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系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非水系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组合物及非水系二次电池电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系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非水系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组合物、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电极。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12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20
‑
214882号来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用到本文中。
技术介绍
[0003]非水系二次电池例如包含将金属氧化物等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将石墨等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和电解液。非水系二次电池为通过成为电荷载流子的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从而进行电池的充放电的二次电池。
[0004]作为非水系二次电池,可举出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代表例。非水系二次电池从小型化、轻量化方面考虑,作为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移动电话、电动工具、电子/通信设备的电源而被使用。此外,最近,从环保车辆应用的观点考虑,也被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其中,强烈要求非水系二次电池的高输出化、高容量化、长寿命化等。
[0005]正极和负极所使用的粘合剂有使电极活性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共聚物(A)和共聚物(B),所述共聚物(A)为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聚合物,所述共聚物(A)具有来源于单体(a1)的第11结构单元、和来源于单体(a2)的第12结构单元,或者,具有来源于单体(a1)的第11结构单元、来源于单体(a2)的第12结构单元、和来源于内部交联剂(a3)的第13结构单元,所述单体(a1)为具有烯属不饱和键、既不具有羟基也不具有氰基、且不具有独立的多个烯属不饱和键的非离子性化合物,所述单体(a2)为具有烯属不饱和键和阴离子性官能团、且不具有独立的多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所述内部交联剂(a3)为具有独立的多个烯属不饱和键、且在包含所述单体(a1)和所述单体(a2)的单体的自由基聚合中能够形成交联结构的化合物,在所述共聚物(A)中,相对于所述第11结构单元100质量份,所述第12结构单元的含量为1.0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在所述共聚物(A)中,相对于所述第11结构单元100质量份,所述第13结构单元的含量为0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所述共聚物(B)在全部结构单元中具有下述式(1)所示的第21结构单元5.0摩尔%以上且98摩尔%以下,在全部结构单元中具有下述式(2)所示的第22结构单元0.3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并且在全部结构单元中具有下述式(3)所示的第23结构单元0.30摩尔%以上且10摩尔%以下,在所述共聚物(B)的全部结构单元中的、所述第21结构单元、所述第22结构单元、和所述第23结构单元的合计含有率为90质量%以上,所述共聚物(A)的含量与所述共聚物(B)的含量的质量比为50.0/50.0以上且99.0/1.0以下,在式(2)中,R1为可以具有支链的碳原子数1以上且6以下的烷基;在式(3)中,R2为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基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所述共聚物(B)包含所述第21结构单元5.0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所述第22结构单元4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所述第23结构单元0.30摩尔%以上且10摩尔%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所述共聚物(B)包含所述第21结构单元70摩尔%以上且98摩尔%以下、所述第22结构单元0.30摩尔%以上且20摩尔%以下、
所述第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原勇汰,池端亮介,堀越秀雄,花崎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力森诺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