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04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包括: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第一减震机构连接在隔膜泵的底部,第一减震机构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和第一弹性部,第一弹性部连接在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第二减震机构连接在第一减震机构与气相质谱仪之间,第二减震机构包括固定部、第二弹性部以及套头;第二弹性部连接在固定部和套头之间;其中,第一减震机构的上底座与隔膜泵连接,下底座与第二减震机构连接,第二减震机构的固定部与气相质谱仪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减震机构减少隔膜泵工作时的震动,第二减震机构降低对气相质谱仪带来的共震;由此可见,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共同作用降低隔膜泵震动对气相质谱仪的影响。质谱仪的影响。质谱仪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录井检测
,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录井检测常采用气相质谱仪进行检测,现有气相质谱仪通常采用机械泵作为真空分子泵的前级泵,例如采用隔膜泵。但是隔膜泵在工作时,其曲柄连杆机构在电动机的驱动下,带动柱塞作往复运动,柱塞的运动通过液缸内的工作液体(一般为油)而传到隔膜,使隔膜来回鼓动。所以工作时不可避免的产生震动,震动容易传递到气相质谱仪的钣金件上,从而引发更大的共震,发出较大的噪声影响质谱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隔膜泵振动的噪音影响质谱工作的稳定性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包括:
[0005]第一减震机构,连接在隔膜泵的底部,第一减震机构至少设置一个,第一减震机构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和第一弹性部,第一弹性部连接在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
[0006]以及第二减震机构,连接在第一减震机构与气相质谱仪之间,第二减震机构包括固定部、第二弹性部以及套头;第二弹性部连接在固定部和套头之间;
[0007]其中,第一减震机构的上底座与隔膜泵连接,下底座与第二减震机构连接,第二减震机构的固定部与气相质谱仪连接。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弹性件,弹性件连接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性钢丝,弹性钢丝沿第一弹性部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弹性钢丝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为四个,第一弹性部沿X方向和Y方向分别设置两个,X方向和Y方向垂直。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减震机构的下底座为拱形结构,其包括顶板、多个支脚以及多个连接板;支脚与顶板平行设置且凸出于顶板的外侧,顶板与支脚通过连接板连接。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减震机构为四个,四个第二减震机构连接在第一减震机构的下底座的四个角。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减震机构的第二弹性部的外侧设有一圈弧形凹槽。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减震机构的套头的底部连接有螺杆,第二弹
性部的顶部设有螺纹孔;第一减震机构的下底座设有通孔;螺杆穿过通孔与螺纹孔可拆卸连接。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减震机构的固定部、第二弹性部以及套头,三者通过轴向贯穿的螺钉固定连接。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减震机构的固定部通过螺栓与气相质谱仪的可拆卸连接;和/或,第一减震机构的第一弹性部与上底座和下底座均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1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其在隔膜泵的底部设置了第一减震机构,第一减震机构的上、下底座分别与隔膜泵和第二减震机构稳定连接保持连接的稳定性,然后通过设置在上、下底座之间的第一弹性部减少隔膜泵工作时的震动;另外在第一减震机构的下底座与气相质谱仪的连接位置处设有第二减震机构,避免了气相质谱仪与隔膜泵的直接接触,隔膜泵的震动通过第二减震机构的第二弹性部吸收后再传递给气相质谱仪,从而降低隔膜泵传递至气相质谱仪的震动,降低对气相质谱仪带来的共震。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共同作用降低隔膜泵震动对气相质谱仪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中第一减震机构与隔膜泵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中第一弹性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中第二减震机构的主视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中第二减震机构的仰视图。
[0025]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减震机构;110、上底座;120、下底座;121、顶板;122、支脚;123、连接板;130、第一弹性部;131、第一连接部;132、第二连接部;133、弹性件;
[0026]200、第二减震机构;210、固定部;220、第二弹性部;221、圈弧形凹槽;230、套头;
[0027]300、隔膜泵;
[0028]400、气相质谱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0]参照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
构,包括:
[0031]第一减震机构100,连接在隔膜泵300的底部,第一减震机构100至少设置一个,第一减震机构100包括上底座110、下底座120和第一弹性部130,第一弹性部130连接在上底座110和下底座120之间;
[0032]以及第二减震机构200,连接在第一减震机构100与气相质谱仪400之间,第二减震机构200包括固定部210、第二弹性部220以及套头230;第二弹性部220连接在固定部210和套头230之间;
[0033]其中,第一减震机构100的上底座110与隔膜泵300连接,下底座120与第二减震机构200连接,第二减震机构200的固定部210与气相质谱仪400连接。
[0034]具体地,本实施例在隔膜泵300的底部设置了第一减震机构100,第一减震机构100的上、下底座120分别与隔膜泵300和第二减震机构200稳定连接保持连接的稳定性,然后通过设置在上、下底座120之间的第一弹性部130减少隔膜泵300工作时的震动,其从整体上起到减震作用、减少噪声;另外在第一减震机构100的下底座120与气相质谱仪400的连接位置处设有第二减震机构200,避免了气相质谱仪400与隔膜泵300的直接接触,隔膜泵300的震动通过第二减震机构200的第二弹性部220吸收后再传递给气相质谱仪400,从而降低隔膜泵300传递至气相质谱仪400的震动,降低对气相质谱仪400带来的共震。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共同作用降低隔膜泵震动对气相质谱仪的影响。
[0035]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部130包括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2和弹性件133,弹性件133连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震机构,连接在隔膜泵的底部,所述第一减震机构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和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连接在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之间;以及第二减震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一减震机构与所述气相质谱仪之间,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固定部、第二弹性部以及套头;所述第二弹性部连接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套头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减震机构的上底座与所述隔膜泵连接,所述下底座与所述第二减震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机构的固定部与所述气相质谱仪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性钢丝,所述弹性钢丝沿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所述弹性钢丝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气相质谱仪的隔膜泵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为四个,所述第一弹性部沿X方向和Y方向分别设置两个,所述X方向和所述Y方向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敏倪朋勃郝为袁胜斌王欢
申请(专利权)人: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