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人员消毒通道及消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1605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人员消毒通道及消毒方法,属于消毒装置技术领域。消毒通道包括空气除尘室、负离子荷电室和等离子体雾化消毒室,每个室相互独立,各室间用隔离设备相间隔,在整个通道入口处设置一个非接触式测体温装置,在测量的进入通道人员体温低于设置温度时,通道入口才开启,供来访人员进入。本人员消毒通道对进入的来访人员进行了初步除尘、荷电以及高效灭菌消毒三步工序,通过荷电技术和等离子体活化雾技术结合提高了灭菌消毒效率,可充分去除杀灭来访人员人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细菌病毒等。细菌病毒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人员消毒通道及消毒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消毒装置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人员消毒通道及消毒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让人们对自身健康以及空气清洁愈发关注。尤其在秋冬季以及人流密集的室内场所中,流感极其容易爆发。现有应对人流较多的公共场所的防疫措施主要就是佩戴医用口罩,但佩戴口罩并不能达到完全防疫的效果,仍然存在一定传染可能性,各种流感的多次反复也验证了这一点。
[0003]为了防止公共场合的交叉感染,目前各大城市都会定期对大型公共场合进行喷雾消毒,这种消毒方式效率低且工作强度大。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公共场合并仅对来访人员进行测温处理,并没有对来访人员进行人体表面的杀菌消毒,随着人员流动,病毒仍然会被带入到公共场合并造成感染,因此对公共场合来访人员进行表面消毒至关重要。
[0004]现有的人员消毒通道大多数也采用传统雾化消毒方式,其药液压力较小,雾化程度不高,消毒效果差的同时浪费资源,在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并不实用,且由于杀毒不全面仍然存在交叉传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人员消毒通道,其目的在于将负离子荷电和等离子体活化雾消毒相结合,提高对人员身体衣物表面的杀菌消毒效率,以解决传统雾化消毒浪费资源及杀菌消毒不全面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人员消毒通道,包括:空气除尘室、负离子荷电室、等离子体雾化消毒室和非接触式测温控制器;空气除尘室、负离子荷电室和等离子体雾化消毒室依次并排设置构成消毒通道;
[0007]所述非接触式测温控制器设置于空气除尘室入口外,包括非接触式测温设备和入口控制装置。所述入口控制装置接收所述非接触式测温设备所采集的来访人员体温并依此控制通道入口开关,当测温设备采集人员体温低于预设温度时,入口控制装置将控制通道入口开启;
[0008]所述空气除尘室入口两侧及室顶装有除尘设备,所述除尘设备为风机及等离子体板

板装置,通过风机实现室内空气循环流通,并通过加载正高压直流的等离子体板

板装置对空气中的灰尘粒子进行荷电收集,实现空气初步净化除尘,以吹入洁净空气;
[0009]所述负离子荷电室顶端装有负离子生成装置,所述负离子生成装置为蜂窝状针筒阵列,通过加载负高压直流电以生成大量负离子,提高空气中电荷密度,在来访人员身体衣物表面荷载负静电;
[0010]所述等离子体雾化消毒室装有人脸识别设备、等离子体雾化消毒设备和液体吸取设备,所述人脸识别设备用于识别人脸所在位置,从而控制喷雾高度,避免将雾滴喷往人
脸,所述等离子体雾化消毒设备包括正脉冲驱动的等离子体放电装置和若干个超声波雾化设备,所述超声波雾化设备喷口设于雾化消毒室两侧墙面,所述等离子体放电装置同样设于雾化消毒室侧面且完全覆盖雾化设备,所述液体吸取设备设于雾化消毒室底部。该室通过等离子体放电装置对雾滴进行活化,使雾滴具有杀菌消毒效果并荷载正电荷,通过静电吸附对来访人员身体衣物表面进行高效杀菌消毒。
[0011]优选地,等离子体板

板装置由金属板和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外框组成,外框内侧设有折线形凹槽,折线尖端不相连,设有预设间距,金属板嵌入固定在凹槽上。
[0012]优选地,负离子生成装置由钨针和绝缘材料制成的六边形柱状开口框架组成,框架一端开口朝向负离子荷电室(2)顶部,另一端开口朝向地面,钨针非尖端固定于框架内,且通过金属线相连,钨针尖端朝向框架中心,框架成蜂窝状排列。
[0013]优选地,等离子体放电装置由金属板框、金属柱和绝缘材料制成的框架组成,金属板框为六边形柱状结构,呈蜂窝状排列且一端紧贴绝缘框架,金属柱固定于绝缘框架上且均在六边形柱状金属板中心,绝缘框架为镂空结构。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人员消毒通道的消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1)来访人员进入消毒通道前,安装于除尘室外的非接触式红外测温设备会测量来访人员人体温度;
[0016](2)测温设备将测量的人员体温转化为电信号传递至入口控制装置;
[0017](3)入口控制装置依据体温电信号判断人员是否健康,当人员体温低于预设温度37℃时,入口控制装置将开启通道入口供来访人员进入通道;当人员体温高于预设温度则不开启通道入口并触发鸣笛报警装置,提醒工作人员带领该来访人员进行隔离观察等相关措施;
[0018](4)当来访人员体温正常并进入空气除尘室后,除尘室中风机和等离子体板

