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液的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042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润滑液的循环系统,涉及螺旋翅片管生产技术领域,包括集液槽,位于刀具的下方,用于接收对刀具冷却后的润滑液;沉淀池,用于收集从集液槽排出的润滑液,并对润滑液中的废屑进行沉淀;搅拌罐,用于接收从沉淀池排出的润滑液;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泵吸装置与搅拌罐连接,以将沉淀池内的润滑液泵入至换热器内冷却;连接管,连接在换热器的出液口,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邻近刀具的位置并连接排液嘴;经换热器冷却的润滑液能够重新吸收刀具上的热量,并对能够清理挤压螺旋翅片管产生的废屑,同时对刀具起到润滑作用,由于润滑液是循环利用的,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液的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螺旋翅片管加工设备
,具体是一种润滑液的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螺旋翅片管是一种高效的换热元件,在石油、化工、制冷等领域均被广泛应用,现在的整体式螺旋翅片管是直接在金属管件表面轧制螺旋翅片,一般采用三辊旋轧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管坯在轧刀的带动下边旋转边前进,轧刀上刀片之间的槽与芯棒组成的孔型使管坯逐渐加工成翅片管,整体型螺旋翅片管与高频焊接换热管相比:具有不易积灰、传热效率高等优点;
[0003]刀具轧制管体时,需借助润滑液来清洁轧制产生的废屑以及热量,因此润滑液中不可避免的含有大量的金属固体残渣或小颗粒物质,这些金属固体残渣或小颗粒物质进入至循环泵内,会被泵体叶片产生严重磨损,而目前多采用滤网来过滤金属固体残渣或小颗粒物质,需要频繁的更换或清洁滤网,保证滤网不被堵塞,为此我们根据金属固体在水中易于沉淀的特性,来降低清理滤网频率的润滑液的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液的循环系统,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液的循环系统,包括集液槽,位于刀具的下方,用于接收对刀具冷却后的润滑液;沉淀池,用于收集从集液槽排出的润滑液,并对润滑液中的废屑进行沉淀;搅拌罐,用于接收从沉淀池排出的润滑液;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泵吸装置与搅拌罐连接,以将沉淀池内的润滑液泵入至换热器内冷却;连接管,连接在换热器的出液口,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邻近刀具的位置并连接排液嘴,以便于将冷却后的润滑液重新回流至刀具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包括至少两个高度逐渐降低的隔板,以便于将沉淀池分隔成至少三个腔室,使润滑液依次流进至少三个腔室内,其中隔板的高度低于沉淀池的高度。
[0007]进一步的,沿着润滑液流动的方向,最后一个所述腔室底部设置有排液口,并且上端开口的搅拌罐位于该排液口的正下方。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排液口与搅拌罐之间还设有过滤盒,用于过滤从排液口排出的润滑液中的废屑。
[0009]进一步的,所述集液槽与沉淀池之间还设有导流通道。
[0010]进一步的,所述集液槽朝向导流通道的一端是开口的。
[0011]进一步的,所述集液槽朝向其开口方向倾斜布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通道是倾斜布置的,导流通道的上端对应在集液槽的开口下方,导流通道的下端对应在沉淀池上,使润滑液依次通过集液槽和导流通道流入至沉淀池内。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输送至刀具上的润滑液流进集液槽的内部,并通过导流通道进入沉淀池内部,经过沉淀池多次沉淀和过滤的润滑液进入至搅拌罐的内部,泵吸装置将搅拌罐内部的润滑液泵入至换热器冷却后重新输送至刀具上,依次完成整个的工作循环,经换热器冷却的润滑液能够重新吸收刀具上的热量,并对能够清理挤压螺旋翅片管产生的废屑,同时对刀具起到润滑作用,由于润滑液是循环利用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轧制装置的立体图;
[0016]图2是轧制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7]图3是轧制装置中第三支架的立体图;
[0018]图4是轧制装置中齿轮箱的内部结构图;
[0019]图5是润滑液循环装置中沉淀池的剖面图;
[0020]图6是现有的输料管受热不均匀导致变形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中输料管的截面图;
