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掺杂钪和锆制备6061铝合金的方法及6061铝合金技术

技术编号:388093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掺杂钪和锆制备6061铝合金的方法及6061铝合金。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制备6061铝合金的过程中加入了Al~Zr合金和Al~Sc合金,即掺杂了Zr和Sc,能改善6061铝合金的微观组织,提高合金强度。本申请简化了传统方法制备的热处理工艺,只需进行均匀化处理和时效处理两步,却提高了6061铝合金的强度和塑性。镁材在中间合金融化降温之后加入,能减少镁锭烧损,使镁的含量更加准确,进行了二次精炼,精炼次数更多,所得到的6061铝合金杂质更少。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方法制备得到的6061铝合金,其抗拉强度达到300MPa,显著优于传统方案制备得到的6061铝合金。显著优于传统方案制备得到的6061铝合金。显著优于传统方案制备得到的6061铝合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掺杂钪和锆制备6061铝合金的方法及6061铝合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掺杂钪和锆制备6061铝合金的方法及6061铝合金。

技术介绍

[0002]6061铝合金具有优异的强度、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可焊性强、优良的成型性能、成本低等优点,在航天、航海、航空、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3]传统制备6061铝合金的步骤大致是:首先,将铝放入坩埚熔铝炉中加热熔化;然后,加入Mg、Al~Mn合金、Al~Si合金和Al~Cu合金,搅拌熔化成铝合金液;接着,用铝合金精炼剂精炼一段时间进行除气除杂处理,扒去铝合金液表面的浮渣后,再静置一段时间;然后,用金属型模具铸造成6061得到铝合金;最后,对铝合金进行均匀化处理、固溶处理和时效退火处理得到6061铝合金。
[0004]通过上述传统方法制备的6061铝合金的力学性能不佳,其抗拉强度仅有260Mpa,容易出现变形问题,且现有技术制备的铝合金杂质过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制备得到的6061铝合金抗拉强度不佳的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掺杂钪和锆制备6061铝合金的方法。具体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掺杂钪和锆制备6061铝合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00,将铝材升温至795℃~810℃融化得到铝液;
[0008]S200,将铝液降温至765℃~780℃,搅拌并保持温度恒定,然后在铝液中加入中间合金,中间合金包括Al~Si合金、Al~Mn合金、Al~Cu合金、Al~Zr合金和Al~Sc合金,充分搅拌后得到融液;
[0009]S300,将步骤S200得到的融液降温至745℃~760℃进行第一次精炼处理,然后在融液中加入镁材,待镁材融化后搅拌融液;
[0010]S400,将融液降温至710℃~720℃静置5~10分钟,后冷凝得到铸态铝合金;
[0011]S500,对步骤S400得到的铝合金进行均匀化处理,均匀化处理的温度为545℃~555℃,处理时长为9.7~10.3小时;
[0012]S600,对步骤S500得到的铝合金进行时效处理得到6061铝合金,时效处理的温度为215℃~225℃,处理时长为5.8~6.2小时。
[0013]进一步的是,步骤S200中加的中间合金为Al~20Si(3.0%~3.5%)、Al~10Mn(1.4%~1.6%)、Al~50Cu(0.6%~0.8%)、Al~10Zr(1.5%~2.5%)、Al~2Sc(7.5%~12.5%)。
[0014]进一步的是,步骤300中加入镁材融化搅拌溶液后进行第二次精炼处理。
[0015]进一步的是,步骤S300加入除渣除气剂实现第一次精炼处理和第二次精炼处理。
[0016]进一步的是,所述除渣除气剂为C2Cl6。
[0017]进一步的是,步骤S300中,加入镁后,迅速将镁按入融液底部,并用覆盖剂进行覆盖。
[0018]进一步的是,步骤S400中,将融液降温至710℃~720℃后静置5~10分钟后,倒入预热的模具中冷凝得到铝合金。
[0019]进一步的是,模具的预热温度为280℃~300℃。
[0020]进一步的是,步骤S100所使用的铝材为纯铝,步骤S300所使用的镁为纯镁。
[002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掺杂钪的6061铝合金,该6061铝合金采用上述掺杂钪和锆制备6061铝合金的方法制得,元素质量百分比为:0.15%~0.25%Sc,0.15%~0.25%Zr,1.0%~1.2%Mg,0.6%~0.7%Si,0.3%~0.4%Cu,0.14~0.16%Mn,余量为Al。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申请在制备6061铝合金的过程中加入了Al~Zr合金和Al~Sc合金,即掺杂了Zr和Sc,能改善6061铝合金的微观组织,提高合金强度。本申请简化了传统方法制备的热处理工艺,只需进行均匀化处理和时效处理两步,却提高了6061铝合金的强度和塑性。镁材在中间合金融化降温之后加入,能减少镁锭烧损,使镁的含量更加准确,进行了二次精炼,精炼次数更多,所得到的6061铝合金杂质更少。通过本申请所提供方法制备得到的6061铝合金,其抗拉强度达到300MPa,显著优于传统方案制备得到的6061铝合金。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申请方法流程图;
[0025]图2是本申请制备得到的6061铝合金的金相图;
[0026]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至实施例6分别在铸态、均匀化处理后、时效处理后6061铝合金硬度对比图;
[0027]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和实施例4在均匀化处理后的硬度对比图,以及实施例1和实施例4在均匀化处理后额外增加固溶处理,固溶处理后的硬度对比图;
[0028]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4所制备得到的6061铝合金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常温单向拉伸试验过程的应力