板装置开始工作,其中等离子体板

板装置由正高压直流电源驱动。空气经过等离子体板

板装置净化后,吹走来访人员衣物上附着的灰尘和气溶胶,达到初步的除尘效果;
[0019](5)来访人员经过空气除尘室后进入负离子荷电室,负离子生成装置将开始工作,负离子生成装置由负高压直流电源驱动。负离子生成装置中的针筒阵列可大面积均匀放电,大幅度提高荷电室内的负离子浓度,以对来访人员衣物表面进行负离子荷电。
[0020](6)来访人员通过负离子荷电室后进入等离子体雾化消毒室,人脸识别设备会识别人脸位置,从而控制在来访人员脖子以下的超声波雾化设备和等离子体放电装置开始工作。超声波雾化设备将纯净水雾化排出,雾滴经过等离子体放电装置后负载大量高能活性物质及正离子,这些雾滴将通过正负离子电性吸引高效附着在来访人员衣物表面,而其中的高能活性物质将对来访人员进行高效、低成本的杀菌消毒,雾滴富集产生的液体将从消毒室底部的液体吸取装置排出。
[0021]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以下
[0022]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非接触式测温设备会对进入通道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只有体温正常才能进入通道,非接触式的测温设备也保证了对人员测温时不会将病菌附着到设备上,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
[0024](2)本专利技术除尘室中采用的正高压直流驱动的等离子体板

板装置,有效提高了对
吹入室内空气的除尘效率,能够更高效地吹去来访人员身体衣物表面的灰尘及气溶胶,以达到更好的除尘效果。
[0025](3)本专利技术荷电室中采用的负高压直流驱动的针阵列筒,能够大面积均匀放电,有效提高了荷电室空间内电荷密度,对来访人员身体衣物表面进行有效的静电荷载。雾化消毒室中的人脸识别设备会识别人脸位置,控制活化雾滴喷出高度,使雾滴不会大量喷向人员面部。同时,雾化消毒室中采用的正脉冲驱动的等离子体放电装置能够将普通雾滴活化,使其具有杀菌消毒能力并荷载正电荷,活化雾滴通过静电吸附高效附着于人体衣物表面,在节约资源成本的同时拥有更高的杀菌消毒效率。
[0026](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人员消毒通道保证了对来访人员身体表面携带的病菌、病毒进行充分灭活去除,同时避免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人员消毒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除尘室(1)、负离子荷电室(2)、等离子体雾化消毒室(3)和非接触式测温控制器(4);所述空气除尘室(1)、负离子荷电室(2)和等离子体雾化消毒室(3)依次并排设置构成消毒通道,所述非接触式测温控制器(4)设置于空气除尘室(1)入口外,用于采集来访人员体温并依此控制通道入口开关,所述空气除尘室(1)通过设置加载正高压直流的等离子体除尘装置实现空气净化除尘并结合风机实现室内空气循环流通,所述负离子荷电室(2)通过加载负高压直流的负离子生成装置实现来访人员衣物表面荷载负静电;所述等离子体雾化消毒室(3)通过等离子体装置对雾滴进行活化,使雾滴具有杀菌消毒效果并荷载正电荷,通过静电吸附对来访人员衣物表面进行杀菌消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离子体的人员消毒通道,其特征在于,当测温设备采集人员体温低于预设温度时,入口控制装置将控制通道入口开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离子体的人员消毒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除尘室(1)的室顶设置风机,入口两侧设置等离子体板

板装置,通过风机实现室内空气循环流通,并通过加载正高压直流的等离子体板

板装置对空气中的灰尘粒子进行荷电收集,实现空气初步净化除尘,以吹入洁净空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等离子体的人员消毒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板

板装置由金属板和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外框组成,外框内侧设有折线形凹槽,折线尖端不相连,设有预设间距,金属板嵌入固定在凹槽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离子体的人员消毒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荷电室(2)顶端的负离子生成装置由钨针和绝缘材料制成的六边形柱状开口框架组成,框架一端开口朝向负离子荷电室(2)顶部,另一端开口朝向地面,钨针非尖端固定于框架内,且通过金属线相连,钨针尖端朝向框架中心,框架成蜂窝状排列。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伟黄钟政肖奥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