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用于缓解乘客疲劳的车用座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043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缓解乘客疲劳的车用座椅系统,包含座椅、疲劳缓解装置、以及控制疲劳缓解装置工作状态的控制装置;所述疲劳缓解装置包含:按摩气囊,设置于座椅上;高压储气罐,用于储存高压气体,经由控制阀连通所述按摩气囊;气泵,其向所述高压储气罐提供气源;其中,所述控制阀电连接至控制装置,并且受控于所述控制装置使得所述按摩气囊被高压储气罐快速充气。本申请的车用座椅系统,充气速度更快,响应及时。本申请另提供一种车辆。本申请另提供一种车辆。本申请另提供一种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及用于缓解乘客疲劳的车用座椅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及用于缓解乘客疲劳的车用座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越来越注重汽车的舒适性。座椅作为汽车内部与人体直接接触的部件,其对汽车的舒适性有重要的影响。以专利CN201410471417.6公开的方案为例,其方案在座垫上设置气囊,用以对用户进行按摩,缓解驾车疲劳。前述申请的气囊与气泵直接通过管路连接,充气速度较为缓慢,导致用户体验不佳。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车用座椅系统的按摩气囊的充气速度。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缓解乘客疲劳的车用座椅系统,包含座椅、疲劳缓解装置、以及控制疲劳缓解装置工作状态的控制装置;所述疲劳缓解装置包含:按摩气囊,设置于座椅上;高压储气罐,用于储存高压气体,经由控制阀连通所述按摩气囊;气泵,其向所述高压储气罐提供气源;其中,所述控制阀电连接至控制装置,并且受控于所述控制装置使得所述按摩气囊被高压储气罐快速充气。
[0005]较佳地,所述座椅包含座部和靠背部,所述按摩气囊包含腰部支撑气囊、座椅侧翼支撑气囊、肩部按摩气囊和背部按摩气囊,所述腰部支撑气囊、肩部按摩气囊和背部按摩气囊设置于靠背部上,所述座椅侧翼支撑气囊设置于座部上。
[0006]较佳地,所述座椅包含座部和靠背部,所述按摩气囊包含肩部按摩气囊和背部按摩气囊),所述肩部按摩气囊和背部按摩气囊设置于靠背部上。
[0007]较佳地,所述高压储气罐的储气压力不小于500Kpa。
[0008]较佳地,所述高压储气罐的储气压力为800

1400Kpa。
[0009]较佳地,所述高压储气罐的容量不小于5L。
[0010]较佳地,所述高压储气罐的容量为6

15L。
[0011]较佳地,所述高压储气罐被设置成能够在设定时间范围内向所述按摩气囊充气以调整其压力,所述设定时间为0.1s至5s。
[0012]本申请另提供一种车辆,包含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车用座椅系统。
[0013]较佳地,所述车用座椅系统的座椅为汽车主驾驶位置或副驾驶位置的座椅。
[0014]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相较于采用气泵通过管路直接连接控制阀的充气方式,本申请的疲劳缓解装置在控制阀和气泵之间设置高压储气罐,高压储气罐存储压高压气体,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向按摩气囊充气,按摩气囊的充气速度更快,响应更及时,并且能够更精准地控制气囊的内部气压。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图1绘示了第一实施例的车用座椅系统的疲劳缓解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2绘示了第一实施例的车用座椅系统的示意图;
[0018]图3绘示了第二实施例的车用座椅系统的疲劳缓解装置的示意图;
[0019]图4绘示了一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结合图1至图2,在第一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用于缓解乘客疲劳的车用座椅系统包含座椅、控制阀1、按摩气囊2、高压储气罐3、气泵4,图示中省略了控制装置。控制阀1、按摩气囊2、高压储气罐3、气泵4组成疲劳缓解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座椅可为主驾驶位置的座椅。以下将进一步说明。
[0023]座椅包含有座部P1和靠背部P2。
[0024]按摩气囊2包含腰部支撑气囊2A、座椅侧翼支撑气囊2B、肩部按摩气囊2C和背部按摩气囊2D。腰部支撑气囊2A、肩部按摩气囊2C和背部按摩气囊2D设置于靠背部P2,座椅侧翼支撑气囊2B设置于座部P1。腰部支撑气囊2A安装于靠背部P2且分设于腰部两侧,座椅侧翼支撑气囊2B安装于座部P1且分设于大腿两侧。如图1,腰部支撑气囊2A、座椅侧翼支撑气囊2B为能够以半椭圆状充气膨胀的气囊,在另一实施例,可为能够以半圆状充气膨胀的气囊。
[0025]控制阀1与腰部支撑气囊2A、座椅侧翼支撑气囊2B、肩部按摩气囊2C和背部按摩气囊2D连接,高压储气罐3用于储存高压气体,高压储气罐3经由控制阀1连通腰部支撑气囊2A、座椅侧翼支撑气囊2B、肩部按摩气囊2C和背部按摩气囊2D,气泵4连接高压储气罐3,以为高压储气罐3提供气源。高压储气罐3和气泵4均布置在车辆的后部。高压储气罐3的储气压力不小于500Kpa,其可介于800

1400Kpa,如1200Kpa。高压储气罐3的容量不小于5L,其可介于6

15L,如10L。高压储气罐3被设置成能够在设定时间范围内向按摩气囊2充气以调整其压力,设定时间可为0.1s至5s,如0.2s。控制阀1为调压阀,控制阀1电连接至控制装置,并且受控于控制装置使得按摩气囊被高压储气罐快速充气,控制装置例如包含设置的车辆中控台的触控显示面板,用户可选择按摩气囊2的按摩力度,控制装置亦可包含语音识别装置,方便用户语音控制按摩气囊2的按摩力度。
[0026]结合图3,在第二实施例中,按摩气囊2仅包含前述的肩部按摩气囊2C和背部按摩气囊2D。在第二实施例的车用座椅系统可为汽车副驾驶位置的座椅,或后排位置的座椅。第二实施例未提及的其它特性,可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0027]结合图4,本申请另提供一种车辆,包含车体、安装于车体上的车用座椅系统;车辆座椅为前述实施例的车用座椅系统。具体而言,如图4,车辆的主驾驶位置设置有第一实施例的车用座椅系统,副驾位置、后排位置设置有第二实施例的车用座椅系统,前述的车用座椅系统共用高压储气罐3、气泵4。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缓解乘客疲劳的车用座椅系统,包含座椅、疲劳缓解装置、以及控制疲劳缓解装置工作状态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疲劳缓解装置包含:按摩气囊(2),设置于座椅上;高压储气罐(3),用于储存高压气体,经由控制阀(1)连通所述按摩气囊;以及气泵(4),其向所述高压储气罐(3)提供气源;其中,所述控制阀(1)电连接至所述控制装置,并且受控于所述控制装置以使得所述按摩气囊(2)被所述高压储气罐快速充气;所述高压储气罐(3)和气泵(4)均布置在车辆的后部;所述座椅为车辆主驾驶位置、副驾位置、后排位置的座椅,且共用所述高压储气罐(3)和气泵(4);所述座椅包含座部(P1)和靠背部(P2),所述按摩气囊(2)包含腰部支撑气囊(2A)、座椅侧翼支撑气囊(2B)、肩部按摩气囊(2C)和背部按摩气囊(2D),所述腰部支撑气囊(2A)、肩部按摩气囊(2C)和背部按摩气囊(2D)设置于靠背部(P2)上,所述座椅侧翼支撑气囊(2B)设置于座部(P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翠玲许小峰陈燕旗刘友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劲博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