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瓶的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962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瓶的转运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支撑部;第一底座设有多个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适于支撑固定气瓶的瓶底;支撑部底端固定在第一底座的顶部,顶端设有多个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适于固定气瓶的瓶身,每个第一固定部的上方均对应设有一个第二固定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气瓶的转运装置可实现对多个气瓶同时运输的目的,提高气瓶转移效率。提高气瓶转移效率。提高气瓶转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瓶的转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运输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瓶的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瓶是指主体结构为瓶状,一般充装气体(可以是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吸附气体等)的可移动的一类压力容器。气瓶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生活领域,几乎都离不开气瓶,例如,氧气瓶是储存和运输氧气用的高压容器,是医院、急救站、疗养院、家庭护理、战地救护、个人保健及各种缺氧环境补充用氧较理想的供氧设备。目前,在呼吸医疗领域,氧气瓶的使用较为频繁,氧气瓶的转移大多是人工借助搬运小车实现的,传统的搬运小车一次只能实现一件氧气瓶的搬运,要实现多件氧气瓶的搬运时需要来回往返多次,操作费时费力,导致氧气瓶的转移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氧气瓶转移效率低下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实现对多个气瓶同时运输的气瓶的转运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瓶的转运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支撑部;第一底座设有多个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适于支撑固定气瓶的瓶底;支撑部底端固定在第一底座的顶部,顶端设有多个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适于固定气瓶的瓶身,每个第一固定部的上方均对应设有一个第二固定部。
[0005]本技术提供的气瓶的转运装置,多个第一固定部沿周向分布在支撑部的外周,多个第二固定部对应设置在支撑部的顶端。
[0006]本技术提供的气瓶的转运装置,第一固定部为设置在第一底座上的通孔,且通孔的内径小于气瓶的瓶身的外径。/>[0007]本技术提供的气瓶的转运装置,支撑部呈杆状,第二固定部包括连接杆和多个支架;连接杆一端与支撑部的侧面连接,另一端分别向对应的通孔的上方延伸;多个支架与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固定气瓶的瓶身。
[0008]本技术提供的气瓶的转运装置,支架包括支撑管和支撑杆;支撑管轴线弯折成半圆弧形的空心管状结构,外周与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杆轴线弯折成圆弧形的杆状结构,并与支撑管可移动地套接;具有穿设在支撑管内部的收纳位置,及两端分别穿设于支撑管的两端内以形成锁紧瓶身的环形结构的锁紧位置;和/或,还包括多个斜杆,沿支撑部的外周分布,斜杆的一端与支撑部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底座连接。
[0009]本技术提供的气瓶的转运装置,还包括第二底座和防护栏,第二底座连接在第一底座的底部,第二底座在地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一底座在地面上的投影面积;防护栏的底端固定在第二底座的外端上,并围绕在第一底座和支撑部的外周。
[0010]本技术提供的气瓶的转运装置,防护栏包括多个立柱、连接管和推拉杆;多个立柱底端均与第二底座的顶部外端固定连接,并沿第二底座的周向间隔分布;连接管轴线
弯折成圆弧形的空心管状结构,每个立柱的顶端均与连接管连接;与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的两个立柱为门柱;推拉杆轴线弯折成圆弧形的杆状结构,并与连接管可移动地套接;推拉杆具有穿设在连接管内部使两个门柱的顶端之间形成开口的打开位置,及两端分别穿设于连接管的两端内使两个门柱的顶端之间闭合的闭合位置。
[0011]本技术提供的气瓶的转运装置,还包括转轴,转轴的底端固定在第二底座的顶部;第一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转轴的顶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凹槽内。
[0012]本技术提供的气瓶的转运装置,第一底座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凸耳,凸耳上设有螺纹孔,螺柱的一端穿过螺纹孔与第二底座抵接并锁定第一底座。
[0013]本技术提供的气瓶的转运装置,还包括万向轮,安装在第二底座的底部。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提供的气瓶的转运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支撑部;第一底座设有多个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适于支撑固定气瓶的瓶底;支撑部底端固定在第一底座的顶部,顶端设有多个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适于固定气瓶的瓶身,每个第一固定部的上方均对应设有一个第二固定部。
