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自动收排线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1275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收排线领域,具体为一种线缆自动收排线方法,在线缆收排线过程中自动监测线缆盘的边沿位置和线缆的卷绕层数,当监测到线缆排线至线缆盘的边沿位置时,自动调整线缆输送端的水平移动方向,根据线缆总层数的增加和线缆直径数值,自动调整线缆输送端的线缆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线缆自动收排线装置,卷线引导装置呈水平移动方向活动安装在引导装置支架上,电动Z轴移动装置呈垂直移动方向活动安装在卷线引导装置上,滚轮机构固定安装在电动Z轴移动装置的下端部,在线缆盘与引导装置支架之间放置有立柱,立柱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视觉识别和存储及控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线缆排线时自动换向调整,可以调用查看整卷各层排线情况。层排线情况。层排线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自动收排线方法及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收排线
,更为具体为一种线缆自动收排线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线缆收排线卷绕通常采用排线电机驱动线缆盘,由人工控制线缆在线缆盘上排线,每当线缆排线至线缆盘的边缘时,采用人工换向调整,容易造成排线精度不高,每层排线平整度和线缆间距不规则的技术问题,而且收排线工序依赖人工严重,工作效率低,收排线工序安全系数较低,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自动收排线方法及其装置,能够实现实时监测线缆排线质量情况,同时减少了人工操作,提供了排线的整齐度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线缆自动收排线方法,在线缆收排线过程中自动监测线缆盘的边沿位置和线缆的卷绕层数,自动调整线缆输送端的水平移动方向和线缆高度,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1、开启排线电机驱动线缆盘旋转,线缆的输送端匀速水平移动,将线缆平铺排线卷绕在线缆盘上;
[0006]步骤2、当监测到线缆排线至线缆盘的边沿位置时,线缆输送端的移动方向自动反向变换后反向水平移动,开始下一层线缆的排线;
[0007]步骤3、根据线缆总层数的增加数值和线缆直径数值,自动调整线缆输送端的线缆高度。
[0008]一种线缆自动收排线装置,应用前述的一种线缆自动收排线方法,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线缆盘支架和引导装置支架,线缆盘转动安装在线缆盘支架上,排线电机的输出轴与线缆盘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卷线引导装置呈水平移动方向活动安装在引导装置支架上,电动Z轴移动装置呈垂直移动方向活动安装在卷线引导装置上,滚轮机构固定安装在电动Z轴移动装置的下端部,滚轮机构由滚轮支架和一对滚轮组成,一对滚轮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供线缆通过的凹槽,在线缆盘与引导装置支架之间放置有立柱,立柱上固定安装有视觉识别和存储及控制装置,视觉识别和存储及控制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和微处理器,所述的卷线引导装置包括:电动X轴移动装置和第一传感器,电动X轴移动装置包括电动X轴移动装置本体和X轴移动滑台,电动Z轴移动装置包括电动Z轴移动装置本体和Z轴移动滑台。
[0009]优选的,所述的电动X轴移动装置本体包括第一电动齿轮齿条机构,第一电动齿轮齿条机构的第一齿条固定安装在引导装置支架上,第一电动齿轮齿条机构的第一齿轮转动安装在X轴移动滑台上。
[0010]优选的,所述的电动Z轴移动装置本体包括第二电动齿轮齿条机构,第二电动齿轮齿条机构的第二齿条固定安装在X轴移动滑台上,第二电动齿轮齿条机构的第二齿轮转动
安装在Z轴移动滑台上。
[0011]优选的,所述的线缆盘支架由两根第一竖支撑柱和一根第一上部横梁固定连接组装而成,第一竖支撑柱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底座,第一底座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底座上表面和第一竖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肋板。
[0012]优选的,立柱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0013]优选的,所述的引导装置支架由两根第二竖支撑柱和一根第二上部横梁组装而成,第二竖支撑柱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底座,第二底座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底座上表面和第二竖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肋板。
[0014]优选的,电动Z轴移动滑台的下端部固定安装推导装置,推导装置的底部固定设有滚轮机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和优点:
[0016]线缆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进行水平方向的自动移动,可实现线缆排线至线缆盘的边缘时进行自动换向调整,并且可以根据线缆的卷绕层数的变化适当调整线缆的高度。同时,可以通过视觉识别和存储及控制装置调用查看整卷线缆的各层排线情况,便于后续复盘进行数据回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收排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收排线装置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收排线装置的右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1]图中:1、线缆盘支架,2、视觉识别和存储及控制装置,3、线缆盘,4、立柱,5、线缆,6、引导装置支架,7、卷线引导装置,8、电动Z轴移动装置,9、推导机构,10、滚轮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3]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外,本文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均是以本专利技术所示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0024]一种线缆自动收排线方法,在线缆收排线过程中自动监测线缆盘的边沿位置和线缆的卷绕层数,当监测到线缆排线至线缆盘的边沿位置时,自动调整线缆输送端的水平移动方向,根据线缆总层数的增加和线缆直径数值,自动调整线缆输送端的线缆高度。
[0025]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线缆自动收排线装置,应用前述的线缆自动收排线方法,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线缆盘支架1和引导装置支架6。所述的线缆盘支架1由两根第一竖支撑柱和一根第一上部横梁固定连接组装而成,线缆盘支架1的第一竖支撑柱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底座,第一底座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可以通过螺钉连接贯穿第一通孔将线缆盘支架1牢固安装固定在地面上,第一底座上表面和第一竖支撑柱的侧面通过焊接
方式固定设置有第一肋板,通过第一肋板提高线缆盘支架1的支撑强度及稳定性;线缆盘支架1的两根第一竖支撑柱之间悬空转动安装有线缆盘3,线缆盘3的转动轴穿过两根第一竖支撑柱后通过连接板限位固定,保证线缆盘3安全平衡地转动,排线电机的输出轴与线缆盘3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采用排线电机驱动线缆盘3旋转实现线缆5的卷绕,排线电机在附图中未示出,排线电机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和驱动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再赘述。
[0026]在线缆盘3与引导装置支架6之间靠近线缆盘3的位置活动放置有立柱4,立柱4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视觉识别和存储及控制装置2,视觉识别和存储及控制装置2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和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具备数据存储和计算功能,在排线时通过视觉识别和存储及控制装置2对线缆5在线缆盘3上的排线过程进行记录;立柱4的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可以针对线缆5在线缆盘3上卷绕的层数变化对立柱4人工进行位置调整,防止线缆盘3上的线缆5卷绕层数过多影响视觉识别和存储及控制装置2收集信息。当线缆5排线至线缆盘3的边缘位置时,视觉识别和存储及控制装置2会通过微处理器将控制信号反馈至卷线引导装置7和电动Z轴移动装置8,通过卷线引导装置7换向后水平移动实现线缆5水平方向的自动换向调整,通过电动Z轴移动装置8实现线缆5垂直高度的调整;后续还可以通过视觉识别和存储及控制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自动收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线缆收排线过程中自动监测线缆盘的边沿位置和线缆的卷绕层数,自动调整线缆输送端的水平移动方向和线缆高度,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开启排线电机驱动线缆盘旋转,线缆的输送端匀速水平移动,将线缆平铺排线卷绕在线缆盘上;步骤2、当监测到线缆排线至线缆盘的边沿位置时,线缆输送端的移动方向自动反向变换后反向水平移动,开始下一层线缆的排线;步骤3、根据线缆总层数的增加数值和线缆直径数值,自动调整线缆输送端的线缆高度。2.一种线缆自动收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自动收排线方法,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线缆盘支架(1)和引导装置支架(6),其特征在于,线缆盘(3)转动安装在线缆盘支架(1)上,排线电机的输出轴与线缆盘(3)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卷线引导装置(7)呈水平移动方向活动安装在引导装置支架(6)上,电动Z轴移动装置(8)呈垂直移动方向活动安装在卷线引导装置(7)上,滚轮机构(10)固定安装在电动Z轴移动装置(8)的下端部,滚轮机构(10)由滚轮支架和一对滚轮组成,一对滚轮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供线缆(5)通过的凹槽,在线缆盘(3)与引导装置支架(6)之间放置有立柱(4),立柱(4)上固定安装有视觉识别和存储及控制装置(2),视觉识别和存储及控制装置(2)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和微处理器,所述的卷线引导装置(7)包括:电动X轴移动装置和第一传感器,电动X轴移动装置包括电动X轴移动装置本体和X轴移动滑台,电动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长玉燕飞东潘玉华周俊梁壮曲福喜张锋王全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未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