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唤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039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架以及能挂接在所述支架上的唤醒帽、唤醒手套以及唤醒脚套,所述唤醒帽、所述唤醒手套以及所述唤醒脚套内均设置有针式唤醒气囊,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唤醒控制模块,所述唤醒控制模块与所述针式唤醒气囊电性连接。本申请能够有效唤醒麻醉患者,且穿戴方便,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起到节约医疗人力资源的效果。医疗人力资源的效果。医疗人力资源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麻醉唤醒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麻醉唤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麻醉术后需要唤醒病人是为了确保其生命体征的稳定和康复。在麻醉过程中,医生使用药物将病人处于无痛、无意识的状态,这样可以让医生对病人进行手术或治疗。但是,麻醉过程中会抑制病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重要生理功能,如果不及时唤醒,就有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因此,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健康,医生会在麻醉术后通过适当的方法使病人从麻醉状态中恢复,并监测其生命体征是否正常,以便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0003]专利公告号为CN11544504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麻醉科术后唤醒装置,包括:固定架、举升平台、控制器、连接机构、患者转移机构、机械臂、面罩和电极触点;举升平台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左侧中心位置;两个所述连接机构分别设置在固定架的顶端前后两侧中心位置;患者转移机构设置在前后两个所述连接机构的内侧;机械臂设置在所述举升平台的升降端;面罩设置在所述机械臂的移动端;若干个所述电极触点设置在面罩的内侧。该麻醉科术后唤醒装置,可实现患者术后麻醉的自动唤醒,减少工作人员手动操作项,并且解决患者麻醉后身体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移动问题,可实现患者自行转运至病房,无需医护人员搀扶或使用担架车进行转运,节约医疗人力资源。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该唤醒装置结构复杂,患者在穿戴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去帮助患者穿戴好唤醒装置,导致穿戴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能够在有效唤醒患者的前提下提高唤醒装置穿戴的便捷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麻醉唤醒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麻醉唤醒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包括支架以及能挂接在所述支架上的唤醒帽、唤醒手套以及唤醒脚套,所述唤醒帽、所述唤醒手套以及所述唤醒脚套内均设置有针式唤醒气囊,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唤醒控制模块,所述唤醒控制模块与所述针式唤醒气囊电性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未使用唤醒装置时,唤醒帽、唤醒手套以及唤醒脚套挂接在支架上,方便收纳。当需要使用唤醒装置时,将唤醒帽、唤醒手套以及唤醒脚套依次从支架上取拿下来,并穿戴至患者相应部位,由于唤醒装置各部位相互分开,其穿戴方便,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节约医疗人力资源。
[0009]可选的,所述唤醒帽包括额头支架、后脑勺支架以及头顶支架,所述额头支架和所述后脑勺支架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所述头顶支架的两端连接在所述额头支架以及所述后脑勺支架的连接处,所述头顶支架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头顶支架的中心远离所述额头支架和所述后脑勺支架,所述针式唤醒气囊设置在所述额头支架、后脑勺支架以及头顶支架的内侧。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结构的设计方便人员头部穿戴该唤醒帽,并且,针式唤醒气囊能够有效对头部的阳白穴、风府穴、白会穴等穴位进行按摩,起到刺激人体脑部从而唤醒患者的作用。
[0011]可选的,所述额头支架和所述后脑勺支架的连接处靠近人体耳部设置,所述额头支架和所述后脑勺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有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与所述唤醒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唤醒患者时,在按摩的同时,启动语音模块,利用温和、亲切的语音来唤醒患者,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紧张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0013]可选的,所述额头支架和所述后脑勺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盒体、设置在所述盒体内且用于调节所述额头支架和所述后脑勺支架间距的齿轮齿条结构以及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额头支架和所述后脑勺支架位置的棘轮棘爪结构。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机构,使唤醒帽能够适应不同患者,提高穿戴舒适性。
