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体生态监测站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32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浮体生态监测站房,包括站房和限位装置,站房内设置有检测仪本体,检测仪本体用于采集水样并测定水质参数;站房下表面安装有浮板,浮板下表面安装有若干浮筒,浮板下表面中部安装有配重块;限位装置包括混凝土建筑物,混凝土建筑物底部埋设于湖底,混凝土建筑物顶部焊接有固定柱,浮板边缘通过开设滑孔与固定柱滑动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站房搭建在浮板上,浮板能够响应湖泊水位的变化,从而方便站房对水位变化大的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进一步方便了对水位变化的湖泊水质进行在线监测。测。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体生态监测站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监测
,具体为一种浮体生态监测站房。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域降水不平衡导致河流、湖泊等流域的水位变化非常明显。而陆地上的不同污染源通过降雨径流汇入河流或湖泊,使水质变差,水环境质量下降。实时监测流域水体理化参数的变化有助于准确把控水体的污染特征。传统的水质监测通过采样、预处理与化学测试等过程耗时较长,而且不能及时采集到水位不断变化的水体。因此,针对受季相影响明显的湖区,亟需专利技术一种可以响应水位变化的监测装备,从而准确掌握水体污染源特点与污染程度,为实施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浮体生态监测站房。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浮体生态监测站房,包括:
[0005]站房,站房内设置有检测仪本体,检测仪本体用于采集水样并测定水质参数;
[0006]浮板,浮板安装于站房下表面,浮板下表面安装有若干浮筒,浮板下表面中部安装有配重块;
[0007]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混凝土建筑物,混凝土建筑物底部埋设于湖底,混凝土建筑物顶部焊接有固定柱,浮板边缘通过开设滑孔与固定柱滑动配合。
[0008]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站房搭建在浮板上,浮板能够响应湖泊水位的变化,从而方便站房对水位变化大的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进一步方便了对水位变化的湖泊水质进行在线监测;通过固定柱与浮板的滑动配合,起到防止浮板被洪水冲走的作用,方便将监测站房限制在监测区域内;通过先浇筑混凝土建筑物,后焊接固定柱的方式,方便将限位装置稳定地搭建在湖底。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检测仪本体上至少集成有高锰酸盐指数在线分析仪、氨氮在线分析仪、总磷在线分析仪、总氮在线分析仪、藻密度在线分析仪和取样管,取样管底端伸入湖水中。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检测仪本体下表面四角处开设有凹槽,凹槽的顶壁上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下表面安装有减震弹簧;
[0011]站房内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与检测仪本体的边缘滑动配合。
[001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通过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带动减震弹簧与站房底壁相接触,使得站房内的检测仪本体在风浪的作用下上下颠簸时,减震弹簧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检测仪本体内部仪器的震动,便于提高检测仪本体的使用寿命。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检测仪本体下表面安装有气囊,气囊上连接有导气分管和泄压管,泄压管上设置有泄压阀,导气分管远离气囊的一端用于将外部气源的气体充入到气囊
中;
[0014]站房外表面安装有风速传感器,当风速传感器监测到外部环境中的风速低于设定阈值,电动伸缩杆用于带动减震弹簧伸出凹槽;当风速传感器监测到外部环境中的风速高于设定阈值,电动伸缩杆用于带动减震弹簧缩回凹槽。
[00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当风速低于设定阈值时,此时风浪较小,检测仪本体上下颠簸较轻,因此采用减震弹簧来起到减震的作用;当风浪较大时,检测仪本体上下颠簸较严重,因此采用减震性能更好的气囊来起到减震的作用。
[0016]进一步的方案是,导气分管远离气囊的一端贯穿站房顶壁并延伸到站房外部后固定连接有导气总管,导气总管的末端与进气管相连接,进气管的末端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呈喇叭状。
[001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当风浪较小,检测仪本体上下颠簸较轻,此时采用减震弹簧来起到减震的作用,可以避免风压较小,不足以给气囊充压,尤其是不设置减震弹簧的话,气囊在没有充气的状态下与站房底壁直接接触时,气流不容易充入到气囊中;当风浪较大时,此时风压较大,能够给气囊充压,此时减震弹簧缩回到凹槽中,方便采用减震性能更好的气囊来起到减震的作用,同时风浪越大,检测仪本体上下颠簸越严重,而气囊充压越大,使得气囊的压力与风浪的大小相匹配,更好地保护到检测仪本体;此外,通过湖面上的起风给气囊充压,省去了在站房内额外布置气泵的成本,也降低了产生气源的能耗成本,尤其是在不方便供电的野外环境。
[0018]进一步的方案是,进气管包括第二进气管和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底端与导气总管相连接,第一进气管顶端与进风口相连接,第二进气管上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进气管底端连接,第一进气管由驱动机构驱动旋转;
[0019]站房外表面安装有风向传感器,风向传感器用于监测外部环境中的风向,使得驱动机构带动第一进气管旋转,使得进风口正对风吹来的方向。
