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52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液冷板沿第一方向由前向后划分出至少两个冷却区,每个冷却区内均开设分支流道;液冷板内设有相连通的进液主流道和出液主流道,液冷板沿第一方向的前端开设有连通进液主流道的进液口和连通出液主流道的出液口,进液主流道、出液主流道与分支流道的宽度相等。至少两个冷却区内的分支流道并联设置于进液主流道与出液主流道之间。沿第一方向由前向后的分支流道的长度逐渐变小,以使冷却液流过进液主流道、每个冷却区内的分支流道和出液主流道的沿程阻力之和相等。电池包包括上述的液冷板,实现了冷却液在液冷板上的均衡流量分布,保证了电池模组的均温性。保证了电池模组的均温性。保证了电池模组的均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板及电池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池包普遍采用电池模组底部布置液冷板的冷却方式,外部的冷却液循环流过液冷板内分布的流道,以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冷却降温。
[0003]为了保证电池模组的均温性,在电池模组温度较低的区域,液冷板的流道宽度变小,增大了冷却液的流阻,减少了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道面积,以降低温度较低区域的冷却效果。上述变宽流道的设计方案使得冷却液在液冷板的各个区域的流量分布不均,降低了液冷板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变宽流道导致冷却液在液冷板各个区域的流量分布不均,冷却效率下降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液冷板,液冷板沿第一方向由前向后划分出至少两个冷却区,每个冷却区内均开设分支流道;液冷板内设有相连通的进液主流道和出液主流道,液冷板沿第一方向的前端开设有连通进液主流道的进液口和连通出液主流道的出液口,进液主流道、出液主流道与分支流道的宽度相等;
[0007]至少两个冷却区内的分支流道并联设置于进液主流道与出液主流道之间;沿第一方向由前向后的分支流道的长度逐渐变小,以使冷却液流过进液主流道、每个冷却区内的分支流道和出液主流道的沿程阻力之和相等。
[0008]作为优选方案,每个冷却区内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分支流道;分支流道为弯折流道,且分支流道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
[0009]作为优选方案,位于第一方向的最前端的冷却区内设有至少两个并联的多S形流道,其余冷却区分别设有至少四个并联的单S形流道,所述多S形流道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所述分支流道,所述单S形流道包括一个所述分支流道。
[0010]作为优选方案,每个冷却区的上方能够安装有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的电芯的长度方向与分支流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冷板划分出三个所述冷却区,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前端的一个所述冷却区的上方安装有一个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后端的两个所述冷却区的上方安装有一个所述电池模组。
[0012]作为优选方案,液冷板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冷却组,每个冷却组均包括进液主流道和出液主流道,且每个所述冷却组沿第一方向由前向后划分的至少两个冷却区,多个冷却组的进液主流道并联设置,相邻两个冷却组共用一个出液主流道。
[0013]作为优选方案,进液主流道的深度与出液主流道的深度相等,且两者的深度均大
于分支流道的深度。
[0014]作为优选方案,沿第一方向由前向后的分支流道的深度逐渐变小。
[0015]作为优选方案,进液主流道与出液主流道的深度为3.5mm~4.5mm,分支流道的深度为2mm~3mm。
[0016]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和上述的液冷板,液冷板设于电池模组的底部。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液冷板的进液主流道、出液主流道与每个冷却区内的分支流道等宽设置,避免减少冷却区的流道面积,保证了液冷板的冷却效率。多个沿第一方向由前向后的分支流道的长度逐渐变小,使得离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距离越近的分支流道的长度越长,增加了分支流道的沿程阻力,使得冷却液通过进液主流道、每个分支流道、出液主流道的沿程阻力之和相同,以保证冷却液在各个分支流道内匀速流道,从而使得每个冷却区具有与其冷却面积相对应流量的冷却液,实现了冷却液的均衡流量分布,保证了电池模组的均温性。
[0019]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池包包括上述的液冷板,实现了冷却液的均衡流量分布,保证了电池模组的均温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内部结构的仰视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部件名称和标号如下:
[0024]10、液冷板;20、电池模组;30、进液管;40、出液管;
[0025]1、冷却区;2、分支流道;3、进液主流道;4、出液主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液冷板10和电池模组20,液冷板10设于电池模组20的底部,以对电池模组20进行冷却降温。
[0032]具体地,电池模组20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电芯,电芯为方形电芯。电池模组20呈两行多列的阵列结构,且电芯的长度方向为图2中的左右方向,电芯的宽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图2中前后方向)。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池模组20的电芯的数量和排布方式还可灵活调整,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包内部的边框之间安装有呈十字交叉布置的横梁和纵梁,液冷板10安装于边框下方的底护板上,横梁和纵梁将液冷板10的上方空间分隔成四个区域,四个电池模组20分别安装于液冷板10上方的四个区域内。在前后方向上,前端的两个电池模组20与后端的两个电池模组20分别具有相同数量的电芯。
[0034]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沿第一方向由前向后划分出至少两个冷却区(1),每个所述冷却区(1)内均开设分支流道(2);所述液冷板内设有相连通的进液主流道(3)和出液主流道(4),所述液冷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前端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液主流道(3)的进液口和连通所述出液主流道(4)的出液口,所述进液主流道(3)、所述出液主流道(4)与所述分支流道(2)的宽度相等;至少两个所述冷却区(1)内的所述分支流道(2)并联设置于所述进液主流道(3)与所述出液主流道(4)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由前向后的所述分支流道(2)的长度逐渐变小,以使冷却液流过所述进液主流道(3)、每个所述冷却区(1)内的所述分支流道(2)和所述出液主流道(4)的沿程阻力之和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却区(1)内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分支流道(2);所述分支流道(2)为弯折流道,且所述分支流道(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前端的所述冷却区(1)内设有至少两个并联的多S形流道,其余所述冷却区(1)分别设有至少四个并联的单S形流道,所述多S形流道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所述分支流道(2),所述单S形流道包括一个所述分支流道(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却区(1)的上方能够安装有电池模组(2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展彰李定鹏谢耀郜旭辉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