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41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包括保温壳,所述保温壳内固定连接有反应釜,保温壳内开设有真空层,保温壳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与反应釜相连通,反应釜包括内胆,内胆的周侧固定连接有导热层,导热层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温层,导热层的另一侧面转动配合有第二保温层,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相对应。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内胆的周侧安装导热层,在导热层的侧面安装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转动第二保温层,即可将导热层暴露在外,从而方便对反应釜内部进行加热,加热完毕后,第二保温层复位即可对反应釜内部进行保温,防止出现对反应釜内部加热困难的现象。内部加热困难的现象。内部加热困难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是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在使用反应釜时,往往需要对反应釜进行保温,如公开号为CN21578326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包括釜体、加热机构、保温机构和搅拌机构,所述釜体的外部设置加热机构,所述釜体的顶部设置搅拌机构,所述釜体的内部设置保温机构。该装置通过设置釜体,当需要加热釜体内部的材料时,通过进气管供应的高温蒸汽加热处于壳体内部的釜体外壁,釜体外壁将高温传导至内部的材料,然后再通过搅拌机构进行加工,当材料加热后,可关闭进气管,壳体内部保持密封,这时釜体内部的温度经过保温层的阻挡,可以减少热量挥发的速度,对比常见的外部保温方式,在内部保温,其保温效果更高效,同时无需进行维护,极大地减少了维修成本。
[0003]上述装置虽然能够对反应釜进行保温,但是其将加热机构和保温机构均设置在反应釜的外侧,在进行加热时,热量需要穿过保温机构进入到釜体内部,但是保温效果越好的保温机构,其导热性能越差,因此对反应釜内部加热困难,同时,在进行加热时,热量容易穿过壳体散发至外部,造成热量散失。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方便对反应釜内部进行加热,加热完毕后,第二保温层复位即可对反应釜内部进行保温,防止出现对反应釜内部加热困难的现象;且可以防止在加热时热量散失,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包括保温壳,所述保温壳内固定连接有反应釜,保温壳内开设有真空层,保温壳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与反应釜相连通,反应釜包括内胆,内胆的周侧固定连接有导热层,导热层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温层,导热层的另一侧面转动配合有第二保温层,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相对应。
[0007]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壳与反应釜之间设有加热腔,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加热腔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壳下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转轴,转轴位于加热腔内,反应釜下侧转动配合有转盘,转盘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与第二保温层固定连接,转盘与第一保温层转动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层内开设有滑槽,滑槽与第二保温层相对应,且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均为半环形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的一端和出气口的一端均装设有开关阀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为陶瓷材料制成,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均为聚氨酯材料制成。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包含内胆;导热层;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反应釜;真空层。
[0014]在内胆的周侧安装导热层,在导热层的侧面安装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转动第二保温层,即可将导热层暴露在外,从而方便对反应釜内部进行加热,加热完毕后,第二保温层复位即可对反应釜内部进行保温,防止出现对反应釜内部加热困难的现象,在保温壳内开设真空层,防止在加热时热量散失,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整体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中保温壳的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中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反应釜;2、保温壳;3、进气口;4、出气口;5、进料口;6、出料口;7、真空层;8、电机;10、转盘;11、第一保温层;12、第二保温层;13、导热层;14、内胆;15、加热腔;16、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包括保温壳2,所述保温壳2内固定连接有反应釜1,保温壳2内开设有真空层7,保温壳2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3、出气口4、进料口5和出料口6,进料口5和出料口6与反应釜1相连通,反应釜1包括内胆14,内胆14的周侧固定连接有导热层13,导热层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温层11,导热层13的另一侧面转动配合有第二保温层12,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相对应。
[0021]本实施例,保温壳2与反应釜1之间设有加热腔15,进气口3和出气口4均与加热腔15相连通,将进气口3与外部蒸汽源相连通,进气口3的一端和出气口4的一端均装设有开关阀门,当需要对反应釜1进行加热时,打开进气口3的开关阀门,使得热蒸汽进入加热腔15内,从而加热腔15内部温度升高,即可对反应釜1进行加热。
[0022]保温壳2下侧固定连接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有转轴,转轴位于加热腔15内,反应釜1下侧转动配合有转盘10,转盘10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转盘10与第二保温层12固定连接,转盘10与第一保温层11转动配合,第一保温层11内开设有滑槽16,滑槽16与第二保温层12相对应,且第一保温层11和第二保温层12均为半环形结构,导热层13为陶瓷材料制成,第一保温层11和第二保温层12均为聚氨酯材料制成,当需要对反应釜1进行加热时,启动电机8,使得电机8的输出端转动,从而带动转盘10转动,转盘10带动第二保温层12进入滑槽16内,使得导热层13暴露在加热腔15内,即可进行加热,当加热完毕后,电机8反转,带动第二保温层12复位即可。
[0023]具体的,当需要对反应釜1内部进行加热时,启动电机8,使得电机8的输出端转动,从而带动转盘10转动,转盘10带动第二保温层12进入滑槽16内,使得导热层13暴露在加热腔15内,然后打开进气口3的开关阀门,使得热蒸汽进入加热腔15内,从而加热腔15内部温度升高,即可对反应釜1进行加热。
[0024]当需要对反应釜1内部进行保温时,控制电机8反转,使得转盘10带动第二保温层12从滑槽16内滑出,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形成圆筒对反应釜1进行保温。
[0025]当需要对反应釜1内部进行散热时,打开出气口4的开关阀门,然后启动电机8,使得第二保温层12进入滑槽16内,保温壳2内部的热气即可从出气口4散出。
[002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包括保温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2)内固定连接有反应釜(1),保温壳(2)内开设有真空层(7),保温壳(2)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3)、出气口(4)、进料口(5)和出料口(6),进料口(5)和出料口(6)与反应釜(1)相连通,反应釜(1)包括内胆(14),内胆(14)的周侧固定连接有导热层(13),导热层(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温层(11),导热层(13)的另一侧面转动配合有第二保温层(12),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2)与反应釜(1)之间设有加热腔(15),进气口(3)和出气口(4)均与加热腔(15)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应釜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2)下侧固定连接有电机(8),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太明焦忠荣赵座领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宜兴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