[0020]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通过风向传感器监测环境的风向,使得电机带动第一齿轮旋转,使得第一进气管带动进风口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进风口正对着风向,便于风进入到气囊中进行充压,从而适应风向多变的野外环境。
[0021]进一步的方案是,气囊的数量设置有两个,分设于检测仪本体下表面两侧,各个气囊分别对应有一根导气分管。
[0022]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接头内安装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第一进气管下端外表面过盈配合,第一进气管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密封块,第二进气管上端套设有第二密封块,第一密封块下表面与第二密封块上表面紧密接触,第二密封块下表面与旋转接头底壁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0023]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在压缩弹簧复位作用下,使得第一进气管相对于第二进气管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密封块仍然能够与第二密封块紧密接触,从而避免漏风,保证风进入到气囊中进行充压。
[0024]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板安装在第二进气管外表面上,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安装在第一进气管外表面上的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0025]进一步的方案是,站房侧壁上安装有摄像机,站房顶壁上通过支撑柱安装有太阳
能板,太阳能板电连接蓄电池,站房内设置有控制面板,摄像机、风速传感器和风向传感器电连接控制面板的输入端,控制面板的输出端电连接检测仪本体、电机和电动伸缩杆,蓄电池用于给控制面板、摄像机、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检测仪本体、电机和电动伸缩杆提供电源。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站房搭建在浮板上,浮板能够响应湖泊水位的变化,从而方便站房对水位变化大的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进一步方便了对水位变化的湖泊水质进行在线监测;通过固定柱与浮板的滑动配合,起到防止浮板被洪水冲走的作用,方便将监测站房限制在监测区域内;通过先浇筑混凝土建筑物,后焊接固定柱的方式,方便将限位装置稳定地搭建在湖底,避免限位装置被洪水冲垮的风险;
[0027](2)当风浪较小,检测仪本体上下颠簸较轻,此时采用减震弹簧来起到减震的作用,可以避免风压较小,不足以给气囊充压,尤其是不设置减震弹簧的话,气囊在没有充气的状态下与站房底壁直接接触时,气流不容易充入到气囊中;当风浪较大时,此时风压较大,能够给气囊充压,此时带动减震弹簧缩回到凹槽中,方便采用减震性能更好的气囊来起到减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体生态监测站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站房(1),所述站房(1)内设置有检测仪本体(12),所述检测仪本体(12)用于采集水样并测定水质参数;浮板(3),所述浮板(3)安装于站房(1)下表面,浮板(3)下表面安装有若干浮筒(5),浮板(3)下表面中部安装有配重块(6);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混凝土建筑物(2),所述混凝土建筑物(2)底部埋设于湖底,混凝土建筑物(2)顶部焊接有固定柱(4),所述浮板(3)边缘通过开设滑孔与固定柱(4)滑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体生态监测站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本体(12)上至少集成有高锰酸盐指数在线分析仪(121)、氨氮在线分析仪(122)、总磷在线分析仪(123)、总氮在线分析仪(124)、藻密度在线分析仪(125)和取样管(13),所述取样管(13)底端伸入湖水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浮体生态监测站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本体(12)下表面四角处开设有凹槽(16),所述凹槽(16)的顶壁上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7),所述电动伸缩杆(17)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下表面安装有减震弹簧(19);所述站房(1)内安装有导向杆(15),所述导向杆(15)与检测仪本体(12)的边缘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浮体生态监测站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本体(12)下表面安装有气囊(21),所述气囊(21)上连接有导气分管(20)和泄压管(22),所述泄压管(22)上设置有泄压阀(23),所述导气分管(20)远离气囊(21)的一端用于将外部气源的气体充入到气囊(21)中;所述站房(1)外表面安装有风速传感器(8),当风速传感器(8)监测到外部环境中的风速低于设定阈值,电动伸缩杆(17)用于带动减震弹簧(19)伸出凹槽(16);当风速传感器(8)监测到外部环境中的风速高于设定阈值,电动伸缩杆(17)用于带动减震弹簧(19)缩回凹槽(1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浮体生态监测站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分管(20)远离气囊(21)的一端贯穿站房(1)顶壁并延伸到站房(1)外部后固定连接有导气总管(25),所述导气总管(25)的末端与进气管相连接,所述进气管的末端设置有进风口(29),所述进风口(29)呈喇叭状。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福超方朝阳黄琪高丹张倩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