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8247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7
一种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包括若干管道、冷液输入管、冷液输出管、液冷交换模组、服务器输入管以及服务器输出管;服务器输入管以及服务器输出管分别与液冷服务器的入口以及出口连通;液冷交换模组设置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冷液输入管通过管道与第一入口连通,服务器输出管通过管道与第二入口接通,冷液输出管通过管道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二出口通过管道与服务器输入管连通;第一管道与第一出口与第一入口,第一管道内流通的是低温液体,低温液体与高温冷却液通过第一管道的管壁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同时,第二管道位于外侧,冷却液也可以通过第二管道的管壁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提升了降温的效率。降温的效率。降温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服务器冷却
,特别是一种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数据中心冷却技术以风冷冷却为主。国内99%以上的数据中心均以风冷末端冷却系统为机房内IT设备提供冷量。但是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风量的效率已经不能有效跟上服务器的散热。而除了风冷以外,还有液冷散热,数据中心服务器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而液冷系统携带热量介质为冷却液,其流动性强,方便运输,这些余热有着易提取和热源充足等特点。如何在高能耗的服务器中快速设置液冷散热是本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便于服务器的安装且有效的提高服务器的散热性能。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包括若干管道、冷液输入管、冷液输出管、液冷交换模组、服务器输入管以及服务器输出管;
[0005]所述服务器输入管以及服务器输出管分别与液冷服务器的入口以及出口连通;
[0006]所述液冷交换模组设置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
[0007]所述冷液输入管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服务器输出管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入口接通,所述冷液输出管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服务器输入管连通;
[0008]所述冷液交换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道以及一个第二管道;
[0009]第二管道的管身套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管身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管道的出口与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以及第二入口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出口以及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与第一入口连接;
[0010]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水流方向相反。
[0011]优选的,所述冷液交换模组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设置于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出口与第二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顶部,所述第一入口与第二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壁由金属所制成。
[0013]优选的,所述冷液交换模组还包括散热铜芯,所述第二管道沿散热铜芯的轴向呈盘旋状设置与所述散热铜芯的外表面。
[0014]优选的,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呈长条片状结构,且所述散热片盘旋绕设于所述散热铜芯的外表面,位于上下位置相邻的散热片之间存在有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上下外壁面分别与所述散热片相抵。
[0015]优选的,所述散热铜芯的顶端或底端连接有散热风扇。
[0016]优选的,还包括冷却液泵,所述冷却液泵设置于所述第二出口处,且冷却液泵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出口与第一入口,所述第一管道内流通的是低温液体,而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出口与第二入口,此时第二管道内流通的高温的冷却液,低温液体与高温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管道的管壁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同时,所述第二管道位于外侧,冷却液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壁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提升了降温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的剖面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散热铜芯与第二管道的剖面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散热铜芯与第二管道的剖面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俯视透视图。
[0023]其中:冷液输入管1、冷液输出管2、液冷交换模组3、服务器输入管4、服务器输出管5、第一入口6、第二入口7、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第一管道10、第二管道11、散热铜芯12、散热片13、散热风扇14、冷却液泵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如图1~5所示,一种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包括若干管道、冷液输入管(1)、冷液输出管(2)、液冷交换模组(3)、服务器输入管(4)以及服务器输出管(5);
[0029]所述服务器输入管(4)以及服务器输出管(5)分别与液冷服务器的入口以及出口
连通;
[0030]所述液冷交换模组(3)设置有第一入口(6)、第二入口(7)、第一出口(8)以及第二出口(9);
[0031]所述冷液输入管(1)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入口(6)连通,所述服务器输出管(5)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入口(7)接通,所述冷液输出管(2)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出口(8)连通,所述第二出口(9)通过管道与所述服务器输入管(4)连通;
[0032]在技术中,设置有液冷交换模组(3),所述液冷交换模组(3)通过冷液输入管(1)以及冷液输出管(2)接收以及输送外界的低温液体,而另一方面液冷交换模组(3)通过服务器输入管(4)接入服务器中用于冷却且具有一定的温度的冷却液,具有一定温度的冷却液在进入液冷交换模组(3)模组时与液冷交换模组(3)内的低温液体进行热交换,从而减低冷却液的温度,最后从所述服务器输出管(5)输出冷液交换模组继续用于服务器的降温。本技术操作简答,便于工人安装,能够实现服务器冷却系统的更换,从而为现有服务器提供更加优质的液冷降温服务。
[0033]所述冷液交换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管道、冷液输入管(1)、冷液输出管(2)、液冷交换模组(3)、服务器输入管(4)以及服务器输出管(5);所述服务器输入管(4)以及服务器输出管(5)分别与液冷服务器的入口以及出口连通;所述液冷交换模组(3)设置有第一入口(6)、第二入口(7)、第一出口(8)以及第二出口(9);所述冷液输入管(1)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入口(6)连通,所述服务器输出管(5)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入口(7)接通,所述冷液输出管(2)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出口(8)连通,所述第二出口(9)通过管道与所述服务器输入管(4)连通;所述液冷交换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道(10)以及一个第二管道(11);第二管道(11)的管身套设于所述第一管道(10)管身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管道(11)的出口与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9)以及第二入口(7)连接,所述第一管道(10)的出口以及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8)与第一入口(6)连接;所述第一管道(10)和所述第二管道(11)的水流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液交换模组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一管道(10)与第二管道(11)设置于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竺凌王安光沈佳张玉燕赵润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