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组件和烹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57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锅组件和一种烹饪设备。其中,内锅组件包括:内锅,内锅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内锅固定架,连接在内锅的外侧,内锅固定架上对应于第一开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开口;透光面板,盖设在内锅固定架背离内锅的一侧;其中,透光面板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超出第二开口的部分设置有遮挡部。透光面板整体盖设在内锅固定架上,与相关技术中在内锅面板上额外装配较小的透明窗体相比,免除了内锅面板和透明窗体的装配缝隙,可以避免热量从该缝隙中外泄,而且,免除对二者装配精度的要求,提高装配效率。提高装配效率。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锅组件和烹饪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锅组件和一种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的可视空气炸锅中,通常在内锅面板的中部安装透明窗体,用户透过透明窗体、内锅固定架上的开口、内锅侧壁上的开口观察内锅内部食材,并通过内锅面板遮挡内锅固定架及其上的连接结构。但热量容易从内锅面板和透明窗体的装配间隙外泄,而且这会对内锅面板和透明窗体的安装有一定要求,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锅组件和一种烹饪设备,以至少解决热量容易从内锅面板和透明窗体的装配间隙外泄,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锅组件,内锅组件包括:内锅,内锅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内锅固定架,连接在内锅的外侧,内锅固定架上对应于第一开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开口;透光面板,盖设在内锅固定架背离内锅的一侧;其中,透光面板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超出第二开口的部分设置有遮挡部。
[0005]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内锅组件包括内锅、内锅固定架和透光面板,用户可以透过透光面板、第二开口、第一开口观察内锅内部的食材,提高使用体验。而且,透光面板整体盖设在内锅固定架上,与相关技术中在内锅面板上额外装配较小的透明窗体相比,免除了内锅面板和透明窗体的装配缝隙,可以避免热量从该缝隙中外泄,而且也免除了对二者装配精度的要求,提高装配效率。而且,在透光面板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超出第二开口的部分设置有遮挡部,有利于利用遮挡部遮挡内锅固定架及相关连接结构,例如遮挡内锅固定架与透光面板的连接结构,遮挡内锅固定架与内锅的连接结构等等,从而在不影响观察食材的同时,提高产品美观性。而且,在遮挡部仅设置在透光面板的内侧面上时,透光面板的外侧面可以保留光洁的表面,提高产品美观性。
[0006]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内锅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面板和遮挡部为一体式结构。二者连接牢固,而且无需后续将透光面板和遮挡部组装在一起,提高装配效率。而且可以减少零部件,节约成本。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面板和遮挡部一体注塑成型。加工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遮挡部为通过模具蚀纹构造成的哑面。遮挡效果好,纹路均匀,从透光面板的外侧观看较为美观。而且,不会较大影响透光面板的结构强度。而且,可以按照设定范围在模具相应位置蚀纹,从而形成的遮挡部可以按照设定位置准确覆盖透光面板,产品合格率高。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遮挡部为对透光面板进行表面处理形成的遮挡面。例如磨砂处理或喷涂处理等等,加工方便,连接牢固,而且可以减少零部件,节约成本。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遮挡部为贴合于透光面板表面的遮挡膜。贴合操作方便快捷。而
且,还可以依据机体的色彩等贴合适当颜色的遮光膜,使其除具有遮光功能外,还兼具装饰功能,提高美观性。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遮挡部为设置在透光面板表面的哑面或喷涂面。遮光效果好,而且结构较薄,减小占用空间。其中哑面为哑光面,哑光面可以带有纹路,喷涂面为喷涂成型的表面。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面板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与第二开口相对应的部分为高光镜面。透光效果好,便于用户看清内锅内部食材的烹饪情况。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面板与第二开口相对应的部分的厚度小于其在遮挡部处的厚度。
