合有效的保证了其抗菌性能及抗病毒性能,减小了纳米铜硅胶材料发生交叉传染的情况的同时也减小了交叉感染的几率及患病的风险。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所述纳米铜硅胶材料由硅胶及质量分别为其2~5%的功能化纳米铜粉、1.5~3.5%的功能助剂共同组成。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化纳米铜粉的制备方法为:按0.002~0.003g/mL的用量比将脱乙酰甲壳素超声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然后向其中加入质量为脱乙酰甲壳素8~15%的亚磷酸钠,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所得的混合组分置于恒温加热设备中加热至75~85℃,并以800~1000r/min的搅拌速率下边搅拌边向其中加入体积为混合组分10~15%的硝酸铜水溶液及6~10%草本提取物的醋酸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保温反应30~50min;待反应完毕后对所得生成物组分依次进行过滤、水洗及干燥处理,最终所得即为功能化纳米铜粉。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亚磷酸钠、硝酸铜及草本提取物的重量比为20~25:1:1.5~2.5。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草本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采用逆流提取工艺对草蒿的叶片碎料进行提取,得到膏状的草本提取物;其中,提取温度设置为45~55℃;提取时间设置为50~90min;搅拌转速设置为300~400r/min;提取溶剂选用石油醚;草蒿的叶片与提取溶剂的固液比1:8~12;草蒿的叶片碎料的细度为70~100目。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氧化锌微球均匀分散在pH为8.2~8.8的Tris

HCl缓冲溶液中,配置成纳米氧化锌微球浓度为5~8M的混合液,然后向所得混合液中加入质量为其20~30%的季铵盐杀菌剂,超声处理30~45min后再向其中加入摩尔量为纳米氧化锌微球25~50%的酚类化合物,并以300~500r/min的速率搅拌反应30~50min;待反应完毕后,再向其中加入与酚类化合物等摩尔量的有机胺,然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8~15h;待反应完毕后,依次对所得生成物组分进行离心分离、去离子水洗涤2~4次及冷冻干燥处理,最终所得即为功能助剂。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纳米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为:将浓度为0.2~0.3M的乙酰丙酮锌的甲醇溶液转入反应釜中,并于115~140℃的温度下保温反应3~5h;待反应完毕后,将生成物组分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倒出上清液并向其中倒入甲醇,超声振荡及离心处理后所得即为纳米氧化锌微球。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季铵盐杀菌剂选用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双癸基二甲基溴化铵、二辛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任意一种。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酚类化合物选用2

(3,4

二羟基苯基)乙胺、儿茶酚、没食子鞣酸中的任意一种。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胺选用三缩四乙二胺、三亚乙基四胺中的任意一种。
[0015]一种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硅胶、功能化纳米铜粉及功能助剂置于容器中,并于25~35℃的条件下在双辊开炼机中机械搅拌均匀,然后将所得纳米铜硅胶复合物涂覆在基质上,并于25~30℃的温度下硫化处理20~25h,待硫化处理完毕后所得即为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中以脱乙酰甲壳素、亚磷酸钠、硝酸铜水溶液及草本提取物的醋酸溶液等为原料制备出功能化纳米铜粉。在脱乙酰甲壳素及亚磷酸钠的协同作用下草本提取物中的黄花蒿素与纳米铜相结合,从而制备出功能化纳米铜粉。细菌与纳米铜粉直接接触时,纳米铜粉会释放出相当量的铜离子,铜离子能有效地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从而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再者,功能化纳米铜粉表面的黄花蒿素也能对细菌及病毒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在纳米铜粉的小尺寸效应及黄花蒿素的协同配合作用下使得所制备的功能化纳米铜粉的抗菌性能及抗病毒性能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0018]2、本专利技术中以乙酰丙酮锌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纳米氧化锌微球。然后将纳米氧化锌微球均匀分散在Tris

HCl缓冲溶液中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季铵盐抗菌剂,超声分散使得季铵盐抗菌剂均匀低分散并吸附在纳米氧化锌微球的表面,然后向其中加入酚类化合物及有机胺,有机胺与酚类化合物之间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成键,最终两者通过作用力较大的化学键相连接,所生成的生成物对纳米氧化锌微球的表面进行有效地包络,同时其所形成的“罗网结构”也能对吸附在纳米氧化锌微球表面的季铵盐抗菌剂进行有效地包覆,减小了其发生脱落的几率。最终在纳米氧化锌微球、季铵盐抗菌剂及有机胺与酚类化合物反应所形成的生成物的协同配合下使得所制备的功能助剂的抗菌及抗病毒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0019]3、本专利技术以所制备的功能化纳米铜粉及功能助剂作为制备纳米铜硅胶材料的原料,两者相互协同、相互配合有效的保证了其抗菌性能及抗病毒性能,减小了纳米铜硅胶材
料发生交叉传染的情况的同时也减小了交叉感染的几率及患病的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一种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纳米铜硅胶材料由硅胶及质量分别为其2%的功能化纳米铜粉、1.5%的功能助剂共同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铜硅胶材料由硅胶及质量分别为其2~5%的功能化纳米铜粉、1.5~3.5%的功能助剂共同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化纳米铜粉的制备方法为:按0.002~0.003g/mL的用量比将脱乙酰甲壳素超声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然后向其中加入质量为脱乙酰甲壳素8~15%的亚磷酸钠,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所得的混合组分置于恒温加热设备中加热至75~85℃,并以800~1000r/min的搅拌速率下边搅拌边向其中加入体积为混合组分10~15%的硝酸铜水溶液及6~10%草本提取物的醋酸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保温反应30~50min;待反应完毕后对所得生成物组分依次进行过滤、水洗及干燥处理,最终所得即为功能化纳米铜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磷酸钠、硝酸铜及草本提取物的重量比为20~25:1:1.5~2.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采用逆流提取工艺对草蒿的叶片碎料进行提取,得到膏状的草本提取物;其中,提取温度设置为45~55℃;提取时间设置为50~90min;搅拌转速设置为300~400r/min;提取溶剂选用石油醚;草蒿的叶片与提取溶剂的固液比1:8~12;草蒿的叶片碎料的细度为70~100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病毒病菌交叉传染的纳米铜硅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氧化锌微球均匀分散在pH为8.2~8.8的Tris

HCl缓冲溶液中,配置成纳米氧化锌微球浓度为5~8M的混合液,然后向所得混合液中加入质量为其20~30%的季铵盐杀菌剂,超声处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金生张明强汤文杰田修张成文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南湖区长纳纳米研究院长三角海盐纳米镀膜技术与智能装备研究院上犹京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