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飞翼布局的高升阻比低可探测力矩精确控制翼型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856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飞翼布局的高升阻比低可探测力矩精确控制翼型族,翼型族前缘下表面正加载和后缘上表面反加载,实现抬头力矩,缓解飞翼布局外翼段翼型的设计载荷和力矩压力,改善环量分布,提高升阻比,实现设计点的力矩的精准自配平。翼型族的上表面比较平坦,压力分布变化比较和缓,避免出现强的激波,减小翼型设计状态的阻力,提高翼型的阻力发散特性。翼型族具有明显的负弯度特征,减小飞翼布局内翼段的载荷,改善飞翼布局“三角形”环量分布特征,减小诱导阻力,提高飞翼布局的升阻比。与传统的翼型相比,翼型族可以通过改变前加载和后加载来实现力矩的精准控制,在典型设计状态下,升阻比提高了10,阻力发散马赫数提高了0.03,同时翼型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减小了0.035m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飞翼布局的高升阻比低可探测力矩精确控制翼型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翼型设计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飞翼布局的高升阻比低可探测力矩精确控制翼型族。

技术介绍

[0002]飞翼布局以其优异的气动特性和隐身特性成为新型无人作战飞机和轰炸机的首选布局形式,同时飞翼布局还具备良好的结构特性和装载特性。尤其以B2为代表的远程隐身轰炸机的成功研制和优异表现,以及后续的X47系列无人机,RQ180飞翼侦察机的研制,使得飞翼布局称为现代和未来飞行器研究的热点和核心。
[0003]尽管具备以上优点,但飞翼布局由于进行了各部分的高度融合,各部件直接紧密耦合,导致在配平和操纵方面出现了很大的缺陷,早期的飞翼布局如XB35和YB49飞机均因为操纵和飞行品质等问题而夭折。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进步,飞翼布局的操控问题得到了改善和突破,这才最终导致B2飞机的成功研制。
[0004]然而现代军用飞翼布局设计仍然面临着以下严峻的挑战:
[0005]第一,由于缺少尾翼,即便是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情况下,飞翼布局的在飞行过程中配平仍然非常困难,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飞翼布局的高升阻比低可探测力矩精确控制翼型族,其特征在于:包括俯仰力矩系数分别为0.01,0.03,0.05的三个翼型;三个翼型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几何坐标表达式分别为:三个翼型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几何坐标表达式分别为:其中z
u
(x)和z
l
(x)分别为单位翼型上、下表面纵坐标位置,x为单位翼型外形点横坐标位置,A
u,i
和A
l,i
分别为上述翼型表达式中翼型上、下表面拟合系数;俯仰力矩系数为0.01的第一翼型上、下表面拟合系数为俯仰力矩系数为0.03的第二翼型上、下表面拟合系数为俯仰力矩系数为0.05的第三翼型上、下表面拟合系数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飞翼布局的高升阻比低可探测力矩精确控制翼型族,其特征在于:俯仰力矩系数为0.01的第一翼型上、下表面拟合系数为族,其特征在于: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轲张伟高正红赵欢夏露黄江涛邓俊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