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式等离子体物表消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0724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闭式等离子体物表消毒装置,包括:外壳、内腔、等离子体激发电源、等离子体电极、循环风系统、控制系统、臭氧分解模块;其中,等离子体激发电源用于激励等离子体电极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消毒模块则位于内腔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采用两种放电电极协同作用的模式,实现不同环境下的高效消毒;循环风系统包括四个风机,能够形成空气循环流动,提高了消毒效率;臭氧分解模块用于在装置排气时将臭氧分解,避免等离子体产生的臭氧外溢污染环境;外壳的材质采用不锈钢材料;内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以防止消毒过程中产生的等离子体泄露到外部,降低对物表的消毒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闭式等离子体物表消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表面消毒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的密闭式等离子体物表消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在人与物体表面接触时容易传播,从而引发感染疾病。然而,物体表面的消毒取决于物体表面的材质、污染的类型和难度以及消毒环境等,往往很难进行完全消毒。等离子体消毒是一种“干式”消毒技术,具有高效、安全、无残留、适用性广和长效等优势等优点,能够克服现有消毒方法的缺陷。
[0003]中国专利CN202080013638.2公布了一款基于等离子体的表面消毒器,利用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产生等离子体,风扇将空气引入正在处理的表面,但这种消毒方式往往不是采用密闭式的消毒方法,导致消毒效率偏低。中国专利CN202120654706.5公布了一款食品包装材料表面等离子体快速消毒装置,其设有密封罩,可以实现密闭室中的消毒处理,并通过介质阻挡放电电极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然而在密闭室中不能进行空气的循环,导致等离子体不能对物体的每个面进行均匀的处理。
[0004]综上所述,已有的物体表面消毒装置存在无法对消毒效率低,无法对物体表面均匀处理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密闭式等离子体物表消毒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0006]外壳、内腔、等离子体激发电源、等离子体电极、循环风系统、控制系统、臭氧分解模块;其中,等离子体激发电源用于激励等离子体电极产生等离子体,而等离子体消毒模块则位于内腔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采用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与针筒电极协同作用的模式,以不同的模式进行匹配,从而实现不同消杀环境下的高效消毒;循环风系统包括四个风机,分别设置在内腔左右面的上下位置处,能够形成空气循环流动,从而使等离子体电极产生的等离子体能处理到待处理物体的各个面,提高了消毒效率;控制系统可以对整个消毒装置进行控制和监测,包括电路控制、温度控制、湿度控制、风机控制;臭氧分解模块用于在装置排气时将臭氧分解,避免等离子体产生的臭氧外溢污染环境;外壳的材质采用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不锈钢材料,以适应消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高温高压、腐蚀性气体等情况;内腔中具有支架,用于放置待消毒物体,并具有良好的密闭性,以防止消毒过程中产生的等离子体泄露到外部,降低对物表的消毒效果。
[0007]所述的等离子体电极采用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与针筒电极相结合的等离子体电极,共计四组,分别位于内腔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不同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工作对应不同的消毒模式。当只有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工作时,对应初级消毒模式,可以对文件或图书进行表面消毒;当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与针筒电极同时工作时,对应强力消毒模式,可以
对医疗器械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0008]所述的循环风系统包括四个风机,分别置于内腔左右面的上下位置处。在装置工作时,四个风机吹出的空气方向相同,即分别从四个方向向腔体内吹送空气,形成交叉流动,从而实现空气的循环。这样可以使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物质能够处理到待消毒物体的四个面,增加等离子体消毒的均匀性,提高消毒效果。
[0009]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人机交互界面、通信模块和传感器。传感器可对内腔中的温度和湿度进行采集,并通过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控制单元,从而实现内腔温度和湿度的监测和控制。控制单元可以自动控制内腔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等离子体消毒效果最佳。此外,控制系统还可以控制内腔中的四个风机,使其在进行消毒工作时以相同方向吹出空气,从而形成交叉流动的循环风,增加等离子体消毒的均匀性,提高消毒效果。在消毒结束后,左右两个位置的风机将气流向下吹送,将内腔中的气体通过下部的出风口排出到腔体外部。人机交互界面可以让用户方便地设置消毒模式和控制参数,以满足不同的消毒需求。
