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脱模装置,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内搭接有脱模组件,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设有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与脱模组件连接,所述支撑板下设有气缸。该冲压模具脱模装置,通过设置顶板、活塞框、活塞筒、活动杆、和活动板,在顶板、活塞框、活塞筒、活动杆、和活动板,使得顶板可以快速的将冲压后的工件从下模具内脱模取出,进一步避免了工件卡在模具中不好取出需要使用一些工具把成品撬出来,导致部分工件的外表受到损伤的情况,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还保证了整体加工的效率。体加工的效率。体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模具脱模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冲压模具
,具体为一种冲压模具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脱模装置是一种将冲压模具内部已经定型的的工件,将它从模具中挤压出去,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完成好的工件往往需要工人们亲自去取拿,有时候卡在模具中不好取出,需要使用一些工具把成品撬出来,进而导致部分工件的外表受到损伤,影响了成品的美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仅浪费工人的操作时间,还影响了整体的加工效率,因此,需要一种冲压模具脱模装置来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脱模装置,解决了对于完成好的工件往往需要工人们亲自去取拿,有时候卡在模具中不好取出,需要使用一些工具把成品工件撬出来,进而导致部分工件的外表受到损伤,影响了成品的美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仅浪费工人的操作时间,还影响了整体的加工效率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压模具脱模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内搭接有脱模组件,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设有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与脱模组件连接,所述支撑板下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设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与防护组件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脱模组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搭接在下模具内,所述顶板下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侧面滑动连接有活塞框,所述活塞框设在下模具内。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塞框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杆与活动板连接,所述活动板下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塞框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挤压组件包括两个活塞筒,所述活塞筒与支撑板连接,所述活塞筒的侧面设有连接管。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的另一端与活塞框相通。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在底板上,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板连接,所述导向杆的侧面搭接有导向套。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向套的侧面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上模具连接,所述导向杆的侧面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与底板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该冲压模具脱模装置,通过设置顶板、活塞框、活塞筒、活动杆、和活动板,控制上模具往上运动并对活塞筒进行挤压,使得活塞筒内部的被挤压的气体通过连接管、中间管顺利传递至活塞框内,使得活塞框内的活动板带动活动杆将顶板往上推动,使得顶板将下模具内的工件顺利脱模,在顶板、活塞框、活塞筒、活动杆、和活动板,使得顶板可以快速的将冲压后的工件从下模具内脱模取出,进一步避免了工件卡在模具中不好取出需要使用一些工具把成品撬出来,导致部分工件的外表受到损伤的情况,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还保证了整体加工的效率。
[0013]2、该冲压模具脱模装置,通过设置导向杆、导向套、连接块和第二弹簧,导向杆对导向套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使得导向套在导向杆的表面平稳的上下移动,同时在气缸的带动下,使得上模具带动连接块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进一步对上模具和下模具在冲压的过程中起到了较好地防护作用。
[0014]3、该冲压模具脱模装置,通过设置连接管和中间管,在连接管和中间管的相互配合下,从而保证了活塞筒内部的气体与活塞框内部的气体相互流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活塞框剖面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活塞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2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板;2、下模具;3、脱模组件;31、顶板;32、活塞框;33、第一弹簧;34、活动板;35、活动杆;4、防护组件;41、第二弹簧;42、导向杆;43、连接块;44、导向套;5、支撑板;6、气缸;7、挤压组件;71、活塞筒;72、连接管;73、中间管;8、上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1]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冲压模具脱模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有下模具2,下模具2内搭接有脱模组件3,脱模组件3包括顶板31,顶板31搭接在下模具2内,顶板31下设有活动杆35,活动杆35的侧面滑动连接有活塞框32,活塞框32设在下模具2内,活塞框32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板34,活动杆35与活动板34连接,活动板34下设有第一弹簧33,第一弹簧33的另一端与活塞框32连接,通过设置顶板31、活塞框32、第一弹簧33、活动板34和活动杆35,在顶板31、活塞框32、第一弹簧33、活动板34和活动杆35的相互配合下,顶板31可以快速的将下模具2内的工件顺利的顶出,进一步避免了人工需要工具把成品工件撬出来的情况,从而减少了工件不必要的损失;
[0022]底板1上设有两个防护组件4,防护组件4包括导向杆42,导向杆42设在底板1上,导向杆42的另一端与支撑板5连接,导向杆42的侧面搭接有导向套44,导向套44的侧面设有连接块43,连接块43与上模具8连接,导向杆42的侧面设有第二弹簧41,第二弹簧41的底端与底板1连接,防护组件4上设有支撑板5,通过设置导向杆42、导向套44、连接块43和第二弹簧41,导向杆42对导向套44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从而保证了导向套44在导向杆42表面运动的同时不会出现随意晃动的现象,在第二弹簧41和连接块43的相互配合下,连接块43则使
得上模具8在向下冲压的过程中稳定进行,在处于压缩状态下的第二弹簧41作用下,可以对上模具8冲压的过程中对下模具2起到了较好地防护作用;
[0023]支撑板5下设有挤压组件7,挤压组件7包括两个活塞筒71,活塞筒71与支撑板5连接,活塞筒71的侧面设有连接管72,连接管72的另一端设有中间管73,中间管73的另一端与活塞框32相通,挤压组件7与脱模组件3连接,支撑板5下设有气缸6,气缸6的输出端设有上模具8,上模具8与防护组件4连接,通过设置活塞筒71、中间管73和连接管72,在活塞筒71、中间管73和连接管72的相互配合下,活塞筒71内部的气体能顺利流畅的通过中间管73和连接管72传递至活塞框32内,从而保证了活塞筒71与活塞框32内部之间气体的相互流通。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25]当需要对工件进行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脱模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有下模具(2),所述下模具(2)内搭接有脱模组件(3),所述底板(1)上设有两个防护组件(4),所述防护组件(4)上设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下设有挤压组件(7),所述挤压组件(7)与脱模组件(3)连接,所述支撑板(5)下设有气缸(6),所述气缸(6)的输出端设有上模具(8),所述上模具(8)与防护组件(4)连接;所述脱模组件(3)包括顶板(31),所述顶板(31)搭接在下模具(2)内,所述顶板(31)下设有活动杆(35),所述活动杆(35)的侧面滑动连接有活塞框(32),所述活塞框(32)设在下模具(2)内;所述活塞框(32)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板(34),所述活动杆(35)与活动板(34)连接,所述活动板(34)下设有第一弹簧(33),所述第一弹簧(33)的另一端与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细兰,吴秋芬,柯贤明,汪焱,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市鑫楚精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