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8694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涉及防止自卸车下料翻车技术领域,包括货厢本体,所述货厢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外侧且位于转动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二滑动块、转动槽、转动辊、转动轴、第二齿轮、第二伺服电机、转动块、第一电动伸缩杆、支撑块和第一齿轮的相互配合,可以调整第一电动伸缩杆的支撑角度,从而避免下料时自卸车倾倒。从而避免下料时自卸车倾倒。从而避免下料时自卸车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防止自卸车下料翻车
,具体为一种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卸车是指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目前,现有的自卸车又称翻斗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货厢和取力装置等部件组成,一般的自卸车多采用双缸中置或单缸前举的自卸方式
[0003]现有的单缸前举结构的货箱,该结构多适用于吉约姆U型货箱等。对满载的货箱进行前举自卸,在矿井下或矿井上不平整的路面卸货时,自卸车侧翻的风险较高,存在安全隐患,危害驾驶的人身安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包括货厢本体,所述货厢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外侧且位于转动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转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侧且位于转动槽的内部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转动辊的一端贯穿第二滑动块并与转动块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槽的内部,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第一滑动块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动块的底部,通过第一滑动机构可以带动第二滑动块向第二滑动槽的外侧进行滑动,然后使转动机构带动第一电动伸缩杆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电动伸缩杆伸出对货厢本体进行支撑,防止在进行下料时自卸车倾倒。
[0007]优选的,所述货厢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杆固定连接,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和螺纹杆的相互配合,可以确保第一滑动机构的正常运行。
[0008]优选的,所述货厢本体的内部且位于第一滑动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块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槽的内部,第二滑动块和第二滑动槽的相互配合,可以对第二滑动块进行限位,可以与第一滑动机构相互配合,从而带动第一电动伸缩杆进入转动位。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
输出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和转动轴的相互配合,可以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辊和转动块进行转动,从而调整第一电动伸缩杆的支撑角度。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通过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的相互配合,可以带动转动辊进行转动,从而方便调节转动块和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角度。
[0011]优选的,所述货厢本体的内部且位于第二滑动槽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货厢本体的内部且位于卡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三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三滑动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第三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货厢本体的内部且位于卡槽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第三滑动块相互配合,所述卡槽与第三滑动块相互配合,通过卡槽,方便转动块带动第一电动伸缩杆进行转动,调整第一电动伸缩杆的支撑角度,通过卡槽、第三滑动槽、第三滑动块、卡接槽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相互配合可以将第二滑动槽进行封闭,从而对第一滑动机构和第一电动伸缩杆进行防护,提高该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的使用收寿命。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通过第二滑动块、转动槽、转动辊、转动轴、第二齿轮、第二伺服电机、转动块、第一电动伸缩杆、支撑块和第一齿轮的相互配合,可以调整第一电动伸缩杆的支撑角度,在自卸车进行下料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进行转动,调整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角度,然后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伸出,使支撑块与地面接触,对货厢本体进行支撑,从而避免下料时自卸车倾倒,保护了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0014]2、该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通过卡槽、第三滑动槽、第三滑动块、卡接槽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相互配合,可以在不使用该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时,对第二滑动槽进行封闭,防止第二滑动槽的内部进入杂物,对第一滑动机构,转动机构和第一电动伸缩杆进行防护,提高了该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防护机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货厢本体;2、第一滑动槽;3、第二滑动槽;4、螺纹杆;5、第一滑动块;6、第二滑动块;7、第一伺服电机;8、转动槽;9、转动辊;10、转动轴;11、第二齿轮;12、第二伺服电机;13、转动块;14、第一电动伸缩杆;15、支撑块;16、卡槽;17、第三滑动槽;18、第三滑动块;19、卡接槽;20、第二电动伸缩杆;21、第一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包括货厢本体1,货厢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2,第一滑动槽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动机构,第一滑动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6,第二滑动块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块13,第二滑动块6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8,转动槽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辊9,转动辊9的外侧且位于转动槽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1,转动槽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0,转动轴10的外侧且位于转动槽8的内部固定有第二齿轮11,转动辊9的一端贯穿第二滑动块6并与转动块13固定连接,转动块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4,第一电动伸缩杆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5;
[0022]第一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块5,第一滑动块5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槽2的内部,第一滑动槽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贯穿第一滑动块5并与其螺纹连接,第二滑动块6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动块5的底部,通过第一滑动机构可以带动第二滑动块6向第二滑动槽3的外侧进行滑动,然后使转动机构带动第一电动伸缩杆14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电动伸缩杆14伸出对货厢本体1进行支撑,防止在进行下料时自卸车倾倒,货厢本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包括货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厢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2),所述第一滑动槽(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6),所述第二滑动块(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块(13),所述第二滑动块(6)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8),所述转动槽(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辊(9),所述转动辊(9)的外侧且位于转动槽(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1),所述转动槽(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的外侧且位于转动槽(8)的内部固定有第二齿轮(11),所述转动辊(9)的一端贯穿第二滑动块(6)并与转动块(1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4),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块(5),所述第一滑动块(5)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动槽(2)的内部,所述第一滑动槽(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贯穿第一滑动块(5)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6)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动块(5)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对地下自卸车自卸翻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厢本体(1)的内部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丙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同力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