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左彬元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育秧板及使用育秧板的稻秧移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8989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育秧板及使用育秧板的稻秧移植装置,育秧板为薄膜塑料板,在育秧板上覆一层穿秧纸板,穿秧纸板与育秧板的长宽大小相同;在穿秧纸板上与育秧杯的相应的位置处设有起秧棒,把秧苗象串珠一样用线串联在一起。育秧板上有规则地分布小凹陷结构,为育秧杯,它的作用是容纳谷种,培养秧苗,配合育秧纸板串连接秧苗。上述育秧板的水稻秧苗移植装置,由拖秧棒,压轮,纲绳、拉绳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劳动强度小,秧苗间距均匀,对打药、收割很便利,还能预防暴雨、强风等恶劣气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育秧板及移植拖秧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稻育秧及移植技术,大都是采用育秧板育秧,秧苗长成后,通过抛撒 的方式均匀地将秧苗移植至大田。现使用的抛秧用育秧板为薄膜塑料板,在育秧板上均 匀规则地分布有小凹陷结构,为育秧杯。育秧杯的作用是容纳谷种和供谷种生长用的培 养物等。谷种采用人工点播分散入育秧板上的育秧杯内。插秧通常是人工插秧或机械 化插秧,现有的机械化插秧装置,成本较高,使用不便。如果是人工插秧劳动效率又不 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现有的水稻育秧及移植技术是采用育秧板育秧,秧苗成 长后,通过人工抛撒的方式将秧苗移植在稻田里。现有的抛秧技术,劳动强度大,抛撒 不均匀,对打药、收割不便利,不能预防暴雨、强风等恶劣气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育秧板及使用育秧板将水稻秧苗移植的装置。它具有劳动强度小,移植的秧苗方便打药与收割。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如下设计的 —种水稻育秧板,在长方形的育秧板上均匀地分布有凹陷形的育秧杯。育秧 杯的作用是容纳谷种和盛装谷种生长用的培育基质,育秧杯为开口面积比底面积大的杯 型容器,底部设有小孔。在育秧板上覆一层穿秧纸板,穿秧纸板与育秧板的长宽大小相 同;在穿秧纸板上与育秧杯的相应的位置处设有起秧棒,起秧棒的长度在育秧杯的开口 与底的直径之间,起秧棒的数量与育秧杯相同,起秧棒的中心对应育秧杯的中心排列并 粘贴在穿秧纸板上,育秧板的育秧杯与穿秧纸板上的起秧棒一一对应,串秧绳为l-2根长 绳子,依次均匀间隔地串起所有的起秧棒,相邻的起秧棒之间起秧绳的长度在18-22厘 米,串秧绳绉叠在穿秧纸板上相邻的起秧棒之间,串秧绳的绳头伸出穿秧纸板上部,如 果是由两根串秧绳串起所有的起秧棒,两根串秧绳的绳头伸出穿秧纸板上部,两边各有 一个绳头。 —种使用上述育秧板的水稻秧苗移植装置,由拖秧棒,压轮,纲绳、拉绳组 成,纲绳连接拖秧棒两端,拉绳与纲绳中间连接,拖秧棒上设有4-8个压轮,压轮的间隔 距离为18-22厘米,也可根据即水稻行距实际情况而定。相邻压轮之间设有挂绳架,挂 绳架与穿秧绳头联接,每一个压轮或两压轮一组通过挂绳架连接有一块育秧板,在拖秧 棒上还设有回拉绳。 上述育秧板使用时,先在育秧杯中装好培育基质,播上谷种,然后把穿秧纸板 覆盖在育秧板上,遇水后,串秧绳自行脱落,起秧棒也会脱胶进入营养杯中。待苗长大 后,起秧棒穿在秧苗的根系中,并与根系相连。秧苗破纸而出。 上述秧苗移植装置使用时,先把育秧板上的秧苗轻轻提松,当拉绳向对岸拉动3时,带动拖秧棒运动,压轮在稻田里形成沟槽。育秧板不动只是串秧绳带动起秧棒上的 秧苗动,当拖秧棒不断向对前移动时,带动串秧绳把育秧板上秧苗拖在沟槽里。当串秧 绳到达对岸时,切断育秧板上穿秧绳。以同样的方法在对岸做好准备工作后,秧苗移植 装置转个方向,换上新的育秧板,拉动回拉绳可以使秧苗移植装置使拖秧连续进行,这 时回拉绳就当作了拉绳。如碰到强风暴雨等恶劣气候,可把串秧绳固定在稻田的两岸, 以保护秧苗不被吹走冲跑。 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秧苗移植装置用的育秧板为特制的薄膜塑料板,把秧苗象串珠一 样用线自动串联在一起。育秧板上有规则地分布小凹陷结构,为育秧杯,它的作用是容 纳谷种,培养秧苗,配合育秧纸板串连接秧苗。具有劳动强度小,秧苗间距均匀,对打 药、收割很便利,还能预防暴雨、强风等恶劣气候。