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且可折叠式测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62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且可折叠式测向天线,其包括:支撑杆、从支撑杆的前端到后端依次设置在支撑杆上若干个可伸缩且可折叠的拉杆组件;支撑杆用于固定支撑拉杆组件以及支撑套头,支撑杆内部形成容纳馈电线的第一通孔,拉杆组件具有折叠和展开状态,当拉杆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若干拉杆组件相互平行。省去了传统八木天线中的引向器,减小了天线的纵向尺寸;拉杆本体既能够在其轴向上进行伸缩,又可以在纵向上进行折叠收纳,因而本天线的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而且方便携带,快速展开与架设;同时因为加入了限位套件,使得天线在展开姿态的一致性更好,从而保证天线辐射性能的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且可折叠式测向天线


[0001]本技术属于天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且可折叠式测向天线。

技术介绍

[0002]在测向通信系统中,天线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元件,起着发射与接收信号的功能。八木天线具有结构相对简单、方向性较好以及增益高的特点,是测向天线的可实现方式之一。在满足天线辐射性能的基础上,测向天线通常还需要具有便于携带与收纳、以及在复杂环境下的快速可展开与架设的特点。因此,可折叠的八木天线可以作为测向天线的一种理想实现形式。
[0003]例如专利号为201620736465.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八木天线。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下问题:1)引向杆横向展开时,很难保证所有的引向杆都与主杆是垂直的关系,从而可能带来性能的不稳定;2)引向杆在轴向上不能伸缩,因而折叠后的尺寸仍然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且可折叠式测向天线,其性能稳定且结构紧凑,方便收纳、携带以及快速展开与架设。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且可折叠式测向天线,其包括:支撑杆、从所述支撑杆的前端到后端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若干个可伸缩且可折叠的拉杆组件;所述支撑杆用于固定支撑拉杆组件以及所述支撑套头,所述支撑杆内部形成容纳馈电线的第一通孔,所述拉杆组件具有折叠和展开状态,当所述拉杆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若干所述拉杆组件相互平行。
[0006]另一种实施方式,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拉杆组件,所述第一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拉杆左本体、第一拉杆右本体、第一拉杆本体固定机构、第一限位套件,第一拉杆左本体与第二拉杆本体对称地位于支撑杆的两侧。
[0007]另一种实施方式,拉杆组件包括第二拉杆组件,所述第二拉杆组件与第一拉杆组件对称的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拉杆组件包括第二拉杆左本体、第二拉杆右本体、第二拉杆本体的固定机构、第二限位套件,第二拉杆左本体与第二拉杆右本体对称地位于支撑杆的两侧。
[0008]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杆前部以及支撑杆后部,所述支撑杆前部以及所述支撑杆后部相套接。
[0009]另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杆后部,其直径小于支撑杆前部的直径,支撑套头套置在支撑杆后部之上。
[0010]另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杆前部的前端部设有上部限位槽和下部限位槽,上部限位槽和下部限位槽设于第一通孔的两侧,用于提供限位套件的卡位。
[0011]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栏杆本体的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柱及第二固定柱,第一
固定柱及第二固定柱的两端均开设有螺钉孔,一端的螺钉孔用于螺钉锁住拉杆本体,另一端的螺钉孔用于将固定柱锁在支撑杆上。
[0012]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拉杆左本体从内到外依次包括逐层套接的第一金属管、第二金属管以及第三金属管。
[0013]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拉杆左本体伸长后,所述第一金属管位于第二金属管内的端部上设有防止所述第一金属管从所述第二金属管内脱出的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所述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均具有弹性且对称的设于第一金属管周面上且位于第一金属管的两侧。