延伸率折线图;
[0029]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和实施例4在均匀化处理过程中硬度

时间图;
[0030]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1和实施例4在时效处理过程中硬度

时间图;
[0031]图8按照本方法掺杂0.2%Sc、0.2%Zr和未掺杂Sc、Zr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在555℃均匀化处理+180℃时效处理、555℃均匀化处理+200℃时效处理、555℃均匀化处理+220℃时效处理、555℃均匀化处理+260℃时效处理、555℃均匀化处理+300℃时效处理以及555℃均匀化处理+320℃时效处理条件下得到的各个6061铝合金的硬度图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具体说明,以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对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示意性的,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限定。
[0033]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专利技术构思,现介绍如下:
[0034]6061铝合金因具有优异的强度、良好的抗腐蚀性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
[0035]传统方案制备的6061铝合金综合力学性能不佳,其抗拉强度仅有260Mpa。传统制备6061铝合金的步骤大致是:首先,将铝放入坩埚熔铝炉中加热熔化;然后,加入镁、Al~Mn合金、Al~Si合金和Al~Cu合金,搅拌熔化成铝合金液;接着,用铝合金精炼剂精炼一段时间进行除气除杂处理,扒去铝合金液表面的浮渣后,再静置一段时间;然后,用金属型模具铸造成6061得到铝合金;最后,对铝合金进行均匀化处理、固溶处理和时效退火处理得到6061铝合金。
[0036]固溶处理一方面能使合金中的Mg、Si、Mn、Cu等溶质原子溶入铝基体中,便于后续的时效处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固溶处理调节合金组织,使合金晶粒细小均匀。但申请人发现取消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掺杂钪和锆制备6061铝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0,将铝材升温至795℃~810℃融化得到铝液;S200,将铝液降温至765℃~780℃,搅拌并保持温度恒定,然后在铝液中加入中间合金,中间合金包括Al~Si合金、Al~Mn合金、Al~Cu合金、Al~Zr合金和Al~Sc合金,充分搅拌后得到融液;S300,将融液降温至745℃~760℃进行第一次精炼处理,然后在融液中加入镁材,待镁材融化后搅拌融液;S400,将融液降温至710℃~720℃静置5~10分钟,后冷凝得到铸态铝合金;S500,对铸态铝合金进行均匀化处理,均匀化处理的温度为545℃~555℃,处理时长为9.7~10.3小时;S600,对铸态铝合金进行时效处理得到6061铝合金,时效处理的温度为215℃~225℃,处理时长为5.8~6.2小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掺杂钪和锆制备6061铝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0中加的中间合金为Al~20Si(3.0%~3.5%)、Al~10Mn(1.4%~1.6%)、Al~50Cu(0.6%~0.8%)、Al~10Zr(1.5%~2.5%)、Al~Sc(7.5%~1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掺杂钪和锆制备6061铝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0镁材融化搅拌融液后还进行第二次精炼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国郑江涛黄炼郑革张德闯姚锦华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