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板育秧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育秧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育秧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育秧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3、 4所示, 一种水稻育秧板,在长方形的育秧板7上均匀地分布有凹陷形 的育秧杯6。育秧杯6的作用是容纳谷种和盛装谷种生长用的培育基质,育秧杯6为开口 面积比底面积大的杯型容器,底部设有小孔4。在育秧板7上覆一层穿秧纸板1,穿秧纸 板1与育秧板7大小相同;穿秧纸板1上与育秧杯6的相应的位置处设有起秧棒2,起秧 棒2的长度与育秧杯中部截面直径相同,起秧棒2的数量与育秧杯6相同,起秧棒2的中 心对应育秧杯6的中心排列并粘贴在穿秧纸板1上,育秧板7的育秧杯6与穿秧纸板1上 的起秧棒2—一对应,串秧绳3为2根长绳子,依次均匀间隔地串起育秧板7左右两边的 起秧棒2,相邻的起秧棒2之间起秧绳3的长度为20厘米,串秧绳3绉叠在穿秧纸板1相 邻的起秧棒2之间,两根串秧绳3的绳头5伸出穿秧纸板1上部,两边各有一个绳头5。 —种使用上述育秧板的水稻秧苗移植装置,由拖秧棒8,压轮9,纲绳15、拉绳 10,组成,纲绳15连接拖秧棒8两端,拉绳10与纲绳15中间连接,拖秧棒8上设有8 个压轮9,压轮9的间隔距离即水稻行距为20厘米。相邻压轮9之间设有挂绳架11,挂 绳架11与穿秧绳头5联接,每两压轮为一组,通过两个挂绳架连接育秧板7上的两个绳 头5,在拖秧棒8上还设有回拉绳13。 实施例2 如图5、 6所示,在实施例l的基础上,育秧板为薄膜塑料板,串秧绳3为1根 长绳子,依次均匀间隔地串起所有的起秧棒2,相邻的起秧棒2之间起秧绳3的长度在18 厘米,串秧绳3绉叠在穿秧纸板1相邻的起秧棒2之间,串秧绳3的绳头5伸出穿秧纸板l上部。 —种使用上述育秧板的水稻秧苗移植装置,由拖秧棒8,压轮9,纲绳15、拉绳10,组成,纲绳15连接拖秧棒8两端,拉绳10与纲绳15中间连接,拖秧棒8上设有8个压轮9,压轮9的间隔距离即水稻行距为18厘米,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相邻压轮9之间设有挂绳架11,挂绳架11与穿秧绳头5联接,每一个压轮9后通过挂绳架11连接有一块育秧板7,在拖秧棒8上还设有回拉绳13。权利要求一种水稻育秧板,在长方形的育秧板(7)上均匀地分布有凹陷形的育秧杯(6),其特征在于育秧杯(6)为开口面积比底面积大的杯型容器,底部设有小孔(4),在育秧板(7)上覆一层穿秧纸板(1),穿秧纸板(1)与育秧板(7)大小相同;穿秧纸板(1)上与育秧杯(6)的相应的位置处设有起秧棒(2),起秧棒(2)的长度在育秧杯的开口与底的直径之间,起秧棒(2)的数量与育秧杯(6)相同,起秧棒(2)的中心对应育秧杯(6)的中心排列,起秧棒(2)粘贴在穿秧纸板(1)上,育秧板(7)的育秧杯(6)与穿秧纸板(1)上的起秧棒(2)一一对应,串秧绳(3)为2根长绳子,依次均匀间隔地串起育秧板(7)左右两边的起秧棒(2),相邻的起秧棒(2)之间的起秧绳(3)的长度为18-22厘米,串秧绳(3)绉叠在穿秧纸板(1)相邻的起秧棒(2)之间,两根串秧绳(3)的绳头5均伸出穿秧纸板(1)上部。2. —种使用育秧板的稻秧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拖秧棒(8),压轮(9),纲绳(15)、拉绳(10)组成,纲绳915)连接拖秧棒(8)两端,拉绳(10)与纲绳(15)中间连接,拖秧棒(8)上设有4-8个压轮(9),压轮(9)的间隔距离为18-22厘米,相邻压轮(9)之间设有挂绳架(ll),挂绳架(11)与穿秧绳头(5)联接,每两压轮为一组,通过两个挂绳架(ll)连接育秧板(7)上的两个绳头(5),在拖秧棒(8)上还设有回拉绳(13)。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育秧板,在长方形的育秧板(7)上均匀地分布有凹陷形的育秧杯(6),其特征在于:育秧杯(6)为开口面积比底面积大的杯型容器,底部设有小孔(4),在育秧板(7)上覆一层穿秧纸板(1),穿秧纸板(1)与育秧板(7)大小相同;穿秧纸板(1)上与育秧杯(6)的相应的位置处设有起秧棒(2),起秧棒(2)的长度在育秧杯的开口与底的直径之间,起秧棒(2)的数量与育秧杯(6)相同,起秧棒(2)的中心对应育秧杯(6)的中心排列,起秧棒(2)粘贴在穿秧纸板(1)上,育秧板(7)的育秧杯(6)与穿秧纸板(1)上的起秧棒(2)一一对应,串秧绳(3)为2根长绳子,依次均匀间隔地串起育秧板(7)左右两边的起秧棒(2),相邻的起秧棒(2)之间的起秧绳(3)的长度为18-22厘米,串秧绳(3)绉叠在穿秧纸板(1)相邻的起秧棒(2)之间,两根串秧绳(3)的绳头5均伸出穿秧纸板(1)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彬元
申请(专利权)人:左彬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