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包装内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47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可回收包装内衬,包括四块竖直的定位板和至少一块竖直的隔板,四块定位板围成空腔,隔板的两端与定位板卡接,且隔板将空腔分隔为多个上端和下端敞口的包装腔;还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支撑板和多块相互平行的加强板,支撑板的两端与定位板卡接,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槽;加强板垂直于支撑板,且加强板的两端与定位板卡接,且加强板与所有支撑板卡接。利用隔板将内衬的空腔分隔为多个包装腔,每个包装腔中可以放置一产品,可实现一次性包装多台产品,以减少包装箱的数量,提高包装和运输效率。包装腔的空间较大,可用于包装空调等体积较大的产品,利用具有支撑槽的支撑板对产品进行支撑,支撑槽具有定位的功能,确保产品的稳定性。保产品的稳定性。保产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回收包装内衬


[0001]本技术属于包装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回收包装内衬。

技术介绍

[0002]围板箱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包装箱体,其基本结构包括箱体,位于箱体顶部和底部的天地盖以及位于箱体内部的内衬。传统的内衬为泡沫,减震效果较好,但是难以回收再利用,且体积较大,占用的空间大,因此,申请人采用高分子材料,如EVA(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作为内衬,具有可回收、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具体可参照CN217706685U

一种方便折叠的包装箱以及CN217456964U

方便板材运输的骨架箱,现有的这两种内衬隔板数量多,只适用于厚度较小的产品包装,如板材等,不适用于体积较大的产品包装,如空调等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回收包装内衬,适用于空调等形状不规则的产品包装。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回收包装内衬,包括四块竖直的定位板和至少一块竖直的隔板,四块所述定位板围成空腔,所述隔板的两端与定位板卡接,且隔板将空腔分隔为多个上端和下端敞口的包装腔;
[0005]还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支撑板和多块相互平行的加强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与定位板卡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槽;所述加强板垂直于支撑板,且加强板的两端与定位板卡接,且所述加强板与所有支撑板卡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一定位板和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两端设置有从其上端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两端设置有从其下端面向上延伸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之间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互卡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以及中部设置有从其上端面向下延伸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二隔板两端以及中部设置有从其下端面向上延伸的第四卡槽,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中部设置有从其上端面向下延伸的第五卡槽,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两端设置有从其下端面向上延伸的第六卡槽,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定位板之间通过第三卡槽和第六卡槽相互卡接,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一定位板之间通过第四卡槽和第五卡槽相互卡接,所述第一隔板的中部与第二隔板的中部通过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相互卡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竖直的第七卡槽,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竖直的第八卡槽,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竖直的第九卡槽,所述加强板的两端设置有从其顶面向下延伸的第十卡槽,所述加强板位于空腔内的部分设置有多个从其底面向上延伸的第十一卡槽,所述支撑板与第二定位板之间通过第八卡槽与第九
卡槽相互卡接,所述加强板与第一定位板之间通过第十卡槽和第七卡槽相互卡接,所述加强板与支撑板之间通过第十一卡槽和第九卡槽相互卡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竖直的第十二卡槽,所述支撑板与隔板之间通过第十二卡槽和第九卡槽相互卡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竖直的第十二卡槽,所述加强板与隔板之间通过第十二卡槽和第十一卡槽相互卡接。
