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832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负压排水装置,包括进液控制阀、高低差蓄液结构、排液管道和注液组件;所述高低差蓄液结构包括高液部和低液部,所述高液部与所述进液控制阀相连通,所述低液部与所述高液部相连通,所述低液部与所述高液部用于蓄积液体,且所述高液部与所述低液部的蓄液部分具有重合高度;所述排液管道设置在所述低液部上,且所述排液管道与所述低液部相连通;所述注液组件设置在所述低液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进液控制阀、高低差蓄液结构、排液管道和注液组件,利用液柱克服容器内与大气之间的压差,对原系统运行无影响,还可以实时顺利的自动排液,不需外力干预,积液排出效果稳定,运行稳定可靠,无需控制系统,制作简单,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排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
,尤其涉及一种负压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一些管道和设备有效容积内由于蒸汽凝结或其它原因会产生积液,如果不及时排出,可能会引起设备的运行异常,甚至会产生经济损失。
[0003]例如汽轮机轴封加热器排汽风机因为蜗壳内积水,启动时力矩过大而过流流跳闸;例如燃气轮机压气机进口积水被气流带至精虑虑芯导致虑芯失效过快等。
[0004]但是这些容器由于系统运行时处于负压环境,管道或设备有效容积内气压低大气压,积液无法顺利排出,设计的直排排水口不仅不能排出积液,反而导致漏风进入到容器内,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负压排水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负压容器上直排排水口不仅不能排出积液,反而导致漏风进入到容器内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负压排水装置,包括:
[0007]进液控制阀;
[0008]高低差蓄液结构,所述高低差蓄液结构包括高液部和低液部,所述高液部与所述进液控制阀相连通,所述低液部与所述高液部相连通,所述低液部与所述高液部用于蓄积液体,且所述高液部与所述低液部的蓄液部分具有重合高度;
[0009]排液管道,所述排液管道设置在所述低液部上,且所述排液管道与所述低液部相连通;
[0010]注液组件,所述注液组件设置在所述低液部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高液部包括直管,所述直管的顶端与所述进液控制阀固定连接;所述低液部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固定连接在所述直管外侧,且所述直管的底端贯穿所述蓄水箱并延伸至所述蓄水箱的内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排液管道设置在所述蓄水箱的一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直管的底端靠近所述蓄水箱的内底壁。
[0014]进一步的,所述注液组件包括注液管和封堵盖,所述注液管设置在所述蓄水箱的顶部,所述封堵盖插接在所述注液管的内侧。
[0015]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清洗排放组件。
[0016]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排放组件包括排放管和排放阀门,所述排放管设置在所述蓄水箱的底部,所述排放阀门安装在所述排放管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高液部包括左半边U形管,所述半边U形管的顶端与所述进液控制阀连接;所述低液部包括右半边U形管,所述右半边U形管的顶端与所述注液组件连接,所述右半边U形管的底端与所述左半边U形管的底端相连,且所述右半边U形管与所述左半边U形
管组成U形管。
[0018]进一步的,所述左半边U形管的高度大于所述右半边U形管的高度;所述排液管道设置在所述右半边U形管的外侧。
[0019]进一步的,所述注液组件包括注液阀门,所述注液阀门安装在所述右半边U形管的顶端。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进液控制阀、高低差蓄液结构、排液管道和注液组件,利用液柱克服容器内与大气之间的压差,对原系统运行无影响,还可以实时顺利的自动排液,不需外力干预,积液排出效果稳定,运行稳定可靠,无需控制系统,制作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三维图;
[0022]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三维剖面图;
[002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三维图;
[0024]图4是直排管道积液的原理示意图;
[0025]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自然蓄液原理图;
[0026]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负压蓄液原理图;
[0027]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自然蓄液原理图;
[0028]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负压蓄液原理图;
[0029]图中:1、进液控制阀;
[0030]2、高低差蓄液结构;21、直管;22、蓄水箱;23、左半边U形管;24、右半边U形管;201、蓄积液;
[0031]3、排液管道;
[0032]4、注液组件;41、注液管;42、封堵盖;43、注液阀门;
[0033]5、清洗排放组件;51、排放管;52、排放阀门;
[0034]6、原系统中设备;61、气泡;
[0035]7、直排管道;71、空气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7]现有技术中,参考图4,在原系统中设备6利用直排管道7进行排液时,由于内部负压,积液蓄积在原系统中设备6中,并且直排管道7内空气流道71向上流动,即使产生了积液也无法排出,而是空气不断通过直排管道7产生气泡61进入原系统中设备6。
[0038]实施例一
[0039]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排水装置,包括进液控制阀1、高低差蓄液结构2、排液管道3和注液组件4,由进液控制阀1连接有原系统中设备6,并与之连通进行排液准备,通过高低差蓄液结构2在内部蓄积液体的情况下,利用气压差,在内部液体位置
流动下,平衡原系统中设备6内部气压,从而使其内部积液顺利进入至高低差蓄液结构2并从排液管道3排出;高低差蓄液结构2包括高液部和低液部,高液部与进液控制阀1相连通,低液部与高液部相连通,注液组件4设置在低液部上,经过注液组件4往高液部和低液部灌入液体,低液部与高液部用于蓄积液体,且高液部与低液部的蓄液部分具有重合高度,在未进行排液时,低液部与高液部的蓄积液体的液面平齐,在负压排液时,由于原系统中设备6负压,排液管道3设置在低液部上,排液管道3与低液部相连通,在低液部由于排液管道3与外部空气连通,在大气压差下,高液部液体上升,低液部液体下降,通过液柱克服容器内与大气压之间的差值,这时容器内产生的积液就会连续不断的排出。
[0040]具体的,高液部包括直管21,直管21的顶端与进液控制阀1固定连接;低液部包括蓄水箱22,蓄水箱22固定连接在直管21外侧,且直管21的底端贯穿蓄水箱22并延伸至蓄水箱22的内部;排液管道3设置在蓄水箱22的一侧,通过直管21的底端与蓄水箱22内部连通,在蓄积液体时,液体同时蓄积在蓄水箱22和直管21内,并且液面平齐,另外,蓄积的液面高度低于排液管道3的高度。
[0041]进一步的,直管21的底端靠近蓄水箱22的内底壁,使其在负压平衡时,具有足够的液体使用量。
[0042]进一步的,注液组件4包括注液管41和封堵盖42,注液管41设置在蓄水箱22的顶部,封堵盖42插接在注液管41的内侧,通过打开封堵盖42,从注液管41即可往蓄水箱22内部注入液体。
[0043]进一步的,蓄水箱22的底部设置有清洗排放组件5,通过清洗排放组件5可在对蓄水箱22需要清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控制阀;高低差蓄液结构,所述高低差蓄液结构包括高液部和低液部,所述高液部与所述进液控制阀相连通,所述低液部与所述高液部相连通,所述低液部与所述高液部用于蓄积液体,且所述高液部与所述低液部的蓄液部分具有重合高度;排液管道,所述排液管道设置在所述低液部上,且所述排液管道与所述低液部相连通;注液组件,所述注液组件设置在所述低液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液部包括直管,所述直管的顶端与所述进液控制阀固定连接;所述低液部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固定连接在所述直管外侧,且所述直管的底端贯穿所述蓄水箱并延伸至所述蓄水箱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道设置在所述蓄水箱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的底端靠近所述蓄水箱的内底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组件包括注液管和封堵盖,所述注液管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明杨莹王友全付麟杜浩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华电襄阳燃机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