[0010]所述的外壳下部位包括出风口,并连接至内腔,出风口中设有臭氧分解模块,用于将等离子体电极产生的臭氧分解,防止其泄露污染环境。
[0011]密闭式等离子体物表消毒装置,主要工作过程包括:
[0012]第一步:用户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内腔中,然后关闭内腔。通过人机交互模块,设定消毒模式、温度、湿度和消毒时间;
[0013]第二步:传感器采集内腔中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设定值,控制内腔中的温度和湿度,使其达到最适合等离子体消毒的状态;
[0014]第三步:根据设定的消毒模式,控制等离子体电极的工作。若设定为初级消毒模式,则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单独工作。若设定为强力消毒模式,则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与针筒电极同时工作。同时,四个位置的风机向一个方向吹送空气,形成气流的交叉流动,实现风的内循环,保证等离子体消毒的均匀。当工作时间到达设定时间后,停止工作,消毒工作完成;
[0015]第四步:将设定切换至排气模式。此时,控制系统控制左右方位风机将空气向下吹送,将内腔中的气体通过下部的出风口排出,排出过程中气体中的臭氧被臭氧分解模块分解,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排气工作完成后,打开内腔并取出物品,消毒工作完成。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第一:本技术采用绿色安全且无副作用的等离子体消毒方式,能够对物体表面进行高效的消毒。同时,本技术使用两种等离子体电极可以设置两种不同的消毒模式,在不同的消杀环境下可以使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匹配,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物品消毒;
[0018]第二:本技术采用四个风机置于内腔中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使得气流能够在内腔中实现内循环,使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物质能够处理到待消毒物体的四个面,增加等离子体消毒的均匀性,提高消毒效果;
[0019]第三:本技术采用的控制系统可以监测和控制内腔中的温度及湿度为最适合等离子体消毒的状态,以保证等离子体的消毒效果最佳;
[0020]第四:本技术采用将物体放入密闭腔室进行消毒的方式,等离子体电极产生的活性物质不会泄露在外部,消毒效率高,等离子体电极产生的臭氧也不会泄露到外部空
气中,保证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密闭式等离子体物表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1、外壳;2、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3、针筒电极;4、风机;5、臭氧分解模块;
[0023]图2为本技术密闭式等离子体物表消毒装置强力消毒模式的杀菌效果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密闭式等离子体物表消毒装置初级的杀菌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6]实施例1:
[0027]密闭式等离子体物表消毒装置实施例1主要介绍密闭式等离子体物表消毒装置强力消毒模式的具体工作流程。其主要工作流程包括:
[0028]第一步:用户将需要进行强力消毒的物品手术刀放置于装置内腔中,然后关闭内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闭式等离子体物表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外壳、内腔、等离子体激发电源、等离子体电极、循环风系统、控制系统、臭氧分解模块;其中,等离子体激发电源用于激励等离子体电极产生等离子体,而等离子体消毒模块则位于内腔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采用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与针筒电极协同作用的模式,以不同的模式进行匹配,从而实现不同消杀环境下的高效消毒;循环风系统包括四个风机,分别设置在内腔左右面的上下位置处,能够形成空气循环流动,从而使等离子体电极产生的等离子体能处理到待处理物体的各个面,提高了消毒效率;控制系统可以对整个消毒装置进行控制和监测,包括电路控制、温度控制、湿度控制、风机控制;臭氧分解模块用于在装置排气时将臭氧分解,避免等离子体产生的臭氧外溢污染环境;外壳的材质采用耐腐蚀、耐高温的不锈钢材料;内腔中具有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闭式等离子体物表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离子体电极采用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与针筒电极相结合的等离子体电极,共计四组,分别位于内腔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不同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工作对应不同的消毒模式;当只有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工作时,对应初级消毒模式,可以对文件或图书进行表面消毒;当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雪仇恒举李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