[0011]进一步地,每个包装腔内设置有2块支撑板和1块加强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隔板、支撑板和加强板均为PP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隔板、支撑板和加强板的厚度均为10mm。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隔板将内衬的空腔分隔为多个包装腔,每个包装腔中可以放置一产品,可实现一次性包装多台产品,以减少包装箱的数量,提高包装和运输效率。包装腔的空间较大,可用于包装空调等体积较大的产品,利用具有支撑槽的支撑板对产品进行支撑,支撑槽具有定位的功能,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包装腔的上下两端敞口,简化了内衬结构。通过设置加强板,提高了内衬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定位板、隔板、支撑板和加强板之间采用卡接的连接方式,回收时,可以将内衬进行拆卸,减小体积,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内衬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是第一定位板的示意图;
[0017]图3是第二定位板的示意图;
[0018]图4是第一隔板的示意图;
[0019]图5是第二隔板的示意图;
[0020]图6是支撑板的示意图;
[0021]图7是加强板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定位板;11—第一定位板;111—第一卡槽;112—第五卡槽;113—第七卡槽;12—第二定位板;121—第二卡槽;122—第六卡槽;123—第八卡槽;2—隔板;21—第一隔板;211—第三卡槽;22—第二隔板;221—第四卡槽;23—第十二卡槽;3—支撑板;31—支撑槽;32—第九卡槽;4—加强板;41—第十卡槽;42—第十一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本技术的可回收包装内衬,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四块竖直的定位板1和至少一块竖直的隔板2,四块定位板1围成空腔,隔板2的两端与定位板1卡接,且隔板2将空腔分隔为多个上端和下端敞口的包装腔。
[0025]四块竖直的定位板1围成矩形的空腔,通过设置隔板2,隔板2的高度与定位板1的高度一致,将空腔分隔为多个包装腔,每个包装腔都能够放置一被包装的产品,提高每个包装箱内的产品数量,从而提高包装和运输效率,适用于将产品从生产厂家运输至各分销点。包装腔的大小根据被包装产品的形状和体积确定,以确保能够对大体积的产品如空调等进
行包装。包装腔的上下两端敞口,可简化内衬的结构,同时简化包装操作。
[0026]本技术还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支撑板3和多块相互平行的加强板4,支撑板3的两端与定位板1卡接,支撑板3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槽31;加强板4垂直于支撑板3,且加强板4的两端与定位板1卡接,且加强板4与所有支撑板3卡接。
[0027]支撑板3用于对被包装的产品进行支撑,支撑板3的高度小于定位板1和隔板2的高度,避免占用较大的空间。设置多块支撑板3,以确保对产品进行稳定有效地支撑。支撑槽31用于对产品进行定位,防止产品晃动。支撑槽31的形状和尺寸与产品的外部轮廓形状和尺寸相适配,确保产品能够放入支撑槽31中。支撑槽3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根据被包装产品的形状特点确定。此外,在包装形状不规则的产品时,不同支撑板3上的支撑槽31的数量、形状和尺寸可以不同,以通过不同的支撑槽31对产品的多个部位进行支撑,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0028]加强板4用于增强内衬的结构强度,提高支撑板3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加强板4的高度小于定位板1和隔板2的高度,避免占用较大的空间。
[0029]定位板1、隔板2、支撑板3和加强板4之间用过卡接的连接方式,包装时可以进行快速组装而得到内衬,将产品运输到目的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回收包装内衬,包括四块竖直的定位板(1)和至少一块竖直的隔板(2),四块所述定位板(1)围成空腔,所述隔板(2)的两端与定位板(1)卡接,且隔板(2)将空腔分隔为多个上端和下端敞口的包装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支撑板(3)和多块相互平行的加强板(4),所述支撑板(3)的两端与定位板(1)卡接,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槽(31);所述加强板(4)垂直于支撑板(3),且加强板(4)的两端与定位板(1)卡接,且所述加强板(4)与所有支撑板(3)卡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一定位板(11)和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二定位板(12),所述第一定位板(11)的两端设置有从其上端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卡槽(111),所述第二定位板(12)的两端设置有从其下端面向上延伸的第二卡槽(121),所述第二定位板(12)与第一定位板(11)之间通过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21)相互卡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包括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所述第一隔板(21)与第二隔板(22)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一隔板(21)的两端以及中部设置有从其上端面向下延伸的第三卡槽(211),所述第二隔板(22)两端以及中部设置有从其下端面向上延伸的第四卡槽(221),所述第一定位板(11)的中部设置有从其上端面向下延伸的第五卡槽(112),所述第二定位板(12)的中部设置有从其下端面向上延伸的第六卡槽(122),所述第一隔板(21)与第二定位板(12)之间通过第三卡槽(211)和第六卡槽(122)相互卡接,所述第二隔板(22)与第一定位板(11)之间通过第四卡槽(221)和第五卡槽(112)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照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诺腾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