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无风感对流采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23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立体无风感对流采暖器,包括进水管、出水管、顶盖、底座和若干换热管,所述顶盖安装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上设有分别对应每一所述换热管的若干集水口,所有所述换热管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集水口,所述集水管的出口连接所述出水管;所述底座安装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上设有分别对应每一所述换热管的若干分水口,所有所述换热管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分水口,所述分水管的出口连接所述进水管。本设计结构科学,外形精美,安装方便,解决传统的暖气片安装不便和外形单一的问题。暖气片安装不便和外形单一的问题。暖气片安装不便和外形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无风感对流采暖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采暖设备,具体为一种立体无风感对流采暖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人选择在家里安装取暖设备以度过寒冷的冬季。空气源热泵采暖设备具有优良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026748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源热泵采暖设备,包括:压缩机,其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室外换热器,其具有室外换热器第一端口和室外换热器第二端口,室外换热器第二端口与进气口连接;室内换热器,其包括:蒸发部,其具有封闭的蒸发腔;冷凝部,其具有封闭的冷凝腔;连接管,其连接在蒸发部和冷凝部之间;冷媒通道,其设置在蒸发腔中且具有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且冷媒进管与排气口连接,冷媒出管与室外换热器第一端口连接。本空气源热泵采暖设备可以潜热换热结合显热放热,较单显热换热,换热效率大幅提升。冷凝后的相变介质液化返回至蒸发腔中,继续吸热气化如此在蒸发腔与冷凝腔中循环,无需外设循环泵驱动相变介质循环。
[0004]授权公告号为CN113237130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空气能高效循环采暖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储热水箱、空气源热泵和采暖末端,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连接有采暖进液管路和采暖出液管路,采暖进液管路与采暖末端的出液口相连,采暖出液管路与采暖末端的进液口相连;在采暖出液管路上沿水流方向分别设有电动三通阀Ⅰ、循环泵Ⅰ、电动三通阀Ⅱ;所述储热水箱设有内胆,所述内胆通过热泵循环管路与空气源热泵连通,在电动三通阀Ⅲ与太阳能集热系统之间的采暖进液管路上设有电动三通阀Ⅳ。本系统通过4个电动三通阀控制管路的循环方向,使系统实现5种功能循环方式,可以有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保证空气源热泵最高的COP,节约电能,保证采暖效果。
[0005]由上可见,空气源热泵采暖技术在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但是,现有的空气源热泵采暖设备大多着重于设备的节能性和效率,其采暖末端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多存在外观单一,安装复杂,需破坏墙体固定支架安装采暖片,影响家装美观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立体无风感对流采暖器,以解决传统的暖气片安装不便和外形单一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为:立体无风感对流采暖器,包括进水管、出水管、顶盖、底座和若干换热管,所述顶盖安装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上设有分别对应每一所述换热管的若干集水口,所有所述换热管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集水口,所述集水管的出口连接所述出水管;所述底座安装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上设有分别对应每一所述换热管的若干分水口,所有所述换热管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分水口,所述分水管的出口连接所述进水管。本设计的采暖器作为采暖设备的室内终端,安装方便,无需破坏墙体,且具有立体美观的外形。
[0008]进一步的,为了采暖器整体的美观和稳固,所述集水管安装在所述顶盖内部,所述顶盖的下端面设有分别对应每一所述换热管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换热管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连接所述集水口;所述分水管安装在所述底座内部,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有分别对应每一所述换热管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换热管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连接所述分水口。
[0009]进一步的,为了使得产品的外观更加整洁美观,同时方便产品的安装,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管置于所有所述换热管的中间,所述出水管的上端伸入所述顶盖内并连接所述集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下端伸入所述底座内并连接所述出水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管和所述分水管均呈圆环状或椭圆环状,所有所述集水口和所述分水口分别均匀间隔地布置于所述集水管和所述分水管上。
[0011]进一步的,所有所述换热管均呈同一方向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以30
°
~50
°
为佳,使得所述换热管形成一个斜纹状的镂空的管体,这样一方面可以形成独特的外观,另一方面倾斜扭曲的换热管可以增加管内热源流动的距离,同时增强了换热管以及整体结构的刚性。其中,所有所述换热管均呈中部向内凹陷扭曲的弧形状,同样可增加管内热源流动的距离,也可以令到产品外形结构更加多变美观。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还安装有风机,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进风口和若干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对准所述换热管,所述进风口可以根据所述风机的配置而开设在所述底座的侧壁或底部处。其中,所述风机优选采用涡旋离心风机,具有损耗小、效率高、噪音低等优点。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设置有若干支脚,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其中,为了使得产品产生无风感对流,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圆形的凹陷部,所有所述第二安装孔均布置在所述凹陷部上,所述凹陷部周边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呈与水平面成20
°
~60
°
倾斜,所有所述出风口均匀布置于所述倾斜面上,这样,呈圆周均布的出风口对准凹陷部上的换热管,对换热管周围的空气产生立体扰动,增强对流换热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的立体无风感对流采暖器作为空气源热泵采暖设备的终端,具有易安装且有立体美观的优点,采用落地式安装在室内,安装方便,无需破坏墙面和装修,通过管道连接空气源热泵采暖机即可,空气源热泵采暖机的热源(一般是水,也可以是热空气等)通过水泵送至室内的立体无风感对流采暖器的进水管中,通过不锈钢总管平均分配至各支换热管中,并在换热管中从下至上均匀分流导热,涡旋离心风机对换热管周边的空气进行扰动,产生空气流动,使得采暖器的热量最大限度的释放于空气中,形成自然的对流换热。换热后的热水从顶端的集水管收集后,回流至室外的空气源热泵采暖机进行加热,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吸热

放热过程,通过不断的循环,使室内温度达到舒适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爆炸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切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具体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代表性之具体实施例,其中所举例之特定方法、装置、条件、材质等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或对应之具体实施例。
[0020]立体无风感对流采暖器,如图1

图4所示,包括进水管11、出水管12、顶盖2、底座1和若干换热管13,所述顶盖2安装有集水管14,所述集水管14上设有分别对应每一所述换热管13的若干集水口,所有所述换热管13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集水口,所述集水管14的出口连接所述出水管12;所述底座1安装有分水管15,所述分水管15上设有分别对应每一所述换热管13的若干分水口,所有所述换热管13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分水口,所述分水管15的出口连接所述进水管1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采暖器整体的美观和稳固,所述集水管14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立体无风感对流采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1)、出水管(12)、顶盖(2)、底座和若干换热管(13),所述顶盖(2)安装有集水管(14),所述集水管(14)上设有分别对应每一所述换热管(13)的若干集水口,所有所述换热管(13)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集水口,所述集水管(14)的出口连接所述出水管(12);所述底座安装有分水管(15),所述分水管(15)上设有分别对应每一所述换热管(13)的若干分水口,所有所述换热管(13)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分水口,所述分水管(15)的出口连接所述进水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无风感对流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14)安装在所述顶盖(2)内部,所述顶盖(2)的下端面设有分别对应每一所述换热管(13)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换热管(13)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连接所述集水口;所述分水管(15)安装在所述底座内部,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有分别对应每一所述换热管(13)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换热管(13)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连接所述分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无风感对流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管(11)连接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管(12)置于所有所述换热管(13)的中间,所述出水管(12)的上端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永德刘伟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欧芒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