[0015]在这些实施例中,透光面板与第二开口相对应的部分厚度较薄,透光性好,便于用户准确观察食材的烹饪情况。透光面板在遮挡部处厚度较厚,一方面提高遮挡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在该区域设置连接结构来与内锅固定架连接,提高连接结构的连接强度以及透光面板的结构强度。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面板与第二开口相对应的部分的厚度范围为0.8mm至1.5mm。若该处的厚度较薄,会导致透光面板的结构强度较差,易碎裂。若透光面板与第二开口相对应的部分的厚度过厚,不仅浪费材料,而且易影响透光效果。因此,使透光面板与第二开口相对应的部分的厚度在0.8mm至1.5mm之间,透光面板结构强度高,透光性好。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面板在遮挡部处的厚度范围为1.8mm至5mm。通过增加透光面板在遮挡部处的厚度,一方面有利于遮挡内锅固定架及相应的连接结构,另一方面有利于在该较厚的区域设置连接结构来与内锅固定架连接,连接稳定可靠。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面板的内侧面上超出第二开口的部分上设置有多个连接件,透光面板通过多个连接件连接内锅固定架。可以利用遮挡部遮挡内锅固定架和多个连接件,提高美观性。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连接件包括第一螺纹柱,螺钉穿过内锅固定架插入第一螺纹柱中。利用螺钉拉紧内锅固定架和透光面板,二者连接牢固可靠。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连接件包括卡扣,卡扣沿遮挡部的外边缘间隔分布,卡扣卡合在内锅固定架的外边缘。通过卡扣卡住内锅固定架的外边缘,可以避免透光面板的边缘相对于内锅固定架翘起,防止透光面板高温形变而张开。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锅固定架上设置有向远离内锅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凸出部围绕第二开口周向分布。凸出部可以撑开第二开口和透光面板的间距,降低传递至透光面板的温度,降低用户烫伤的几率。而且,凸出部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内锅固定架的结构强度,降低第二开口变形、歪扭的几率。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支撑在遮挡部的内边缘处。从而在用户向内部观察时,视线不会被凸出部较大范围的遮挡,可视面积大。而且即便用户倾斜观看透光面板,多个连接件受凸出部的阻挡也不会被观察到,美观性好。而且,凸出部不会过多占用遮挡部的遮挡面积,便于为连接结构的设置提供足够的空间。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朝向第二开口的一侧围成喇叭状的喇叭口。有利于实现放大可视面积以及聚光放大可视亮度的效果。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的横截面呈V形、U形或梯形。结构简单,而且有利于稳定
支撑透光面板。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锅固定架的一部分向远离内锅的方向凸出构造成凸出部。加工方便,而且有利于提高内锅固定架整体的结构强度,降低内锅固定架形变的几率。而且,在凸出部围绕第二开口周向分布的情况下,凸出部的设计还有利于降低第二开口歪扭的几率,从而确保第二开口处可视窗等结构的安装稳定性。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朝向内锅的一侧围成第一隔热腔。凸出部背离第二开口的一侧面和内锅固定架的边框之间围成第二隔热腔。第二隔热腔围设在第一隔热腔的外周。隔热效果好。可以有效阻隔内锅的热量传递至内锅固定架和透光面板的边缘,降低用户烫伤的风险。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锅组件还包括:可视窗,设置在第一开口处或第二开口处。便于用户透过透光面板和可视窗观察内锅内部食材。而且,增设可视窗结构,可视窗和透光面板之间可以形成隔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组件包括:内锅(10),所述内锅(10)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10);内锅固定架(20),连接在所述内锅(10)的外侧,所述内锅固定架(20)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110)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开口(210);透光面板(30),盖设在所述内锅固定架(20)背离所述内锅(10)的一侧;其中,所述透光面板(30)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超出所述第二开口(210)的部分设置有遮挡部(3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面板(30)和所述遮挡部(320)为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面板(30)和所述遮挡部(320)一体注塑成型,所述遮挡部(320)为通过模具蚀纹构造成的哑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320)为对所述透光面板(30)进行表面处理形成的遮挡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320)为贴合于所述透光面板(30)表面的遮挡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面板(30)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与所述第二开口(210)相对应的部分为高光镜面;和/或所述遮挡部(320)为设置在所述透光面板(30)表面的哑面或喷涂面。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面板(30)与所述第二开口(210)相对应的部分的厚度小于其在所述遮挡部(320)处的厚度;和/或所述透光面板(30)与所述第二开口(210)相对应的部分的厚度范围为0.8mm至1.5mm;和/或所述透光面板(30)在所述遮挡部(320)处的厚度范围为1.8mm至5mm。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面板(30)的内侧面上超出所述第二开口(210)的部分设置有多个连接件,所述透光面板(30)通过所述多个连接件连接所述内锅固定架(20);其中,所述多个连接件包括第一螺纹柱(321),螺钉穿过所述内锅固定架(20)插入所述第一螺纹柱(321)中,和/或所述多个连接件包括卡扣(322),所述卡扣(322)沿所述遮挡部(320)的外边缘间隔分布,所述卡扣(322)卡合在所述内锅固定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