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层卸料平台及与其相配合的双头固定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51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6
楼层卸料平台及与其相配合的双头固定部,所述楼层卸料平台包括钢梁、连接梁和滑道,钢梁水平设置,钢梁前端与楼板通过双头固定部固定连接,钢梁末端悬挑于楼板外侧;连接梁连接于钢梁末端,且连接梁向上竖直设置;滑道一端与连接梁顶端连接,滑道另一端与钢梁连接;滑道上滑动设置有移动板,滑道末端设置有限位卡块;移动板上连接有配重绳,配重绳端部连接配重块,配重块悬挂于连接梁末端的外侧。本卸料平台使用方便,同时可以方便的进行物料的运输,施工人员和小车无需进入到楼层外侧,有效保证了人员生命安全,也对卸料平台位于楼板外侧部分的安全等级要求有所降低,提高了物料的运送效率。运送效率。运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楼层卸料平台及与其相配合的双头固定部


[0001]本技术属于施工物料悬吊
,尤其涉及一种楼层卸料平台及与其相配合的双头固定部。

技术介绍

[0002]卸料平台是施工现场常搭设各种临时性的操作台和操作架,一般用于材料的周转。分为移动式卸料平台、落地式卸料平台、悬挑式卸料平台多种。
[0003]在施工现场,为了将施工材料或工具运送到不同的楼层,通常需要在施工现场布置塔吊,塔吊将施工材料吊起,随后运输到各个不同的楼层。
[0004]塔吊在运送施工材料的时候,楼层需要有悬挑出楼板的结构,将施工材料放置到悬挑结构处,再将施工材料拉回楼层内部即可。
[0005]为了布置悬挑出楼板的结构,往往需要在楼板上布置卸料平台,卸料平台一部分与楼板连接,卸料平台另外一部分伸到楼层外,用于承接塔吊输送的物料。
[0006]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8623421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卸料平台,该卸料平台可装在建筑物内,用于实现施工材料的转运。
[0007]现有的卸料平台在使用的时候,会有跌落的风险,为了降低跌落的风险,同时,由于现有的卸料平台需要人走进去,工作人员会发生缝隙踩空产生危险,安全系数低。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8375378U的专利文献记载了一种施工卸料平台,其
技术介绍
记载“现在在建筑工程中,为了方便将物资运输到较高的位置,一般都是采用塔吊,将悬挂式施工卸料平台吊起到适当位置处,随后将内部的物料周转出来到建筑内部进行使用,而现有的施工卸料平台在安装后会距离外墙有一段缝隙,这样非常危险,不注意容易踩空”。
[0008]该平台利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将货物从外侧运送的室内,使用方法为“使用时,物料置于承物板8的表面,随后使用塔吊连接吊环2将设施运输到适当位置,将主支架5的下端置于建筑室内地面,副支架7的表面置于建筑外墙表面进行固定后,通过旋转手把9,带动承物板8内部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杆11同步进行旋转,而第一传动杆11的旋转会带动其上固定连接的第一锥型齿12旋转,而第一锥型齿12会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锥型齿13进行旋转,在第二锥型齿13旋转时会带动第二传动杆15旋转,从而使得第二传动杆15另一端的齿轮16进行运作,而齿轮16与滑槽6内部卡合连接,使得承物板8顺着滑槽6向外滑出进入建筑室内,从而使得工作人员不需要担心缝隙踩空产生危险的问题,且可多人搬运物料,不需要让两人搬运,从而避免了费时费力的问题,在使用完毕后,或者需要将一些废料转移下去时,可将物料置于承物板8表面,反向旋转手把9,使得承物板8顺着滑槽6滑出室内,随后拆卸主支架5与副支架7上的固定”。
[0009]该平台虽然可以实现人员不进入到卸料平台上就可以实现物料的接收,但是由于其使用的是齿轮等转动结构,而施工现场灰尘多,杂质多,该转动结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卡死的现象,进而影响后续的使用。
[0010]综上,亟需一种不需要人员走到楼板外侧就可以将物料输送到室内,同时,稳定性
高的卸料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楼层卸料平台及与其相配合的双头固定部。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楼层卸料平台,包括钢梁、连接梁和滑道,钢梁水平设置,钢梁前端与楼板通过双头固定部固定连接,钢梁末端悬挑于楼板外侧;连接梁连接于钢梁末端,且连接梁向上竖直设置;滑道一端与连接梁顶端连接,滑道另一端与钢梁连接;滑道上滑动设置有移动板,滑道末端设置有限位卡块;移动板上连接有配重绳,配重绳端部连接配重块,配重块悬挂于连接梁末端的外侧。
[0013]滑道与钢梁连接的位置位于楼板内侧。
[0014]钢梁上设有轨道,轨道上移动设有搬运车。
[0015]在连接梁顶端设有滑轮,配重绳饶设于滑轮上。
[0016]连接梁内侧设有与连接梁平行的支撑梁,支撑梁一端与滑道连接,支撑梁另一端与钢梁中部连接。
[0017]滑道上设有滑轨,移动板底部设有移动轮,移动轮滚动设置于滑轨内。
[0018]双头固定部包括钢制螺栓和依次设置于钢制螺栓上的中部金属套管和末端金属套管,中部金属套管和末端金属套管上分别设有位于中部金属套管和末端金属套管的切口;钢制螺栓上配合中部金属套管和末端金属套管设有中部钢制锥形头和末端钢制锥形头,中部钢制锥形头和末端钢制锥形头的小端分别靠近中部金属套管的切口和末端金属套管的切口,钢制螺栓前部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上螺接有螺母。
