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变换器、功率变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变换
,具体涉及一种功率变换器、功率变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大功率应用需要有功率因数的要求,比如2016年8月10日起,根据IEC61000
‑3‑
2等标准的要求,功率大于75W的电源应用需要增加功率因数校正(PFC),低于75W则无此要求。常用的两级电源电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功能以及获得恒定的输出电信号,比如前级电源电路采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相对稳定的直流电压;后级电源电路采用直流
‑
直流电源电路实现恒定无频闪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0003]现有技术中,两级电源电路需要前后两级功率级和两级控制电路,导致整体成本增加,整体效率降低,并且在大功率应用时,与交流电压源耦接的二极管整流桥的功耗也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功率变换器,包括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容和负载,还包括:第一交流
‑
直流变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变换器,包括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容和负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交流
‑
直流变换器,接收所述交流电压源的第一端作为输入电压正极,交流电压源的第二端作为输入电压负极,输出第二直流电压;第二交流
‑
直流变换器,接收所述交流电压源的第二端作为输入电压正极,交流电压源的第一端作为输入电压负极,输出第三直流电压;第一直流
‑
直流变换器,接收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为输入电压;第二直流
‑
直流变换器,接收所述第三直流电压为输入电压;第一交流
‑
直流变换器和第一直流
‑
直流变换器在交流电压源的第一半周期内工作,为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压或电流;第二交流
‑
直流变换器和第二直流
‑
直流变换器在交流电压源的第二半周期内工作,为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压或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变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交流
‑
直流变换器和第一直流
‑
直流变换器共用第一功率开关;第二交流
‑
直流变换器和第二直流
‑
直流变换器共用第二功率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器包括第一储能元件,第二储能元件,第三储能元件,第四储能元件和第五储能元件;第一储能元件为感性元件,第二储能元件为感性元件,第三储能元件为容性元件,第四储能元件为感性元件,第五储能元件为容性元件。4.一种功率变换电路,包括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容和负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储能元件,第二储能元件,第三储能元件,第四储能元件和第五储能元件;第一储能元件为感性元件,第二储能元件为感性元件,第三储能元件为容性元件,第四储能元件为感性元件,第五储能元件为容性元件;在交流电压源的第一半周期内,在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路径接收交流电压源的第一半周期的电压对所述第一储能元件进行储能,流过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一电流上升;第二路径接收第二直流电压,并对所述第二储能元件进行储能,流过所述第二储能元件的第二电流上升;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储能元件通过第三路径释放能量至所述第三储能元件,以在所述第三储能元件上产生所述第二直流电压,并且,所述第一电流下降;所述第二储能元件通过第四路径将能量释放至输出电容和负载,并且,所述第二电流下降;在交流电压源的第二半周期内,在第三工作状态时,第五路径接收交流电压源的第二半周期的电压对所述第四储能元件进行储能,流过所述第四储能元件的第三电流上升;第六路径接收第三直流电压,并对所述第二储能元件进行储能,流过所述第二储能元件的第四电流上升;在第四工作状态时,所述第四储能元件通过第七路径释放能量至所述第五储能元件,以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恩赛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