[0016]多个第一固定部和多个第二固定部的设置,可将多个气瓶同时放置在第一底座上进行运输,实现对多个气瓶同时进行运输的目的,提高气瓶的运输效率。
[0017]第一固定部支撑固定气瓶的瓶底,避免气瓶在运输过程中滑动;第二固定部固定气瓶的瓶身,避免气瓶在运输过程倾倒,同时可有效避免多个气瓶之间相互碰撞发生危险,实现对气瓶进行稳定支撑的效果。
[0018]2.本技术提供的气瓶的转运装置,多个第一固定部沿周向分布在支撑部的外周,多个第二固定部对应设置在支撑部的顶端。
[0019]支撑部位于第一底座的顶部中心,多个第一固定部沿周向分布在支撑部的外周,布局合理,避免积压气瓶,存储更安全,并且可最大限度的提高气瓶的运输数量。
[0020]3.本技术提供的气瓶的转运装置,防护栏包括多个立柱、连接管和推拉杆;多个立柱底端均与第二底座的顶部外端固定连接,并沿第二底座的周向间隔分布;连接管轴线弯折成圆弧形的空心管状结构,每个立柱的顶端均与连接管连接;与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的两个立柱为门柱;推拉杆轴线弯折成圆弧形的杆状结构,并与连接管可移动地套接;推拉杆具有穿设在连接管内部使两个门柱的顶端之间形成开口的打开位置,及两端分别穿设于连接管的两端内使两个门柱的顶端之间闭合的闭合位置。
[0021]与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的相邻的两个立柱为门柱,两个门柱之间的距离大于气瓶瓶身的直径,当推拉杆位于打开位置时,两个门柱顶端之间形成开口,便于气瓶的装卸;气瓶装卸完成后,使推拉杆位于闭合位置,两个门柱的顶端之间闭合,有效减免转运装置往来穿梭时对气瓶的意外撞击造成的损坏。
[0022]4.本技术提供的气瓶的转运装置,还包括转轴,转轴的底端固定在第二底座的顶部;第一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转轴的顶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凹槽内。
[0023]第一底座可相对于第二底座转动,可将位于不同位置的气瓶转动到防护栏的两个门柱之间,便于气瓶的卸载,或将不同位置的第一固定部转动到防护栏的两个门柱之间,便于气瓶的装载。
[0024]5.本技术提供的气瓶的转运装置,第一底座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凸耳,凸耳
上设有螺纹孔,螺柱的一端穿过螺纹孔与第二底座抵接并锁定第一底座。
[0025]螺柱的一端穿过螺纹孔与第二底座抵接,增大螺柱与第二底座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底座在气瓶的运输过程中相对于第二底座保持静止状态,使结构更加稳定;螺柱的一端穿过螺纹孔与第二底座分离,减小螺柱与第二底座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底座在气瓶的装卸过程中可相对于第二底座进行旋转。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示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瓶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1),设有多个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适于支撑固定气瓶(7)的瓶底;支撑部(2),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1)的顶部,顶端设有多个第二固定部(21),所述第二固定部(21)适于固定所述气瓶(7)的瓶身,每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上方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固定部(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瓶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部沿周向分布在所述支撑部(2)的外周,多个所述第二固定部(21)对应设置在所述支撑部(2)的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瓶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上的通孔(11),且所述通孔(11)的内径小于所述气瓶(7)的瓶身的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瓶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呈杆状,所述第二固定部(21)包括:连接杆(22),一端与所述支撑部(2)的侧面连接,另一端分别向对应的所述通孔(11)的上方延伸;多个支架(23),与所述连接杆(22)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固定所述气瓶(7)的瓶身。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瓶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3)包括:支撑管(231),轴线弯折成半圆弧形的空心管状结构,外周与所述连接杆(22)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杆(232),轴线弯折成圆弧形的杆状结构,并与所述支撑管(231)可移动地套接;具有穿设在所述支撑管(231)内部的收纳位置,及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支撑管(231)的两端内以形成锁紧所述瓶身的环形结构的锁紧位置;和/或,还包括多个斜杆(24),沿所述支撑部(2)的外周分布,所述斜杆(24)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2)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月仙李毅白晴汪天平国贤慧李朋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钢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