[0019]螺母与中部金属套管之间设有金属垫片。
[0020]上述楼层卸料平台用双头固定部,包括钢制螺栓和依次设置于钢制螺栓上的中部金属套管和末端金属套管,中部金属套管和末端金属套管上均设有位于端部的切口;钢制螺栓上配合中部金属套管和末端金属套管设有中部钢制锥形头和末端钢制锥形头,中部钢制锥形头和末端钢制锥形头的小端分别靠近中部金属套管的切口和末端金属套管的切口,钢制螺栓前部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上螺接有螺母。
[0021]螺母与中部金属套管之间设有金属垫片。
[002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本技术所述的卸料平台可以避免搬运车进入到楼板外层,保证了搬运人员的生命安全;货物可以通过滑道进行轨迹的限定,从而直接进入到位于楼板内侧的搬运车上;2、设置的配重块可以对移动板的下滑速度进行调整,避免移动速度过快;3、设置的滑轮保证了配重块在使用过程中的垂直性,进而保证了配重块的作用效果;4、设置的支撑梁可以对滑道进行支撑,避免滑道弯折的现象发生;5、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人员和车辆无需进入到卸料平台位于楼板外侧的部分,故相对于普通的卸料平台,本结构不需要铺设方木,使用起来更加环保;6、设置的双头结构强度高,可以提高楼板与钢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了钢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楼层卸料平台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钢梁和滑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移动板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双头固定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4全剖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28]楼层卸料平台,如图1~5所示,包括钢梁2,其中,钢梁2水平设置,钢梁2前端与楼板1通过双头固定部1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双头固定部11连接强度高,保证了钢梁2和楼板1的稳固连接。
[0029]其中,双头固定部11包括钢制螺栓20和依次设置于钢制螺栓20上的中部金属套管12和末端金属套管13。
[0030]中部金属套管12和末端金属套管13上分别设有位于中部金属套管12和末端金属套管13的切口14;钢制螺栓20上配合中部金属套管12和末端金属套管13设有中部钢制锥形头15和末端钢制锥形头16,中部钢制锥形头15和末端钢制锥形头16的小端分别靠近中部金属套管12的切口14和末端金属套管13的切口14,中部钢制锥形头15的大端顶在末端金属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楼层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连接梁和滑道,钢梁水平设置,钢梁前端与楼板通过双头固定部固定连接,钢梁末端悬挑于楼板外侧;连接梁连接于钢梁末端,且连接梁向上竖直设置;滑道一端与连接梁顶端连接,滑道另一端与钢梁连接;滑道上滑动设置有移动板,滑道末端设置有限位卡块;移动板上连接有配重绳,配重绳端部连接配重块,配重块悬挂于连接梁末端的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滑道与钢梁连接的位置位于楼板内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层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钢梁上设有轨道,轨道上移动设有搬运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层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梁顶端设有滑轮,配重绳饶设于滑轮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楼层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连接梁内侧设有与连接梁平行的支撑梁,支撑梁一端与滑道连接,支撑梁另一端与钢梁中部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层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滑道上设有滑轨,移动板底部设有移动轮,移动轮滚动设置于滑轨内。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楼层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双头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明李春梅李广赵文泉陈彤余非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唐首邑建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