[0014]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金属管位于第三金属管内的端部上设有防止所述第二金属管从所述第三金属管内脱出的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所述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均具有弹性且对称的设于第一金属管周面上且位于第一金属管的两侧。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省去了传统八木天线中的引向器,减小了天线的纵向尺寸;拉杆本体既能够在其轴向上进行伸缩,又可以在纵向上进行折叠收纳,因而本天线的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而且方便携带,快速展开与架设;同时因为加入了限位套件,使得天线在展开姿态的一致性更好,从而保证天线辐射性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天线完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第一拉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第一金属管和第二金属管或第二金属管和第三金属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第二拉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驻波特性曲线图;
[0022]图7是天线水平面方向图;
[0023]图8是天线垂直面方向图;
[0024]图9是天线的前后比特性;
[0025]图10是天线完全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7]便携且可折叠式测向天线包括:支撑杆、从所述支撑杆的前端到后端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若干个可伸缩且可折叠的拉杆组件;所述支撑杆用于固定支撑拉杆组件以及所述支撑套头,所述支撑杆内部形成容纳馈电线的第一通孔,所述拉杆组件具有折叠和展开状态,当所述拉杆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若干所述拉杆组件相互平行。
[0028]具体而言:
[0029]如图1所示,本测向测向天线包括支撑杆1,支撑杆1从前端到后端依次设有第一拉杆组件2、第二拉杆组件3以及支撑套头4。如图2所示,支撑杆1由支撑杆前部101以及支撑杆后部102组成,其作用是固定与支撑第一拉杆组件2、第二拉杆组件3以及支撑套头4。支撑杆前部101与支撑杆后部102部均为圆柱体结构,且它们的内部设有轴向的第一通孔103。第一
通孔103给馈电线提供通道。支撑杆前部101的直径比支撑杆后部102的直径大。如图2所示,支撑杆前部101的两端设有一系列的孔位,它们的作用是固定拉杆本体以及限位套件。具体地,支撑杆前部101的前端包括:上部限位槽10111,下部限位槽10112,两个限位槽设于第一通孔103的两侧,它们的作用是提供限位套件204的卡位;两个第一螺钉孔10113,它们的孔深贯穿整个支撑杆,作用是配合螺钉锁紧第一拉杆固定柱;第一拉杆固定柱的圆柱形通孔10114与第一拉杆固定柱的长方形孔位10115;在第一通孔103的另一侧,也有类似圆柱形通孔10114与长方形通孔10115的通孔结构,它们关于圆柱通孔103呈镜像对称,两对圆柱形通孔以及方形通孔的作用是给第一拉杆固定柱提供固定插孔。类似地,支撑杆前部101的后端也包括:上部限位槽10121,其关于通孔103也有其镜像限位槽,它们的作用是提供限位套件304的卡槽;两个螺丝孔10122,其孔深贯穿整个支撑杆,作用是配合螺钉锁紧第二拉杆固定柱;第二拉杆固定柱的圆柱通孔10123与第二拉杆固定柱的长方形孔位10124,它们关于通孔103也有相应的镜像结构,它们的作用是给第二拉杆固定柱提供固定插孔。支撑杆后部102,其直径小于支撑杆前部101的直径,支撑套头4套置在支撑杆后部102之上。如图3给出本测向天线的第一拉杆组件示意图,其包括了:第一拉杆左本体201以及第一拉杆右本体202,第一拉杆左本体201与第二拉杆本体202对称地位于支撑杆1的两侧;第一拉杆本体固定机构203;第一限位套件204。第一拉杆左本体201由三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且可折叠式测向天线,其包括:支撑杆、从所述支撑杆的前端到后端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若干个可伸缩且可折叠的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用于固定支撑拉杆组件以及支撑套头,所述支撑杆内部形成容纳馈电线的第一通孔,所述拉杆组件具有折叠和展开状态,当所述拉杆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若干所述拉杆组件相互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且可折叠式测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拉杆组件,所述第一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拉杆左本体、第一拉杆右本体、第一拉杆本体固定机构、第一限位套件,第一拉杆左本体与第二拉杆本体对称地位于支撑杆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且可折叠式测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拉杆组件包括第二拉杆组件,所述第二拉杆组件与第一拉杆组件对称的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拉杆组件包括第二拉杆左本体、第二拉杆右本体、第二拉杆本体的固定机构、第二限位套件,第二拉杆左本体与第二拉杆右本体对称地位于支撑杆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且可折叠式测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杆前部以及支撑杆后部,所述支撑杆前部以及所述支撑杆后部相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杨浩斌梁建辉周诗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全信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