[0015]可选的,所述齿轮齿条结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控制转轴以及齿轮,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在额头支架靠近后脑勺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在所述后脑勺支架靠近头支架头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盒体滑动连接,所述控制转轴转动连接于盒体内,所述齿轮固定于所述控制转轴上,所述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的滑动方向相反。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控制转轴,即能控制额头支架与后脑勺支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该结构方便人员操作,操作便利性强,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
[0017]可选的,所述棘轮棘爪结构包括固定板、棘轮、棘爪件、解锁轴以及解锁组件,所述固定板固定于盒体内,所述棘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板面,所述棘爪件安装于固定板的板面且与所述棘轮卡接,所述解锁轴沿轴向与所述控制转轴以及棘轮滑动连接,所述解锁组件设置在所述解锁轴的端部与棘爪件之间,用于解除棘爪件对棘轮的锁定。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未按压解锁轴时,唤醒帽收紧时,棘轮棘齿对齿轮齿条结构锁紧;按压解锁轴后,棘轮棘齿解锁,可以转动控制转轴或者拉开额头支架和后脑勺支架,即可实现额头支架和后脑勺支架的分离。该结构锁紧稳定性强,操作便利性高。
[0019]可选的,所述解锁组件包括解锁线和导线轮,所述解锁线的一端与所述棘爪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解锁轴连接,所述导线轮设置在固定板的板面,所述解锁线经过所述导线轮传动。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解锁轴时,解锁轴拉动解锁线,解锁线拉动棘爪件,解除棘爪件对棘轮的锁定。解锁轴复位后,棘爪件恢复对棘轮的锁定。该方案只需利用手部按压解锁轴即可完成操作,操作便捷。
[0021]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解锁轴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件。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件能够自动对解锁轴进行复位,在常态下使棘轮棘爪结构能有效对齿轮齿条结构进行锁定。
[0023]可选的,所述针式唤醒气囊连接有弹簧气管,所述弹簧气管的一端缠绕经过支架后与所述唤醒控制模块连接。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气管一方面传输气源给针式唤醒气囊,另一方面充
当连接作用,方便唤醒装置收纳至支架上,减少丢失。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当需要使用唤醒装置时,将唤醒帽、唤醒手套以及唤醒脚套依次从支架上取拿下来,并穿戴至患者相应部位,由于唤醒装置各部位相互分开,其穿戴方便,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节约医疗人力资源。
[0027]2.当需要唤醒患者时,在按摩的同时,启动语音模块,利用温和、亲切的语音来唤醒患者,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紧张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0028]3.通过调节机构,使唤醒帽能够适应不同患者,提高穿戴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展示唤醒帽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展示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以及能挂接在所述支架(1)上的唤醒帽(2)、唤醒手套(3)以及唤醒脚套(4),所述唤醒帽(2)、所述唤醒手套(3)以及所述唤醒脚套(4)内均设置有针式唤醒气囊(5),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唤醒控制模块,所述唤醒控制模块与所述针式唤醒气囊(5)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帽(2)包括额头支架(21)、后脑勺支架(22)以及头顶支架(23),所述额头支架(21)和所述后脑勺支架(22)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所述头顶支架(23)的两端连接在所述额头支架(21)以及所述后脑勺支架(22)的连接处,所述头顶支架(23)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头顶支架(23)的中心远离所述额头支架(21)和所述后脑勺支架(22),所述针式唤醒气囊(5)设置在所述额头支架(21)、后脑勺支架(22)以及头顶支架(23)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头支架(21)和所述后脑勺支架(22)的连接处靠近人体耳部设置,所述额头支架(21)和所述后脑勺支架(22)的连接处设置有语音模块(7),所述语音模块(7)与所述唤醒控制模块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头支架(21)和所述后脑勺支架(22)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机构(6),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盒体(61)、设置在所述盒体(61)内且用于调节所述额头支架(21)和所述后脑勺支架(22)间距的齿轮齿条结构(62)以及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额头支架(21)和所述后脑勺支架(22)位置的棘轮棘爪结构(6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齿条结构(62)包括第一齿条(621)、第二齿条(622)、控制转轴(623)以及齿轮(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刘涛涛宋亚男李正迁郭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