[0022]图8是图1的D处放大图;
[0023]图9是图1的E处放大图;
[0024]图10是图1的局部图,示出了输料管部分脱离齿轮箱。
[0025]图中:
[0026]300、加热装置;
[0027]400、轧制装置;410、第三支架;420、刀座;430、刀具;440、同向驱动装置;441、电机;442、减速器;443、齿轮箱;444、第一齿轮;445、第二齿轮;446、第三齿轮;447、第四齿轮;448、连接轴;449、万向节;
[0028]500、润滑液循环装置;510、集液槽;520、导流通道;530、沉淀池;531、第一腔室;532、第二腔室;533、第三腔室;534、隔板;535、排液口;540、过滤盒;552、搅拌罐;550、搅拌罐;560、泵吸装置;561、抽液管;562、泵体;563、排液管;570、换热器;571、连接管;572、排液嘴;
[0029]600、输料管;610、内管;611、内管孔;620、外管;630、容纳空间;640、吊装螺杆;650、手柄;651、连接部;651a、定位孔;651b、定位杆;652、插臂;653、插槽;654、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参考图1至图4示出了一种轧制装置400,包括第三支架410,第三支架410上设置有加热装置300,对管体加热后方便后续轧制工作;
[0031]参考图3,轧制装置400还包括装配在第三支架410的三个刀座420,三个刀座420上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装配有三个刀具430,三个刀具430呈三角形布置,在公告号CN215657224U已经公开刀具430和刀座420的具体结构,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在赘述;
[0032]为了驱动三个刀具430同向转动,同向驱动装置440包括电机441、安装在电机441输出轴上的减速器442、与减速器442连接的齿轮箱443,齿轮箱443内装配有与减速器442输出轴连接的第一齿轮444、与第一齿轮444啮合的第二齿轮445、与第二齿轮445啮合的第三
齿轮446、与第三齿轮446啮合的第四齿轮447,其中第四齿轮447的数量为三个,并且等间距布置在第三齿轮446圆周方向,三个第四齿轮447的连接轴448贯穿至齿轮箱443的外部,并分别通过三个万向节449与三个刀具430相连;在公开号CN109351879A和CN215824139U已经公开了轧制装置400具体结构;
[0033]轧制装置400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4]将被加热的管体推送至三个刀具430之间,通过同向驱动装置440驱动三个刀具430同向转动,从而能够逐渐的在管体外壁形成外螺旋翅片;
[0035]由于刀具430在作用于管体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实时对刀具430进行冷却,需要将润滑液泵送至刀具430上,对刀具430进行降温,也能够带走轧制管体产生的废屑;
[0036]参考图1和图2,为了将润滑液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设置润滑液循环装置500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润滑液循环装置500包括位于刀具430正下方的集液槽510,集液槽510的一端开口设置,并且集液槽510朝向开口的一端倾斜设置,集液槽510的开口下方设置有导流通道520,导流通道520也是倾斜设置的,其下端连接沉淀池530,用于将润滑液中的废屑进行沉淀,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液的循环系统,适于对刀具进行循环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液槽,位于刀具的下方,用于接收对刀具冷却后的润滑液;沉淀池,用于收集从集液槽排出的润滑液,并对润滑液中的废屑进行沉淀,所述沉淀池包括至少两个高度逐渐降低的隔板,以便于将沉淀池分隔成至少三个腔室,使润滑液依次流进至少三个腔室内,其中隔板的高度低于沉淀池的高度;搅拌罐,用于接收从沉淀池排出的润滑液;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泵吸装置与搅拌罐连接,以将沉淀池内的润滑液泵入至换热器内冷却;连接管,连接在换热器的出液口,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邻近刀具的位置并连接排液嘴,以便于将冷却后的润滑液重新回流至刀具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液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润滑液流动的方向,最后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杰胡楠徐静李福囤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焓之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